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产品估值方法再“打补丁” 银行理财转型正在彻底打破刚兑
经济观察报 2021-08-28 19:12

8月25日,一则市场消息称,国有六大行被监管要求对理财产品所投资产的估值方法进行规范,以推动六家大行理财业务从摊余成本法向市值法改造。

在此要求之下,银行理财对未来债券投资可以采用成本法估值的主要为“封闭式产品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对于开放式产品未来投资债券须采用市值法估值。

“我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有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他分析,之所以有这样的监管要求,可能是因为监管在对理财的检查中发现了各家具有的共性问题。

在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看来,规范银行理财估值方法很有必要。目前,银行理财估值不规范之现象普遍存在,摊余成本法估值有被滥用之嫌,有悖于资管新规公允价值计量之原则,也不利于银行彻底打破刚性兑付。

“参照公募基金做法,尽量采用市值法估值应是大势所趋,回归代客理财之本源。摊余成本估值理财产品规模大幅增长,容易积累风险,危险银行体系的稳健经营。”廖志明认为。

摊余成本法改市值法

“今年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波动不大,看上去就是一条线。可能监管一看,应该是使用的估值方法有问题,毕竟今年的市场利率波动还是比较大的。”上述理财子公司高管表示,而且,现在对资管新规的执行标准不太一样。

从监管处罚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估值管理日渐严格,今年7月银保监会公布的罚单中,有三家银行涉理财业务整改问题。其中,银保监会针对浦发银行出具的罚单(银保监罚决字(2021)27号)中,提及“净值型理财产品估值方法使用不准确”。

“目前监管对六大行是这样的要求,对其他的理财子公司肯定也是一样。如果看到有被监管处罚的机构,我们会马上进行内部排查,去对照自己的产品是否有类似问题,进行整改。”上述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表示。

2021年是资管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三年,目前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仅有四个月的时间,原则上,在过渡期结束前银行理财需要完成净值化转型。

目前各家机构转型进度如何?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0.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18%,同比增长51.06%。净值型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9.03%,较年初上升11.75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按照资管新规过渡期原则,不排除占理财主导地位的国股银行后续均进行整改,临近2021年底过渡期结束,通过政策推动净值化改造合乎情理,有利于净值化率在年底达标。

在上述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看来,此次监管对六大行的规定,是对此前政策的再次“打补丁”。资管新规确立了资管产品估值的基本原则,即是“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在大多数情况使用市值计量、例外情况使用摊余成本计量的框架下,监管政策明确了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的产品和资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机构过度引用了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现在监管发现了问题,再去进行规范。

在王一峰看来,对于摊余成本法改市值法,会涉及原来直接或间接使用摊余成本法投资的银行资本工具、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ABS(资产证券化)等,后续市值法后主要参考中债估值。对银行理财而言,资本工具由于久期更长,投资占比更大,受影响也更为显著;而PPN、ABS投资久期偏短、规模偏小,对组合久期拖累不大,因此不太会产生明显的资产抛售行为。

上述理财子公司高管同时表示,银行理财净值化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严格按照市值法对所投产品估值,而是过度的使用摊余成本法,会造成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中有水分,这跟过去的池化运作没有什么区别。采用摊余成本估值法,理财产品波动小了,但是组合里可能有过度偏离,产生风险。

“伪净值”产品面临整改压力

其实,在对投资产品进行摊余成本法估值方式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更稳定,基本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面对监管的整改要求,不仅影响投资者对理财的预期,也有可能冲击银行理财持有的资产。

廖志明认为,理财产品估值方法规范有三点核心影响,首先彻底转向市值法估值后,定开理财产品除了可以期限严格匹配投资非标外基本与公募债基类似。预计未来半年内,新发产品净值波动将明显加大,客户接受度是问题,可能导致新发定期开放型理财产品销售困难,使得理财规模出现暂时性下降。这可能使得定开式银行理财部分卖出存量资产,影响债市。

其次,估值方法规范后可能影响银行理财持有的债券期限。廖志明认为,市值法之后,定开式理财产品为了降低产品净值波动,将不得不降低长期限债券投资比例,优化投资组合久期,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因期限长且理财持有规模大,首当其冲。其他的银行理财持有较多的长期限债券也受影响。新要求之下,信用债期限利差或走阔。

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市场也受到冲击。8月25日消息传出后,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二级交易估值最近两日累计上行超过20BP(基点),8月26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上行3个基点。

另外,对于私募债的影响,廖志明认为,当前银行理财持有PPN等私募债较多,实际上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新要求之下,私募债由于交易不活跃,预计将采用第三方估值。这将降低私募债对理财的吸引力,影响这部分资产的信用利差。

原来的摊余成本方法下,对于违约债券的处理尚有空间,而如果转为市值法,出现违约的债券通常伴随公允价值的大幅下降,或将严重影响单个产品的兑付。上述理财子公司高管以永煤债券违约为例,当时市场上有违约消息后,该理财公司内部迅速测算可能对产品收益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是后续,永煤债券的价格有所恢复,对收益率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对于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王一峰认为,下一阶段看,受整改政策影响,部分机构有兑现浮盈的需要,因此资本工具估值可能继续调整。今年以来,流动性体系宽松,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行,银行存量产品估值多数正偏离,为估值切换预留了空间,估值切换不太会形成大的冲击。对于需要整改规模大的银行来说,通过交易兑现浮盈降久期、和非交易估值切换可能同步进行,可以平滑政策冲击。

进行净值化转型,按理说会要求理财公司进行盯市。上述理财子公司高管认为,盯市这个方式,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目前一定的难度,主要是私募债,银行二级债、永续债等品种的在市场上交易不活跃,每天中债提供估值也不是特别合理,所以具体如何执行,还有待商榷。

这其中,也有理财投资经理在思考“没有公允市价的非标资产该如何估值,包括怎样控制净值波动的问题”。

王一峰认为,上述政策对不同银行影响存在差异,整改期限相对偏紧,为避免市场集中冲击,可能通过监管协调或其他策略进行适度平滑。后续看,理财业务发展要看客户教育和客户接受程度,资管机构则需要构建真正的资管能力。避免简单通过拉长久期、下沉风险和增加杠杆来获取收益。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实习记者 刘睿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崛起 又行至十字路口
上海证券报 2023-05-06
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上线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尚未成为银行主推产品
证券日报 2023-03-24
银行理财资金连续七周增配债券“赎回潮”后首周净买入银行资本债
证券日报 2023-03-22
又有大卖80亿!这类产品彻底火了
中国基金报 2023-03-08
银行理财产品“上新” 债市添源头活水
中国证券报 2023-02-22
17只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产品募资总额达82亿元 业界这样说——
证券日报 2023-02-16
稳收益防踏空银行理财公司密集上新混合估值法产品
上海证券报 2023-02-07
“混合估值法”基金来了!和过去的基金有啥不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1-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