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戏剧节: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戏剧
北京青年周刊 2021-07-17 18:00

6月20日,首届阿那亚戏剧节在海边闭幕,一场涵盖了多维度的戏剧狂欢就此完美收官。在这场为期11天的旅程中,大家以戏之名,相聚海边,让每一个热爱戏剧、艺术的生命,在这场充满诗意的行动中释放自我。

阿那亚的海是蓝色的。在这里,天空与海是最好的幕布,也是一出精妙的自然戏剧。当戏剧与大海相遇,是冰冷与炙热的碰撞,正如戏剧节slogan所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海是无界的,戏剧也是。

此次戏剧节以戏剧艺术、跨界艺术、生活艺术、公共艺术等4个单元诠释戏剧的魅力。我们也在戏剧艺术板块中,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与戏剧节前期开演的《变形记》导演李建军、中期与观众见面的《美狄亚》导演苏小刚以及后期重磅上演的《万能机器人》导演杨婷聊了聊,听他们讲那些有关台前幕后的故事……

李建军 X《变形记》

戏剧,用可呼吸的语言讲故事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是卡夫卡经典小说《变形记》中的一幕,也是此次在阿那亚戏剧节蜂巢剧场上演的、由先锋戏剧导演李建军执导的戏剧《变形记》中的一幕,只不过在李建军导演改编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这一角色由推销员变成了快递员。

《变形记》剧照

李建军说,此次的戏是专门为了戏剧节而做。对他来说,对于非商业性的戏剧,这些可以自由表达的戏剧节平台非常重要。而之所以选择这部经典著作改编,则是跟他一直所关注的内容有关。

作为当今极具影响力的先锋戏剧导演之一,李建军的戏剧,一直都有一个延续性的主题,他关注那些生活在现代化背景下,生存于城市中却鲜有人关注的群体。同时,他的戏剧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全部起用未曾有过任何表演经验的素人进行表演,用普通人去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因此,“素人戏剧”常常成为李建军的一个标签。

李建军

先锋戏剧导演,生活工作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2011 年创立“新青年剧团”。重要作品包括《带电的火花》《人类简史》《大众力学》《飞向天空的人》《美好的一天》《影喻》《狂人日记》等

但是此次戏剧中,他时隔多年,再一次起用专业演员去进行表演。当被问及素人演员与专业演员的区别时,李建军说,“其实无论是专业演员,还是素人戏剧,从剧场工作者的创作角度出发的话,这个界限对于我来说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取舍的问题。如果非要说素人和专业演员的区别,那么更多的则是体现在艺术创作机制里,谁拥有艺术创作的权利?谁有表达的权利?谁应该在台上?应该讲谁的故事……”

李建军坦言,在戏剧的领域里,关注现实的作品以及这种艺术的语言其实更多的是偏向传统的,而真正讲生活在此时此刻的人、讲坐在观众席里观众的这些故事很少。“我觉得这是挺不过瘾的一件事。艺术嘛,总是要给此时此刻的观众看的,讲他们的问题,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态度,是给他们看的,所以无论是从艺术的语言上来说,还是剧场里讨论的问题上来说,我觉得去选择当下的问题,用当下的观众可以呼吸的这种艺术语言去讲,更是我的兴趣所在。”

李建军说,原著中的格里高尔是生活在 100 多年前的欧洲,讲述的是那时候的现状。但是现在是要给当下的观众看,因此改成了一个更贴近我们当下生活,我们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角色——快递员。

在他看来,剧场是需要讨论生活中的问题的,生活中如果没有问题,那么艺术其实也就不存在了。“我觉得艺术一定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否则你没必要去做这件事,尤其是像剧场这种很‘强制性’的媒介,观众花很多成本跑来,被按到观众席,花很多时间来凝望舞台,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个观念在的话,那他为什么不在家里刷刷手机呢。艺术总是在表达问题,表达痛苦,在提问,戏剧也不例外。”

的确,当我们走进剧场,看到为了演出作为虫子隐蔽以及躲藏的状态的主角格里高尔在一堆堆破衣服和满地都是烂菜叶、牛奶、苹果的舞台上滚来滚去时,一种共情的窒息感不停弥漫,他扭曲的肢体和五官刺痛着观者的神经。仿佛从台上那个变成“虫子”的格里高尔身上也看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影子,那种在生活中,被迫“变形”的无助与被遗弃的心酸……

苏小刚 X《美狄亚》

戏剧,是提出问题的

在古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得斯的笔下,美狄亚是凄惨的复仇女神。为了丈夫伊阿宋与家人决裂,但最终又被丈夫背叛,失去爱情、家庭的美狄亚最终选择以杀死情敌以及自己的两个孩子的方式来向丈夫复仇……

在导演苏小刚看来,这些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悲剧、这些问题,放到当下依旧会存在。而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这是他想要探讨的。也正因此,在此次阿那亚戏剧节中,他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美狄亚》。

苏小刚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独立戏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艺术空间发展协会会长,123 剧场邀请计划发起人,戏剧联盟发起人、艺术总监。代表作:《活着》《哈姆雷特》《求仙学道》《毛瑟》《美狄亚》等

连日的小雨让阿那亚的海边变得非常寒冷,虽然已临近夏至,但刺骨的海风依旧可以撕裂周遭的一切。此时,我们的美狄亚正在大海与观众间的方寸之地,嘶吼、咆哮,诉说着她的悲凉……

苏小刚说,在海滩的排演,他需要更多地考虑环境、自然对于戏剧的影响,准确来说应该是一种适应。就像此刻,在海边的这些风声、雨声还有海浪的声音,都是这部戏的底色。“我的主戏就基本不用话筒,只是在很远处的地方会有一些收音。因为两千年前是没有话筒的。”苏小刚说,他希望让观众更多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我们之所以选在海滩上,就是因为我们在思考环境对于命运的改变是什么?这些看戏的观众,以及演员在面朝大海表演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种全新体验?这些都是未知的,同时也是充满期待的。戏剧最有意思的就是未知和期待。”苏小刚说。

或许环境因素会弱化了部分观者对于戏剧的感官,但苏小刚坚信,对于戏剧来说,某一部分被弱化了就必定会有某一部分被强化,而这些未知会碰撞出新的、很不一样的东西。而这些皆来自于此时此刻。对他来说,戏剧就是此时此刻,是当下发生的故事。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无论将它置于何时,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苏小刚导演的这版美狄亚中,甚少有改动。他尽可能地保持原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拆解、重构。他将德国当代剧作家海纳·穆勒写的一首关于美狄亚的诗引用在了这里。在他看来,文学是戏剧的基础,而诗则是一种抒发,一种简短文字的抒发。“这种抒发会让创作戏剧的人有很大的空间思考。”

《美狄亚》剧照

就像电影人有镜头感,戏剧人有空间感一般。只是他的关注点不再锁定“复仇”,而是将更多的思考留在了现今依旧存在的婚姻、亲子关系的问题上。这些有的来自于演员的亲身经历,有的则来自于过去的短片创作。

去年,苏小刚受邀制作了一部艺术实验短片《美狄亚》,在短片中,一个由“水”引发的美狄亚式悲剧,延伸了他对这部戏的思考,他将这部分内容融合在了此次的新戏中,成为了现实版美狄亚的灵感来源。

于是,后来我们看到了苏小刚版来自不同维度的美狄亚与伊阿宋,有穿着长袍躺在浴缸里的戏剧版美狄亚,也有来自偏远山区诉说亲身遭遇的现实版美狄亚,当然,也有属于我们每个人脑海中的那个美狄亚。他希望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美狄亚。

“戏剧是提出问题的。”苏小刚说,哲学是戏剧的根基,“不然的话,凭什么我们一提到戏剧,就肃然起敬?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让人去深思、去思考一些问题。人们需要艺术、需要音乐、需要戏剧,而戏剧也需要所有这样的文化来使大家更坚强起来。”

杨婷 X《万能机器人》

戏剧,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Robot”一词源于 1920 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作品《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在这里,Robot 被指那些由零件组装而成的没有思维、为人类服务的机器。此次,阿那亚戏剧节杨婷导演的《万能机器人》正是改编于此。

杨婷说,当她第一次读这个剧本的时候,就被打动了。因为剧本中所要传递的东西跟她内心所想非常一致。就像卡雷尔·恰佩克曾说的,“我担心人会变成机器,而机器又会具有人的头脑。”杨婷也有此担忧。

杨婷

199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5年起,开始进行戏剧导演创作。导演代表作:《新娘》《我的妹妹,安娜》《开膛手杰克》《人赃俱获》《局外人》《哎呦,妈妈》等

她说,“我们走得太快了,在这种快速行走的过程中,我们丧失了对自然界的一种尊敬,丧失了自己的一些判断,我们渐渐地被裹挟在一种巨大的需求当中,而这些需求是每一个小人物的需求造成的,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一个狂澜,而我们每个人被迫地卷在这里,或者说自愿地卷在这里,又或者是在推动这个狂澜以一种不可遏制的速度在向前发展。那这样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它真的是好的?”

在杨婷看来,卡雷尔·恰佩克早在100 多年以前,就已经预测到了我们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一种窘境,以及未来人类所可能面临的一种危险,对此,他早已有了一个很精准的预判。而这种思考也是杨婷所在意的,因此她选择在这次的戏剧节期间来导演这部戏。

“这个剧本是一个思辨性非常强的剧本,它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辩题,有的认为人类当然要不断地进步,要发展,只有进步才会把人类带向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就会说人类的这种毫无节制的发展,甚至有些狂妄自大和不加限制的自信的这种东西势必会把人类带向另外一条歧途上。两种观念就会在这个剧本当中出现一种碰撞。”

戏剧需要矛盾,但将这种思辨式的矛盾放到舞台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就会变得有些无聊,甚至是枯燥。所以如何用一种方式将它变得有趣,同时又能削弱剧本中说教的思想,是杨婷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此,她跟舞美老师商量了许久,最终用了三天的时间,在阿那亚海边的最西方“挖了一个大坑”,四周是用沙子垒起的山丘,在山丘的中央是刚刚搭建好的方形舞台,当剧目结束的时候海水会淹没这座舞台……伴随着海风与海浪,崭新的世 界以及崭新的生命出现了……

《万能机器人》剧照

这已经是这部戏的第 12 个舞美方案了,杨婷说,最初的构想是将整个戏分成三幕,第一幕的舞美本来是想在舞台上用沙子做出枯山水的味道,第二幕会用拖拉机缓缓地从观众席右侧拉出一个 30 米左右的长桌,随着平稳而缓慢地移动,演员在长桌上完成第二幕的演出,有点类似于电影中的长镜头。

但是受限于技术的难题以及现场观感,最终成了我们后来看到的样子。对于在戏剧呈现上如此精心、巨大的“工程”让我们叹为观止,也不得不感叹环境对于戏剧的作用。但是导演杨婷说,戏剧表演依旧是戏剧表演,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不会因为地点的改变而改变,但却会因地点的改变而给创作者带来新的刺激与挑战

文 刘艺琳

人物摄影 李英武

资料图片提供 阿那亚戏剧节

编辑/刘艺琳

相关阅读
2024阿那亚戏剧节海风中落幕:“你问我要去向何方,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2
在阿那亚,看到未来戏剧可能的样子
澎湃新闻 2024-06-30
​以“常规和例外”为主题,2024阿那亚戏剧节开启11天梦幻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1
世界八大戏剧节艺术总监齐聚 阿那亚戏剧节:面向海边 坐享世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观演|永远青年 永远戏剧——第16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国际性回归 朗读会升级 乌镇戏剧节捧出十周年戏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7
“2023阿那亚戏剧节”收官 呈现多元艺术形式带来戏剧狂欢
中国新闻网 2023-06-25
2023阿那亚戏剧节开幕 11天上演37部中外戏剧佳作
北京晚报 2023-06-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