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科创板的投资者构成、市场化定价等方面出现积极变化趋势,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逐步提高,境外资金持续增加对科创板配置。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科创板迈向“机构市”,为科创板优质上市资源引入长期活水;同时,价值投资正在成为主流的投资理念,基本面好、发展前景广阔的科创板股票受到资金追捧,而绩差股不断被边缘化,参与科创板交易的投资者日趋成熟理性。
机构化趋势明显
专家指出,随着改革深入推进,跟踪科创板的资管产品类型逐步丰富、金额逐步扩大,科创板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逐步提高。
“在科创板迈步‘机构市’的过程中,产品创新是助力因素之一,从2019年5月起开始发行的多批科技创新系列基金、科创主题基金,到2020年8月发行的科创板主动权益类基金、科创板50ETF基金,科创板相关的公募产品层出不穷,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投资科创板平台,也进一步助力科创板迈步‘机构市’”,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史博指出。
史博认为,为促进公募基金进一步扩容和更好发展,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人中长期激励机制;加大基金品种创新供给力度;优化公募产品注册机制,提高常规注册机制产品的审查效率。
“从机构对科创板持股情况分析,基金、外资持股总市值逐步提高。”华夏基金副总经理郑煜建议,可从两个方面促进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首先,从产品层面,应完善和鼓励基石投资基金的发展,并改进CDR配售制度,增强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投资动力,鼓励科创板产品创新以及衍生品的发展,源源不断吸引资金入市。其次,从配套制度来看,衍生品的风险较高,应出台并完善相应的监管和审核制度,保证市场稳定运行,同时也应完善转板制度及做空制度。转板制度所带来的优质上市公司资源将成为资金持续涌入的发动机,而做空制度的完善将提升科创板的赚钱效应及存量资金交易活跃度。
专家认为,在境内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逐步提高的同时,科创板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富时罗素全球指数首次纳入科创板股票,多家科创板公司纳入MSCI指数,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QFII对科创板品种关注度不断提升等事实均见证了科创板的国际化进程。
政策层面也在引领科创板进一步打开对外开放“新窗口”。《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指出,支持在浦东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
“《意见》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进一步拓宽了科创板对外开放的通道。为保障制度落地,可以鼓励浦东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实现科创板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增强外资吸引力;强调货币种类,突出人民币全球化结算、直接参与金融投资的定位,为中长期外资稳定流动奠定基础。同时,明确外资投资的比例与权限问题,方便制度落地执行,并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宏观审慎评估和协调联动体系,管控制度试点风险;此外,需强化科创企业涉密的安全性教育,加强信息披露管理,防范数据泄露风险。”郑煜分析。
投资风格嬗变
专家指出,科创板“机构化”“国际化”趋势推动市场向多元化、理性、价值投资风格转移。
“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以近两年来的科创板基金业绩证明了其投资管理运营能力,在中小投资者支持下迅速扩容。另一方面,外资持续增配科创板,呈现各行业均衡配置、交易有较高成长预期的标的、关注个股基本面三大特点,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市场投资示范作用。同时,监管部门坚持对机构询价、报价等业务严格监管,进一步助推了市场合理化估值。当前科创板换手率有所减小,个股也逐步走向价值回归路径。”郑煜表示。
郑煜认为,在机构投资顾问业务不断扩大、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国家聚焦“硬科技”企业、加强监管的政策预期下,科创板投资有望形成多元化、理性化,关注价值投资,尤其是个股科技成长性的成熟投资风格。
“在稳健的整体表现下,个股或各板块的表现出现分化,科创型、高成长性公司获得了更高的估值,赢得了更好的股价表现。这体现出科创板偏成长性投资、产业趋势投资的市场风格;从深层次看,科创板有效发挥了金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史博指出。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