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建立半月通报制度让“双减”政策不悬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22 15:58

为督促各地切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通知,拟对各地“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8月22日《中国教育报》)

“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在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两个重要方面,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击中了要害。减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已涉及到教育的质量、前途和命运,并与教育的改革如影随形而“始终在路上”。

长时间以来,给学生减负一直为全社会关注,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相关减负政策也不断推陈出新,屋上架屋,其中不乏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措施。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规定小学高年级作业量不得超过1小时,超量的作业,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写。同时,不能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江苏省教育厅出台 “幼儿教学标准”明确,幼儿园不再教授唐诗宋词、算术等“小学化”内容。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通知”, 但调查显示,很多地方“面貌依旧”,“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如“牛皮癣”一般根深蒂固。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教育减负面临的最大困境,结果减负活动年年开展,学生负担不增反重,连家长也涉事其中而难以自拔,教育负担压得整个家庭都喘不过气来。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制度的设计当中,有完善而明确的量化指标,也有考核的标准,但缺少了最关键的要素保障——严格的促进和问责体系。徒法不足以自行,减负令不容打折扣,这就需要筑牢笼子和完善机制,让主责者主动参与和全面落实,而非消极应对甚至熟视无睹。

就目前来看,减负的禁止性要求日益完善,但如何落实才是头等大事,此既涉及到“双减”政策的真正效用,又关系到后续的整体推进质量。借鉴其他领域和行业的治理经验,减负令的落实还得靠主体责任的履行,比如量化性的作业负担,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打折扣的执行,而校外培训的规范则需要相对应的监管主体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从严规范和管理,对违规违纪的校外培训乱象则露头就打。显而易见的是,建立半月通报制度,重点通报各地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情况、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情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情况等,对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创造了条件。

按照《教育督导问责办法》的相关规定,对被督导单位的问责方式包括公开批评、约谈、督导通报、资源调整几种类型,对督导单位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方式分为责令检查、约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和处分几种类型。通报之意在于以曝光的方式揭短露丑,促进问题的整改。通报本身具有问责的性质,是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完善提高的重要手段,以此为依托辅以相应的问责,就能为减负政策的落实提供强大的推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教育双减开了一个好头。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暑假很可怕”?贩卖焦虑挑战“双减”得好好整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8
深圳将按每人每年千元资助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南方都市报 2022-07-25
“双减”撬动基础教育改革大棋局
中国青年报 2022-05-25
四川“双减”实施方案出台:严禁布置手机打卡作业
中国新闻网 2022-05-19
北青快评 | 持续推进“双减”,需要重视那些新负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3
北青快评 | 叫停学龄前教育App不只是配合“双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1
推动“双减”进一步发挥实效
人民日报 2022-02-09
推进“双减”,不能止步于教师“承诺书”
中国教师报 2022-0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