北京青年报
金融黑科技集中亮相服贸会 搭建金融服务新场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31 14:59

金融科技在中国迅猛发展,促使金融机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其服务实体的效率和包容性也由此大幅提高。北青金融从2021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组委会了解到,将于9月3日-7日在首钢园区举行的2021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蚂蚁科技、京东科技、金融壹帐通等科技企业将会给观众带来最炫酷的金融科技最新成果,体验未来金融的前沿技术。

保险科技迭代更新 推动行业打造新生态

拥抱科技成为保险行业谋求发展、打造新生态的重要路径。本届展会上,一大批保险科技服务成果将集中亮相。据了解,中国太平将通过科技智能互动方式和多元化内容呈现,向参会人员展示长期护理险智能管理平台、视频理赔系统、智慧营业厅、人机融合智能工作台、闻声识人系统、智能技术共享平台等科技创新成果,从提升效率、增强风险防控以及改善用户体验等方面彰显中国太平“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展示中国太平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软实力。

在“央企情怀、客户至上、创新引领 、价值导向”战略要求下,中国太平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并将其贯穿保险营销、运营服务全链条全周期,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客户满意度。依托多层次的运营服务体系,中国太平自主研发的“智能双录”系统于2020年上线,将客户录制时效由平均26分钟缩短至12分钟,显著节约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同时,公司开发的“E掌柜”移动保全创新工具,有效简化了业务员和客户的操作流程,让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利用线上系统完成业务办理。2020年,通过此系统,中国太平为客户线上服务超过123万次。
中国人寿财险公司近年来的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建设之路,走得也是越来越稳。无论是加快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施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业务流程升级改造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还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数字产业,并面向互联网渠道以及应对移动化趋势而建设创新型服务架构及经营服务模式,中国人寿都力争在客户体验、线上线下融合、车险精细化经营、非车险新领域拓展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提升科技关键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本届展会上,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将推出家财险安防管理系统,一旦风险事件触发传感器后,上方显示屏呈现对应区域的报警信息及相关家财险产品示意。

数字浪潮催生“智慧”成长 金融科技应用加速落地 

“智慧”是工商银行参与服贸会的最大亮点。工商银行以“智享工银 慧聚服贸”为主题,展示该行以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服务变革的最新成果,数十项现代化数字金融服务场景精彩亮相。其中“智·库·云”银行首次面向公众展出,这是该行研发的集装箱模式新型银行网点,以轻便、灵活、模块化、快速安装、灵活配置为特点,能够精准适配和服务乡村振兴、商圈社区等应用场景。

此外,“遥感卫星信贷监控系统”将卫星遥感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远程、快速、实时的信贷监控,开启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全球飞机资产监控互动系统”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企业资产管理能力。展会上,新一代“小融未来号”自动驾驶金融服务车再次与服贸会观众见面,升级后的“小融未来号”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功能高度集成到可移动设备中,实现查询转账、投资理财、卡片开立、实物预约领取等多种非现金金融服务,可为校园、社区、产业园区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科技加持的金融服务体验设备是本次服贸会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展厅的一大亮点。展会上,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打造了“视频移动营业厅”,通过联网核查、OCR识别(光学字符识别)、远程音视频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采取线上音视频连接模式,可以现场为参观者提供非接触式远程银行服务,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金融业务。邮储银行北京分行“视频移动营业厅”打破了线下业务空间局限,弥补物理网点客户服务便利性的不足,通过模拟线下业务办理场景,实现“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在实践中,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积极运用前沿技术,通过构建前台敏捷、中台强大、后台稳定的企业级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科技架构,实现AI智能语音交互、客户身份无感识别、虚拟迎宾机器人、ITM 5G远程视频应用等多方面技术突破,让科技不断赋能业务发展。

面对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发展引起的行业变革,浦发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育新机、开新局,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切入,全力推动金融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此次展览上,观众就将看到浦发银行最新的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包括数字人小浦、浦惠定位、AMA自动营销系统等人工智能创新成果。

中信银行此次参展将充分展现该行在5G技术、工业互联网、出国金融、医疗健康、养老金融、线上教育、智慧党建等重点场景的支付结算场景和行业应用创新成果,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场景。

近年来,广发银行也明确遵循“数字广发”的建设目标,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经营管理各个方面。截至2020年末,银行金融科技投入22.85亿元,占全行营业收入2.84%。

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发银行开放银行于2016年开始建设,致力于打造开放型平台经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为垂直行业产业链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打破现有的服务门槛和壁垒,拓展业务服务边界,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通过深耕行业客户,挖掘跨条线营销机会,助力行内各业务条线的客户转化。目前,开放银行已成为广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业务拓展模式,截至2021年7月,已累计接入500多家合作方,输出1100多个API,日均交易量超500万笔。

去年底,民生银行发布了首家“智慧银行体验店”,充分应用“5G通讯、客户图谱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虚拟数字、生物识别、人工智能、智能物管”八类新型技术,聚焦“迎宾、场景、营销、服务、交付、管家”六维智能设计,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三重金融“智慧”感受,搭建全新金融服务场景生态。在展会现场,观众可佩戴VR眼镜,身临其境地感受“智慧银行体验店”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在远程银行体验舱展示中,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或智能音箱,随时随地召唤远程柜员,享受“足不出户、触手可及”的卓越金融服务。由民生银行全新设计研发的新一代综合型厅堂非现金设备“非现金智能柜”,支持大部分个人非现金业务的自助办理、线上多渠道业务的快速交付,客户还可一键呼叫远程协助,体验实时音视频操作指导。现场还有便捷式交付柜,支持大部分个人非现金业务办理,及借记卡、蓝牙U宝的自动读取和实时发放。   

科技加持,金融服务创新场景贴紧民生

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的不断落地,除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看得见的服务,更多“看不见的服务”将成为本届服贸会上的亮点,数字经济趋势的引领,让大数据、云服务、新基建等成为众多参展商的关键词。在金融服务领域,除了银行机构的参展,众多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他们将带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解决方案,用实践案例来展示科技为金融服务带来的全方位提质增效,虽然这些“黑科技”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却已经渗透到人们参与金融与投资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创新惠及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广大百姓。

据了解,作为首次参展服贸会金融展的金融科技企业,金融壹账通的展区分为智慧政企、银行、投资、保险等模块,通过交互展示、视频介绍及人员讲解等方式,将为观众展示科技背后一个个真实的服务场景及鲜活的服务案例。在智慧政企模块,工作人员介绍其运用科技手段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案例成果:基于政府监管事务等场景的特点,金融壹账通智能政企服务赋能政府运用数字化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备受各方好评的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正是基于这一技术方案的支持,实现把政府服务、产业服务、金融机构服务和广大小而散的中小企业联合在一起的目标,通过生态平台打通信息,跑通场景化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服务下沉。

服贸会期间,京东云将携联结产业供应链的第三代数智化金融云,以及在数字人民币试点过程中的供应链+场景+技术的服务实践进行重磅亮相,沉浸式全方位展示其助力金融机构深度联结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数字化实践。

作为行业第三代金融云,京东金融云的核心定位是“联结产业供应链的数智化金融云”,而依托于“金融数字化实战锤炼”“云原生+自主可控+模块化”“产业联结驱动业务增长”三大特点,京东金融云可助力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和未来需求的云原生底层能力、数据智能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场景拓展能力、产融结合能力、智能风控能力以及全场景营销与运营能力,在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的同时实现模式的全面升级。目前,以联结产业供应链的数智化金融云为核心,京东金融云体系已为包括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证券公司在内的超780家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数字化服务。

另据了解,蚂蚁科技也将在展会现场推出适用于跨境贸易产业的蚂蚁链一体机及Trusple跨境电商平台,为农户服务的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和乡村振兴技术,以及数字民生-医疗、数字智能出行、金融云mPass应用等。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服贸会“新”意足 科技点亮金融惠民新生活
上海证券报 2023-09-07
服贸会时间|金融机构“卷”起AI:何时才能真应用?
中新经纬 2023-09-06
快递新服务新产品亮相服贸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3
200余家金融机构服贸会上秀“黑科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3
北京银行亮相2023年服贸会 全方位展示金融创新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