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贾宝玉是厌学少年?这样读《红楼梦》可就错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30 21:22

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7月30日上午在北京香山饭店开幕,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就当下《红楼梦》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及人才梯队建设、网络文学及影视剧改编创作里的《红楼梦》穿越元素、社交媒体上有关《红楼梦》的探讨及所呈现的一些乱象等热点问题,专访了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

红学逐渐成为显学,中青年研究者成就很大、视野更开阔

记者:张会长,这次学术年会筹备情况怎样?目前学会有多少会员?发展现状及人才梯队建设情况怎样?

张庆善:2017年我们在深圳开过一次全国《红楼梦》学员研讨会,将近4年后,我们又举办这场全国性的大会,会议规模还是很大的。我统计了一下,大约有二十五六个省市自治区的红学研究学者都来了,有160多人;收到相关学术论文120多篇,厚厚的两大文集,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学术含量。

另外,这次会议既有十余位年龄比较大的老先生到会,还有很多新面孔参加,甚至连一些边远地区的学者都来了。这是这次会议的一个明显特点——规模大,人员多,新面孔多,很多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也都来参会。所以我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很有期待,也很有信心。

中国《红楼梦》学会毫无疑问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之一,红学会有会员850人,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回望新红学百年发展历程,从蔡元培、王国维、胡适、俞平伯、顾颉刚,一直到后来的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这些红学大师,他们是红学事业的开创者。而到今天,这些大师都早已故去了,现在红学界除了一些著名的红学家以外,大多数都是高校教授、中青年学者,这正是当下红学研究队伍一种最真实的反映。一批四五十岁的红学学者,他们成就很大,在百年来的红学发展历程当中成果最丰富。其中有一些研究热情高,视野更为开阔,勇于开拓《红楼梦》在国际上的文化交流,包括对《红楼梦》的译介、对外国了解《红楼梦》的研究成果等,因此这个发展成果是多元化的。

伴随着红学研究成为显学,《红楼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据我了解,有人做过统计,全国红楼迷大概在4500万左右。那么怎样才算红楼迷呢?有一个评判标准:即认真地、完整地读《红楼梦》一遍以上,甚至是读两遍三遍,对《红楼梦》有着最基本的了解,或者说能就《红楼梦》中的人物、思想艺术甚至是作者的不同版本有自己的见解。

虽然4000多万对于全国14亿人口来说是一个小数,但就这本书的读者来说不算少了,更何况这个“迷”是有一个入门标准的。实际上在全国喜欢《红楼梦》的人,不在5000万乃至1亿之下。《红楼梦》对中国人来讲,就像莎士比亚对英国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俄国人一样,均是民族文化代表的一种象征。 

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伴随我们终生的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这一辈子如果没有读过《红楼梦》,没有走进大观园里好好地逛一逛,不认识宝哥哥、林妹妹、凤辣子、宝姐姐等《红楼梦》里的人物,那么你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有一定缺陷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读《红楼梦》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增加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研究《红楼梦》,能使得《红楼梦》在当代更为普及。

要用平常心辩证看待社交媒体红学文,也要坚持学者的学术品格

记者: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所谓的红学迷在各种社交媒体账号上发表自己对《红楼梦》的见解文章,有的内容很粗糙,甚至错别字满篇;有的逻辑理不清,在行文表达上前后矛盾,不知所以然。对此,您怎么看?这是否是一种伪红学迷的表现?

张庆善:新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大信息量,也带来了很多内容粗糙、令人不悦的东西,这个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来看。我们没做过详细统计,但是社交媒体平台上,各种各样的以研究《红楼梦》为名的账号多得不得了。

这从好的方面来讲,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推动了《红楼梦》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那就是当你没有掌握正确认识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及指导思想的时候,一本好书读坏了,那么还不如不读。因此还需要我们学者、专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当下的新媒体时代中去,用我们的力量影响广大读者阅读《红楼梦》,这就是当下还需要红学家、中国红学会的理由。

需要指出的是,到任何时候,不可能一个人说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观点。就像大浪淘沙,好的东西总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留下来,而不好的东西,错误的、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慢慢被淘汰。我记得前些年,有一位作家在央视节目讲《红楼梦》,观点很奇怪,但影响特别大,今天你再看,他的观点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小了,所以我们要用平常心对待社交媒体上的一些文章和声音。

但是作为学者来讲,要坚持学术的自由和学术品格,我们不能够让自己胡说八道,而糟蹋歪曲了《红楼梦》,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研究,向社会发出正确的声音,使广大读者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对《红楼梦》有正确的认识,这样《红楼梦》传播就会越来越好。

只把贾宝玉看作一个不喜欢参加高考的厌学少年,这是把《红楼梦》看歪了

记者:现在的网络文学喜欢玩穿越,包括一些网络写手续写《红楼梦》,脱离了原著特定的时代背景,根据当下职场人士的价值观及个人喜好重新建构主人公人设,如把贾宝玉当成渣男,林黛玉越来越薛宝钗化,对此您怎么看?

张庆善:网络文学有它特有的叙述方式,更能迎合当下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对此,我们要正视。比如有一些红楼迷在网上研究《红楼梦》,其表现出的那种专注精神,甚至为解释一个词而网络约架,这种带有火药味的争执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这表明《红楼梦》在当下年轻人里还是很有市场的。包括一些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融入了《红楼梦》的情节和元素,借鉴《红楼梦》里的那种美学意境,及对人物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红楼梦》有着比较正面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可忽视这样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

但是网络文学也有它自身的一些毛病,像穿越,就是把《红楼梦》里的一些表面东西,贴到当下一些年青人脑子里想当然的人和事物上。如果结合得好,可以丰富他对《红楼梦》一些细节内容的理解和再创作;如果结合得不好,就成了像歪批三国、歪批水浒那样歪批红楼。

贾宝玉在《红楼梦》中是个非常可爱的形象,他身上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对真善美的追求。我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最简洁的评价就是“率真情真”,他有着赤子之心。但是曹雪芹写贾宝玉的时候,没法把他高大上,他写的是一个真实的贾宝玉,身上也有纨绔子弟的缺点,这是一个很鲜活的人物形象。

那么到了今天,当一些网络写手用贾宝玉身上很表象的东西来附会的时候,一个整天不想高考、不想去工作,成日和女孩子厮混的小流氓形象就在网文中产生了,这其实是对贾宝玉形象的歪曲。因为曹雪芹笔下贾宝玉生活的那个时代,女性是不被尊重的,而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来表达了一种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这是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的。

如果只是把贾宝玉看作一个不喜欢参加高考,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厌学逃课的少年,将林黛玉看成是一个整天哭哭啼啼,让人烦得不行的小丫头,没有看到她诗人的才华和气质,那么这是把《红楼梦》看歪了。所以要客观地对待网文穿越,我希望《红楼梦》穿越到今天,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不是把《红楼梦》的表面东西变成了一些不着调小青年的标签。

视频/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张恩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红学家拟用AI续写《红楼梦》后40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贾宝玉”退休了,要做“形而下的红楼宣传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4
欧阳奋强退休了,但贾宝玉还没有
中国新闻网 2024-03-25
87版《红楼梦》主创人员齐聚河北正定 与“红迷”共叙“荣国府记忆”
中国新闻网 2023-12-22
弘扬当代红学文化 打造张家湾红学重镇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3-09-17
来国图艺术中心 听欧阳奋强讲《红楼梦》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孙伟科当选第九届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1
文学|“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 在阅读中无限接近《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0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