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张园,曾被称为“海上第一名园”。
“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6日在这片历史悠久的上海标志性石库门建筑群中揭幕。由此,经过保护性改造的张园终于揭开面纱,向世人展露新颜。
展览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上海城厢生活
记者看到,在张园中举办的展览通过真实道具、场景还原以及多媒体影像技术,呈现了百年张园的历史变迁与全新征程,让民众在观展同时体验上海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
据悉,1882年,无锡富商张叔和购地后建设了私家园林,取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1885年4月17日,张园开始对外开放,成为上海市民当时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历史上的张园也曾为革命志士的重要活动地,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都曾在此发表演说。
张园聚集了28种不同风格的石库门里弄建筑
这里不仅聚集了28种不同风格的石库门里弄建筑,还曾上演了上海第一场话剧,还开办了上海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引领了诸多上海滩的第一。
“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设置(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民生变迁、城市更新三大板块,呈现百年张园的历史变迁与全新征程。大量书刊、折页造型的装置将民众引入“时光长廊”,走入可以阅读的百年建筑。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篇章曾在张园取景
弄堂、石库门,浓缩着上海传统的生活习俗。据介绍,此次展览通过真实道具、展陈布置,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上海城厢生活。据介绍,早期张园最高建筑“安恺第”,已不复存在,施工方—静安置业集团通过收集到的老照片,制作了按比例缩小的精美模型,让“历史重现”。
据悉,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篇章曾在张园取景。展览复原了居民在弄堂里看女排比赛的布景。一条窄弄内,门窗中嵌入LED屏,多媒体技术再现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
展览在门窗中嵌入LED屏,多媒体技术再现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
记者获悉,《辅德里》微缩模型展和“百年百印”展作为重要补充“走入”张园,为此次张园主题展增加厚度和深度。展览选取了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前后的16个历史瞬间,呈现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创建者和守护者的命运。观展的徐女士表示,微缩模型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那段珍贵的红色历史。”正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展出的“百年百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印章艺术展”的部分展品移师张园。
静安区区委书记于勇表示,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就是要从张园的沧桑巨变中深刻领悟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揭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园是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的城市更新项目,备受关注。2018年10月1日,静安区委、区政府宣布启动张园保护性征收项目,至2020年11月23日,最后一户居民签约完毕。静安区遵循“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张园进行保护性改造。
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改造过程中,施工方尽最大可能保护石库门里弄建筑文化和巷弄肌理,传承海派文化。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对所有建筑进行“一幢一档”建立建筑历史资料档案,详细记录建筑的设计、人文、历史等内容,存续城市文脉。时筠仑透露:“我们还开展了石库门建筑原材料原工艺研究以及预防性保护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对张园建筑的修缮、保护、利用从科学的角度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曾在张园生活十余年的丁先生,专程前来观展。马桶、躺椅、水斗、煤球炉等老物件,瞬间唤起他的记忆,“布置的生活场景和当年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在凉棚下下棋打牌,小朋友嬉戏打闹。”丁先生说,多年来,政府多次对张园进行修缮。“粉刷外立面也好、改建厨房间也好,政府想方设法提升民众生活水平,让我们再舒服一点、再方便一点。”
据了解,张园保护性改造坚持传统海派文化与国际时尚文化相融合,文商旅联动发展。文化功能策划将海派石库门建筑文化与国际时尚等多元文化相融合,增强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辐射力。
静安区方面告诉记者,不远的将来,张园将以“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为理念完成城市更新,建成集“商、旅、文为一体的城市级地标性区域。
文/记者 陈静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