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嵌入AI力量 旷视助力海淀城市大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6-18 18:12

在“十四五规划”和“碳中和”等大趋势倡导下,智慧城市建设被提到新的高度。

 6月15日,在海淀城市大脑展厅体验中心,中科大脑CEO李浩浩,旷视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围绕着海淀城市大脑,就智慧城市的当下与未来展开对话,从建设者的角度给出了独到见解。

图:中科大脑CEO李浩浩(左)、旷视科技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右)

旷视的优势是视觉识别技术和产品

海淀城市大脑是海淀区立足首都“四个中心”、“两区三平台”战略定位,贯彻海淀“两新两高”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和龙头工程。

自2018年以来,海淀城市大脑以“需求牵引,业务驱动”为导向,聚焦城市治理领域,经历了三个建设阶段;首先在2019年初,完成了顶层设计,构建了“1+1+2+N”的整体构架;之后一年,初步在体制机制的建立、基础技术和共性服务平台体系的构建,以及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城市管理、生态环保、智慧能源等五个领域、55个智能业务应用场景的落地等方面,取得了探索性成果。现在,海淀城市大脑建设进入了第三阶段,结合北京市的“十四五”智慧城市规划,链接到每个基层社区,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建成让全区300多万老百姓满意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

据中科大脑CEO李浩浩介绍,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融合’,即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海淀区是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有众多优秀的科技企业,中科大脑要与创新合伙人携手,建设一个‘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将不同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充分的解耦,运用每个企业最核心的技术优势,打造最强的能力组合,比如旷视,我们最看好的就是他们的视觉识别技术和产品。”

旷视合作人兼总裁付英波表示赞同,并介绍了旷视参与海淀城市大脑建设的整体情况。他说,旷视依托自身的AIoT算法和技术优势,助力海淀城市大脑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平台,参与建立了AI计算中心,实现了国产AI芯片与算法的适配;同时,旷视打造了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创新应用,对相应场景下的数据实现全面解析、按需管理,比如渣土车识别、垃圾智能分类等场景,能够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与高效的综合治理。

“共享单车”是需要突破的场景

在采访中,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提问,在海淀城市大脑中,目前实现了55个应用场景的落地,最需要突破的场景是哪些方面?

李浩浩回答道,我们现在只有55个应用,因为我们的突破点是从治理角度的四个领域开始突破的,像公共卫生,大健康,现在老百姓最关心关注的点,我们还没有开始去突破,这些点都是非常难的,也是我们需要去突破的。我们正在与旷视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合作),海淀区的居民和政府相关部门一块儿研究这个场景怎么去突破。

李浩浩举例说,比如大家特别头疼的共享单车这个事儿,共享单车确实让大家很方便,但它由于潮汐的交通问题,很多时候把便道堵了,甚至把盲道堵了。就这个问题,它也是多个社会主体都需要参与,都需要去贡献的。我们海淀区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这不是虚的,就共享单车这个事儿,我们动员了所有共享单车的运营企业,也请了社会治理的主体部门街道、居委会、城管来共同参与,也请老百姓参与。这个事儿不是一旦造成不好的影响就把它关掉,而是要让各个社会主体都从有序的管理里中去获益。

旷视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告诉记者,其实场景的建设,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休止的演进过程,因为这个场景里第一版上线之后可能会从精准度,从识别的能力上会有一些欠缺,因为它是一个不断自学习的神经网络,它会随着每天的工作,每天的校正和每天的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或越来越精准。对于这些场景,后续会有更多的场景,会是越来越好的状态。五年之后,再看今天场景的状态,就会感觉可能更在起步阶段一些。

城市大脑以场景需求和问题求解为需求

未来的智慧城市是“千篇一律”还是“千城千面”?李浩浩指出,城市大脑与人类大脑是一样的,虽然获取外来的信息可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城市大脑设计理念导致加工信息后形成的分析和决策是不一样的。在城市场景下,每个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不一样,老百姓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千城千面”是必然的。

付英波还认为“靶向性策略”——以场景需求和问题求解为牵引是有效的。他还指出,虽然每个城市的应用不尽相同,但在技术实现的过程中仍可以找到有共性的应用需求,沉淀出相对通用的解决方案;重要的是积累好的样板、好的经验,未来面临新的问题或场景,可以实现乐高积木组合式的复制和创新,实现为更多城市赋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