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放下身段”引才,进京落户门槛放宽至部分本科
第一财经 2021-07-20 14:31

一直以来在户籍管理上较为严格的北京也改革了引入毕业生的政策,将部分本科生纳入人才引进的范围,并对国内7所顶尖高校和“双一流”学科毕业生实行“精准引进”。

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提出全国高校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

首都经贸大学人才系副教授魏华颖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办法》扩大了引入毕业生的范围,学历门槛从研究生降到了部分院校的本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放松了落户的条件,北京仍然要求的是优秀毕业生,并对他们有一套筛选的标准,只有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符合北京发展方向的人才才能被引入。

从《办法》的相关条文可以看出,北京的此次改革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指标管理模式,只是根据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指标分配做出了微调。将国内7所顶尖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纳入计划单列中,也就意味着这部分人才可以不占用稀缺的落户指标,从客观效果来说可以起到增加落户指标的作用。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来看,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出现了老龄化加快的情况,基于对老龄化和城市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都在以有竞争力的政策和环境吸引人才。

北京放宽毕业生引入条件

在《办法》发布之前,北京执行的是2018年版的《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魏华颖表示,与2018年版相比,《办法》对申请人的学历、年龄和资格条件都进行了调整,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宽。

在学历方面,之前的文件是只有文化体育和郊区用人单位可适当引进本科毕业生,其他引进单位的毕业生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现在放宽到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同时对文化、体育和郊区用人单位的引进岗位和院校要求、学历要求做了细化。

在年龄方面,之前的文件要求,引进的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教育、医疗系统引进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5周岁。现在的年龄要求是原则上本科生不超过26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

在资格条件方面,之前文件要求是应届毕业生,现在的文件扩展到毕业两年内初次就业的毕业生。

“北京这次改革对人才吸引的力度确实比之前步子更大了,态度也更加明确和坚决,对人才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将毕业生看做是人才储备转变为将之视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这都是很大的进步。”魏华颖说。

姚凯认为,本科生算不上高端人才,只是基础性的人才,即使是顶尖高校的本科生也是相对生源较好的人才资源,现在一些超大城市将人才引入范围扩大到部分优秀的本科生,主要原因这些城市出现了老龄化加速的情况,而像深圳这样年轻的城市,则收紧了人才政策。在引入人才的时候,仍然要更多看重人才的质量。

魏华颖认为,虽然北京将人才引入的范围扩大了,但并不意味着北京落户的条件降低了,申请人的资格条件调整后,用人单位能够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可以优中选优,挑选出更适合的人才。

指标管理的方式没有改变

近年来,北京按严控人口的有关要求逐年压缩大学毕业生、非北京毕业生留京计划。2015年北京市人社局曾对外公布,当年进京指标压缩在一万人以下,除了专项以外常规引进控制在9000人以内。

业内人士分析称,近年来北京的进京指标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当前进京指标仍保持在一万人左右。

《办法》没有明确提出增加进京指标,要求引进毕业生工作按照统筹总量、提升质量、保障重点的原则,实行精准引进、分级管理,并对指标分配进行了微调。

《办法》第五条提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引进规模,制定年度指标分配方案,遵循支持本市发展战略、重大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城市运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需求,扶持郊区、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发展等原则来进行分配。

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将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纳入计划单列。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两区”建设重点落地项目,本市市级“服务包”企业,重点税源、重点引进、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等招聘这些毕业生时可以不受落户指标的限制。

在北京市的政策解读中明确了我国有7所高校属于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范围,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条规定给予优秀毕业生一个特别的渠道,方便了重点企业用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实质上也可以多增加一小部分用人的指标,能够让北京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线城市也存在人才竞争压力

近年来我国的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纷纷掀起了人才争夺“大战”,推出了各种吸引大学生落户的“低门槛”政策,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受到城市规划、人口规模控制等影响,并没有加入人才争夺之中。

“北京、上海也存在与新一线人才竞争的压力,杭州、苏州、成都等城市的人才政策也都很有竞争力。所以北京、上海也会推出一些有竞争力的政策和环境来吸引人才。”姚凯说。

去年9月,《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发布。

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姚凯建议,由于名校培养的学生也不是个个都优秀,城市引进人才重点看人才素质、潜力和贡献,而不是只看身份。同时要适度注意,类似的人才政策有可能会引起房地产市场的连锁反应,由此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的预期性上涨。

魏华颖认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认识到得人才者得天下,各个地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都在加强,所以在未来各种利好的政策会不断出现。过去主要是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人才引入,现在则要从需求和服务角度,把人才服务好,把人才留住。

编辑/李桁

相关阅读
应届生认定标准,这座一线城市放宽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4-10-21
兰州大学在校研究生总量首超本科生,多所高校已本研“倒挂”
澎湃新闻 2024-09-16
本科生“回炉”读职校:高等教育普及化后,高校如何定位?
第一财经 2024-01-23
本科生“回炉”读职校增多呼唤普职融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1
有高校公布数据,硕博毕业生超过本科生
中国青年报 2023-03-24
北京硕博毕业生超本科生,上海高校情况如何?如何理性看待?
上观新闻 2023-03-23
“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登上热搜,上海一些高校也有此类情况
解放日报 2023-03-23
北京毕业生市场突变:本硕博结构倒挂
北京商报 2023-03-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