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举措彰显“人民至上”理念
新华社 2021-08-19 11:02

84岁的苗族农民龙帕凤最近每天都能在家门口领到前一天预订的新鲜蔬菜和肉类。

龙帕凤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的一位独居老人。

此前,古丈县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为避免人员聚集,当地暂时关闭了集市。

地方政府第一时间联系各村种菜大户上报菜品名单和数量,又与市场监管部门选定具有合法资质并且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商贩,驾驶“流动菜车”送菜下村,有效解决“家里缺菜买不着,地里有菜销不掉”的问题。

针对村内的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们又当起了专属“代购员”,挨家挨户上门了解需求,并将生活物资配送到家。

当前,德尔塔变异株流行,全球疫情大幅反弹。7月以来,中国南京、扬州、荆门等地出现聚集性疫情。

短时间内多源、多点发生的疫情,使中国面临今年以来最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

中国政府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各地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全力以赴,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到分秒必争,力争用最短时间在重点区域完成全员核酸检测,让感染者及早被发现和救治。

8月2日,武汉报告7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21小时后,武汉启动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武汉金域医学检验所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主管邵利华所在的科室,立即抽调扩充检测人员,单日完成的样本检测量高达2.8万管、23万人次。

“那段时间,我们不分昼夜地扑在实验室里,只为能得出可靠、及时的检测结果。”邵利华说。

在亲历武汉两次“战疫”后,邵利华对中国的抗疫理念深有感触。“从去年决定暂闭离汉通道到全员核酸检测,可以说,政府的任何决定都是从人民的生命安全角度来考虑的。”他说。

住院16天后,南京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王某8月7日达到出院标准,转到定点康复医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成为江苏本轮疫情中首例出院的重型患者。

王某是本轮疫情暴发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于7月23日确诊,入院两天后,突感呼吸困难,监护仪器上的指脉氧数字一路走低,随即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

国家、省、市三级联合专家组为他量身定制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日夜守护、精心照料,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6天后,王某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体温下降,转回普通病区。

经历此次生死劫难后,王某对专家组的话深信不疑。在后续治疗中,他成为所有患者里依从性最好的病人之一。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杨毅介绍,此次疫情中的危重型患者大多是高龄病人,给治疗带来了较大挑战。“我们秉持科学态度,把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每天组织专家组成员对所有确诊患者逐一会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实行‘一人一策一方案’。”

同时,救治团队还把营养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贯穿到全部救治过程中。截至目前,南京部分危重型患者的病情已好转,其他患者病情也基本稳定。

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

48岁的黄鹂是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去年武汉疫情暴发时,她主动报名担任了120接线员,负责记录并报告来电者的需求。

今年,黄鹂所在小区成为武汉首批被封闭管理的小区之一。在经过两轮核酸检测,确认结果阴性后,她再次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有序接受核酸检测,同时为居民发放防疫中药。

“报名时没有想太多,我是党员,我就应该冲在一线。”黄鹂说。

面对疫情,中国民众接种疫苗的积极性更高了。为了便民利民,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点、重点场所上门接种齐头并进。

截至8月1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8727.3万剂次。

实践证明,中国制定的各项防控措施有效。目前,湖南除张家界外其他地区全部低风险,省内景区场馆也陆续恢复开放。

13日晚8时整,长沙天心区乾城嘉园小区从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长沙市民罗女士拿着一面小国旗在小区门口等待,她7岁的儿子和她的父母一起在小区内隔离。隔离期间,罗女士和丈夫经常通过视频和他们沟通。

罗女士说,封闭后,有小区邻居组织志愿者维持日常秩序,有爱心企业送来援助物资,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团结一致让疫情变得不再可怕。”

文/张玉洁 张格 张丹 乐文婉 陈圣炜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