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不穿法袍的法官”
法治周末报 2021-07-02 07:35

“我是一名知识产权工作者,同时也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更好的做好陪审员工作。”

“我是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也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参与社区工作我为社区居民服务;参与司法审判,我为人民群众服务。”

“西红柿即番茄,我是一名番茄科研工作者,也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人民陪审员。”

……

6月23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了“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通报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对该院人民陪审工作各项机制举措进行了通报。会上,法治周末记者接触到了多位人民陪审员,他们或来自科研机构,或是基层工作者,他们被誉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

人民陪审员制度已有70年的历史。自2018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后,人民陪审员制度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产生

人民陪审员,不是一个新职业;人民陪审员制度,也不是一个新制度,它已有7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就人民陪审员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以下简称《法院暂行组织条例》),规定了人民陪审原则。该法“通则”规定:“为便于人民参与审判,人民法院应视案件性质,实行人民陪审制。陪审员对于陪审的案件,有协助调查、参与审理和提出意见之权。”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它标志着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法律上正式得到确立。

1954年的宪法和法院组织法,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都对陪审员制度作了明文规定;1983年修正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和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重申了过去宪法和法律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有关规定;1991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和1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也都对人民陪审制度作了规定。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陪审制度在体制和机制上也趋于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司法部在10个省50家法院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改革试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建议,201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试点期限延长一年。3年时间里,各试点法院积极扩大选任范围、完善参审机制、合理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健全保障机制,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为立法工作积累有益经验。

2018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正式公布实施,目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专门法律已走过三年。

“陪而不审”的时代结束了

人民陪审员法正式实施前,人民陪审员相对“陪而不审”的情况是常态。

曾有媒体报道,庭审过程由法官主导,人民陪审员很难真正体现作用,有的法院甚至固定几名陪审员轮流“上班”。人大代表、技术专家、律师和法学家、高学历的社会精英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代表等成为人民陪审员的主体,为数不多的人民陪审员每人年均参与陪审十多次;但在一些社会公众广为关注的敏感案件中却很少看到人民陪审员的身影。

对此类现象,宋鱼水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曾经“陪而不审”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大批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普通群众被选任为该院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知识产权审判中不断深化,落地生根。

“法官从法律层面把控法律的适用,专业陪审员与法官在专利案件审理中能优势互补,有助于案件的审理”,从事半导体研发技术工作的人民陪审员宋巧丽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参与一起白光LED专利权是否有效的一起审判。

1993年,蓝光LED被开发出来,其发明者被授予“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该案第三人在蓝光LED的基础上发明了白光LED。在此前,有三个国家和地区认定白光LED专利无效。因此,白光LED是否有专利权是本案的焦点。2018年9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组成7人合议庭(3名法官+4名陪审员)进行公开审理。

宋巧丽作为半导体研发专业人员,在案件审理期间,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法庭调查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在合议庭评议时发表专业意见,在法律文书撰写中把技术描述的准确性,说理的充分性,从而使得判决更加专业化和有说服力。

据介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目前共有710名人民陪审员,来自于教育、科研、医疗、基层社区等各行各业,年龄覆盖老、中、青各年龄段,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315人,约占陪审队伍总人数45%。在陪审数量方面,该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专利案件3419件,6214人次;商标案件36635件,75216人次;著作权案件156件,312人次,充分显现了人民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的广泛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宋鱼水强调,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方面,“随机抽选+全面培训”确保人民陪审员“裁判”更专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于案件陪审人员的选取,采取“随机抽选为主,专业抽取为辅”的方式,确保人民陪审员公平公正地参与案件审理。

“我们经历了完整有效的培训和严格考核,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组织了庄严宣誓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和岗前职业体验,让我们从一名普通公众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科技公司经理人民陪审员张莉表示。在一起著作权案件中,她用“大众的视角去了解案情,判断事实”,真正感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推科技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是“调解员”也是“普法宣传员”

“平台搭建+流程梳理”服务,使人民陪审员“调解”更顺畅。

法治周末记者获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北京维权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诉调对接机制,人民陪审员可通过该平台开展调解工作;同时,该院梳理出陪审员参与调解的规范流程,陪审员能够更加便捷、高效进行调解。在陪审员的大力参与下,知识产权法院成功调解了涉及信息通信、专利技术、文化创作等领域一批案件,助力提升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真正使正义提速,为百姓解忧。

北京市政协委员,也是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北京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郭丽双说,昨天刚刚调解一批知识产权纠纷,发挥熟悉行业和了解产业优势,用调解方式快速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十分自豪。“参加知识产权法院的陪审工作,已经成为我的又一挚爱事业”。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普法责任制具有高度契合性,站在人民法院的角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也是其落实普法责任制的重要方式。

北京知识产权院建立起“新闻宣传+代表联络+人民陪审员”三维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普法作用,实现工作联动、资源整合和效果倍增。近三年来数十名人民陪审员先后走进文化产业商会、街道社区、科研院校、科技园区,送法至人民群众身边,共参与普法10余场,在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公众号、“北京法官”等报刊、平台发表文章10余篇,作为人民陪审员代表参加市级人民陪审员工作会议发言,真正起到了宣传一片、辐射一方的普法作用。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张立伟教授,通过陪审商标案件给出了企业商标保护的“秘籍”:一是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商标,一旦发现有人模仿要立即采取法律行动;二是要在宣传推广前要做好商标申请注册布局,避免注册申请被驳回;三是要有超前的商标保护意识,善于在不同类别上建立商标,同时做好商标使用,避免被他人“依法”撤销。张教授平时在学校授课和科研过程中,都会给学生讲述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案例,引领广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陪审员就是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员!

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监督制约司法,检验司法是否公正的一个重要标准和根本尺度。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制度,确保参审机制落到实处;将陪审员纳入法院工作人员监督体系,确保陪审员规范履职、依法回避、不干预插手他人案件,同时主动监督法院工作人员;建立陪审员监督平台,实现陪审员与法官双方互相监督。

宋鱼水表示,下一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落实人民陪审员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营造风清气正的陪审氛围;二是提升培训质效,努力激发参审活力;三是注重文化建设,讲好知识产权陪审故事,共同将知识产权法院打造成为专业过硬、司法公正、令人信服的全球知识产权优选法院。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两区”“三平台”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北京海淀法院巡回审理涉“我不是胖虎”美术作品侵害著作权纠纷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4
北京拟选任4730名人民陪审员!明起报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14
最高法出台新规回应环境资源审判特殊需求 规范保障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参审
法治日报 2023-07-28
电视VIP服务被拆分售卖 导航软件也有知识产权纠纷? 法官:“吃透”新技术守护新业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6
邛崃:选育参审管理并重 加强陪审员队伍建设
人民法院报 2022-10-17
最高法发布人民陪审员参审十大典型案例 “无袍法官”如何参加案件审理
扬子晚报 2022-10-14
最高法:现有人民陪审员33.2万余人,比2013年扩大近3倍
南方都市报 2022-10-12
中国现有“无袍法官”33.2万余人
中国新闻网 2022-10-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