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遥看《1921》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北京青年周刊 2021-07-01 10:30

1921年1月1日,阳历新年,湖南长沙,大雪纷飞。十几个年轻的知识分子,踏着五四先进文化催生的救国潮流,来到潮宗街文化书社,召开新民学会长沙学员会员大会,讨论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

自1921年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环顾世界,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中淬炼成钢,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中传承信仰,在一次又一次的毅然奋起中续写奇迹。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今日全国公映。影片《1921》以时代横截面切入的角度,聚焦1921年前后的上海,讲述了1921年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共同见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再现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动人心魄的时刻。

电影《1921》海报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电影《1921》作为开幕影片放映,放映结束后,观众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为这部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起点的电影,更为100年前那群年轻人热血澎湃的青春故事。

银幕上,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在100年前的上海街头飞奔,蒙太奇手法将观众带入他的回忆和美好憧憬;阳台上,黄轩饰演的李达放声呐喊,彼时的阳光就象征着前途与希望;红船上,天空正下着雨,倪妮饰演的王会悟在召开一大会议的船头撑起油纸伞……

电影《1921》海报

电影《1921》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诞生,影片筹备四年,凝聚几百位中国电影人的心血。

黄建新导演努力探寻1921年共产党人们矢志救国的“心灵源动力”,为此,他带领团队用饱含激情的创作态度,静候与这份力量的相遇。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创作理念,剧组1:1还原搭建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和新青年编辑部等建筑。

黄建新、郑大圣仔细观察现场布置

有党史专家、历史学家组成顾问团队护航,电影《1921》在高度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开展创作,编剧团队在世界各地档案馆挖掘新史料,美术部门抽丝剥茧般提取老照片细节,资料贴满了服装、道具间的四面墙。

在上海电影节期间,本届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电影《1921》监制兼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编剧余曦,主演王仁君集体亮相,就主旋律电影的拍摄创新展开深入探讨。

为了在剧本上打破以往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刻板印象,进行创新突破,编剧余曦在影片里面加入了谍战片、悬疑片的元素:“我们在找资料的时候,也是挺巧合的,我们发现共产国际的两位代表,其实有一些新的资料。我们在找的时候发现有一些新的研究出来了,看到的时候会发现我们之前讲到的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两位代表其实他们是有分工的,不像以前只是出现两个外国人参加我们的建党会议这样。他俩一明一暗来到上海做自己的工作,这个非常像一个谍战片,他们要躲开法租界的追捕,也要躲开欧洲各国势力的盯住,包括马林在欧洲在开场直接被捕了,他得从监狱里出来再到上海,这是一个从内容上出发,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掘的点,所以去做到一些比较类型化的创作。”

制片人任宁则回忆起一个细节:“我们有一场戏是李达、毛泽东、王会悟一块儿吃饭,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吃饭桌上那几盘菜,它不是我们随意摆的,按照那个菜单我们就研究了很久。我们会说在那个季节,上海人夏天会在后弄堂摆一张桌子,摆几个小椅子、小竹凳会吃一些什么菜,当令的菜会是什么,这些细节其实都是经过研究的。我们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倪妮扮演的王会悟,她搬家的时候,她会拿一瓶小的花。她说我忘了一盆花,我上去拿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的设定呢?其实在我们拍的那个季节,如果是上海的女孩儿,经常会戴一个栀子花在身上,会买一个栀子花,这个都是说我们的革命女性,她不止是在一个革命的事业当中,她也有自己非常日常化、生活化、非常人性化的一面,是一个真实的具有烟火气的人物。”

电影《1921》匠心还原英美烟厂大罢工运动场面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片中多处情节都展现了一部故事片的细腻。导演黄建新说:“细节最重要的一个我们叫‘戏剧性细节’。这个细节会影响人们的情感和左右情节发展的细节,这是我们要特别下功夫的细节。比如说我们有一段台词,后来余曦写出来了这个感觉,就是李达跟国际代表见面以后,回去因为发生了一点点不同的看法、冲突,他们回到阳台,他在整理思绪,抽烟、点烟,王会悟上来送汤圆问他在想什么,他就想起来当年烧日货,划火柴去点燃那批日货的时候,突然发现火柴是日本制造的。这样一个细节的强调,你就会立刻感觉到中国和他的心情的对位的背景,他就觉得很悲哀,我去烧日货,一划火柴是日本制造的火柴,其实我们连火柴都没有。它就交代了很多事情,在这样一个细节的表达之下,李达就落泪了,王会悟也哭了,你会感觉到他身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国家担当,就是一个国家担当的心劲儿就出来了。”

黄建新导演指导演员表演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黄建新都是采用宏大叙事的方式来呈现。黄建新觉得再度重新来做“建党题材”的作品“很难”,他用“《1921》是2021年的《1921》”来定义这部影片。“这次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你在重复拍第二次一个时期的内容,能够把它拍完,能够跟这么好的创作者一起完成这个电影,也是一个欣慰。做了40多年了。我每次接到一个新的任务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我是站在大雾之中,我在找那盏灯在哪里,然后跟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摸索,终于找着了那盏灯,我就跟大家一起跑,一直朝着那盏灯跑。”

那一年,他们正青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电影《1921》中13位演员诠释“一大代表”的青年时代,黄轩饰演李达、袁文康饰演李汉俊、韩东君饰演张国焘、刘昊然饰演刘仁静、王仁君饰演毛泽东、张颂文饰演何叔衡、祖峰饰演董必武、窦骁饰演陈潭秋、刘家祎饰演王尽美、王俊凯饰演邓恩铭、张超饰演陈公博、张云龙饰演周佛海、胡先煦饰演包惠僧。

电影《1921》欧豪饰李启汉 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

为了更接近角色,黄轩不仅剃了寸头,他和韩东君进组前都因为参加冲浪综艺晒得过黑,为了还原文人气质,努力美白;袁文康、刘昊然、王仁君、胡先煦纷纷为了更接近角色而减肥塑形。同时,为了展现先辈们接地气、生活化的一面,13位演员以“神似”为目标,广阅史料了解人物,经常和导演编剧彻夜讨论。

电影《1921》黄轩饰李达 在外国语学社教学生进步理论

刘昊然饰演年纪最小的代表刘仁静,理论知识丰富,能言善辩,充满激情,有“小马克思”之美誉。他在塑造角色时融入了少年人的锐气,一场会议上他号召支援工人运动的戏,即使是预演,也以铿锵有力的台词、坚毅无畏的眼神,感染到现场的众多剧组同事,以致导演在他演绎结束后,都忘记了是预演而喊出来“cut”。

电影《1921》刘昊然饰刘仁静、祖峰饰董必武、窦骁饰陈潭秋

王仁君二度出演毛泽东,这一次挑战青年时代的主席,选择更为松弛的、“热血又感性”的表演方式。除此之外,他遵循主席的体育精神坚持晨跑夜跑,还从进组前一个月就开始练毛笔字,当时毛泽东是“一大”会议的书记员,而且字体独具一格,王仁君为了镜头前“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行字,苦练了几个月的毛笔字,只为了由内而外更贴近“能文能武”的青年毛泽东。

电影《1921》王仁君饰毛泽东 街头抵制日货

张颂文以他独特的表演方式,赋予了年纪最大的“一大代表”何叔衡“天真”的一面,这种反差式处理,令人物一出场就异常醒目,性格鲜明。而和代表们在博文女校深夜畅谈的一场戏,他尽显台词功底,一长段台词情感充沛地表演下来,同场的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都被感动得泪湿眼眶。

王俊凯充分展现职业演员的专业素养,戏外活泼开朗,但是一旦导演喊“开机”便“一秒入戏”,即时切换到邓恩铭的忧思神情。为了拍摄牺牲的戏份,他特意减少饮食和睡眠,并将自己关进小屋里沉浸酝酿,以贴近角色受刑已久的状态……演员们在诠释人物过程中,对百年前为了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的同龄人有了深刻理解和共鸣,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的演绎,感染更多的当代年轻人。

电影《1921》“一大”代表开会现场

文/康荦

图片提供/电影《1921》片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康荦
编辑/韩文苑

相关阅读
为深刻理解建党意义提供了重要参照——评电影《1921》
文汇报 2021-07-10
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在港公映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社客户端 2021-07-09
电影《1921》票房破3亿,王仁君再演青年毛泽东先看长长的书单
封面新闻 2021-07-07
《革命者》《1921》热映 银幕回望百年红色风华
光明日报 2021-07-06
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更多鲜活的“史实细节”
北京青年报 2021-07-05
党史展览馆配套影院开业 《1921》开启“红色放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04
电影《1921》主创走进西柏坡 重温“赶考”精神
中国新闻网 2021-07-03
《1921》主创重回“一大”会址溯初心 影片将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长期放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