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防止北迁常态化考虑专设保护区 象群回家“大约在冬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6-16 12:27

大象去哪儿了?大象何时回家?大象又闯祸了?近期以来,关于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断鼻家族”出走的报道,引起全民围观。6月14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了前方知名专家——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和云南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回应亚洲象热点话题。

2020年3月,15头(起初16头)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一路向北,穿过普洱市倚象镇、宁洱县,并在同年12月走到了墨江县,目前行程超过400公里、历时一年多,最终靠着四条腿走进了昆明。野象群在滞留墨江县期间迎来了一头新生的象宝宝,之后继续前行,在2021年4月进入玉溪市元江县,其中两头象折返回墨江。

如今算上族群中的“新生儿”,共有15头象仍在移动,5月16日进入红河州石屏县,又至峨山县城附近活动,6月2日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后有一头青年公象暂时离群。据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的通报,截至6月13日,14头亚洲象组成的象群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小范围迂回活动,目前人象平安。

沈庆仲:从全球来看,物种北迁开始常态化

问:北迁路上,象群幸福吗?

答:不一定。从全球的视角看,不仅仅是大象,物种北迁已经开始常态化……这一次北迁,那么多无人机拍摄,24小时监控,虽然不断为它们送去食物,我认为象群不一定是幸福的。它可能感觉到,这是一场非常冒险的旅行,如果回去,能不能再次走成,我想着它是要思考的。

问:14头野象(注:一头青年公象暂时离群)能够感受到人类的善意吗?

答:它们为什么不就地住下,而是每天晚上跑到山林里住下来?因为怕干扰。我们人类对它的友善,它不一定能完全体会到。

问:如何减少大象外出的频率呢?

答:人象冲突在全球都是存在的,只是各个国家采取的措施不一样。对于大象的福利来说,中国在全球做得最好。唯一的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最早就是从我们这里开始。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就在做亚洲象的研究工作。至于如何减少人象冲突,其实,只要有大象的地方,人象冲突都是存在的。大象在觅食期间会吃村民种植的庄稼甚至闯进村民家里……类似的冲突每天都在发生。

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之后,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由地方财政来补偿,从第二年开始,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补偿就直线上升,其实并非原先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只是原先没有法律法规,老百姓都自认倒霉了。

问:大象会回到原先的栖息地吗?

答:如果最终发现其他地方的生存环境都没有原来的好,我认为最后还是会回到原地。这些大象究竟会何时返回,目前还无法确定。

从亚洲象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生态文明的进步,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未来动物的福利会越来越好。

问: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上升,现在的栖息地能承载多少?

答:目前还无法预计,需要根据多种因素来判断。如果我们保护得好,亚洲象的种群数量还会继续上升。

问:近期食物供应充足,亚洲象是否长胖了?

答:关于这群亚洲象来到现在的地方,这一段时间是否长胖的问题,因为没有办法进行称重对比,所以无法确定。但是,最起码它们的食物条件非常好,如果吃不好吃不饱,肯定会到寨子里面转悠。

问:条件好,大象会不会就不走了?

答: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适合它们的最好的栖息地不单是要吃得好,还要睡得好。大象作为一个动物来讲,活动离不开三个因素,包括食物、水、栖息地。大象为什么喜欢在疏林地带生活,就是这些原因。

问:每天给大象喂食高热量的食物,有益处吗?

答:大象本身是植食性动物,目前投喂高能量的食物对它们是没有太多好处的。但是,目前如果不投喂,大象没有吃的,那就会跑到村子里觅食。我们为它们提供食物,并非为了改变它们的食物结构,而是先满足大象的食物需求,减少与村民的冲突,特殊时期特殊处理。

问:公象为何独自离群?

答:有时候可能像小孩子一样,就是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笑,就是个比喻)。离群公象现在10岁,处在相当于人的青春期,不听话(所以才会短暂离开)。这次是(正式)离开族群前的征兆。

问:如何让离群公象回家?

答:现在没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据我们多年在西双版纳的观察,象群里的小公象五六岁开始互相打斗,比较活跃;到六七岁以后,慢慢就不会和象群紧密联系在一起,会单独自己跑开玩(一会)然后再回来,再长大一点会离开几天,慢慢的是(离开)几个月再回来,但这都不是真正的离群。待完全性成熟以后,也就是具有繁殖能力以后,一般公象要到12岁以后,才会彻底离开族群,到外面找配偶,独自组建家庭,之后就不会回来了。

陈明勇:可以依大象的选择“改造”适合它们的保护区

问:大象出走前,我们关注到了吗?

答:还在南边(指距离西双版纳栖息地不远处)的时候,我们不太管它,因为其他象群也来。到达墨江之后,那个时候,我觉得就很需要关注了。因为翻过墨江的那座大山之后,大象栖息地的天然屏障就被突破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象群所在纬度不断往北,海拔逐渐升高(目前已达2000多米),大象适应能力和行为能力上的改变,我们也在继续研究。

问:动物北迁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吗?

答:是有联系的。但是,大象这样的北迁动物能够适应的极端温度到底是多少度,目前还无法量化。我们现在的关注点放在大象的行为变化,以及生态学的一些东西。不但要关注现在的这个象群,也会关注其他的象群。

问:我们应该为大象做点什么?

答:动植物保护地的类型很多,比如林草部门管理的国家级生物保护区,但我们希望为大象建立专门的保护区,主要是对大象的栖息地进行恢复和改造。目前的保护区都是讲究生物多样性,其实可以专门为大象设立食物、水源等,如果林地太密或者林地太少,人类都可以进行改造,让改造后的环境,尽量满足亚洲象的生存需要。

问:现在的保护区是否适合大象生存?

答:现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鸡蛋造型”,最里面是核心区,然后往外是缓冲区,最外边是试验区。

在最外面的试验区可以进行改造,但是如果人们进行改造的话,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会把最里面的大象给引出来,增加人象冲突的风险。我们现在考虑从机制上做出改变,推行国家公园理念,如果哪一个片区是亚洲象经常使用的,在这个片区就做一些适合亚洲象生存的改造,而不是进行整个保护区的改造。

原先我们的理念是单纯的保护,以后我们应该进行管理,对大象种群也要进行管理。如果这群象真的回不去了,从物种的角度来讲,要对它们进行管理。

问:目前最应该为象群做些什么?

答:大象吃了大量食物后,消化纤维时身体会缺少盐分,所以需要为象群补充矿物质盐。在天然的环境中,它们喜欢采食泥、盐和水的混合物。在象群可能经过的地方,已经为它们进行了投喂。对大象只能采取比较缓和的办法来处理,不会马上引导它们回去。大约在冬季,随着温度下降以及食物的减少,大象(应该)会返回到栖息地。

实习生 尹航 杨宛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象出没”~人工投喂+主动监测+提前预警 避免人象冲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8
中国野象出现“婴儿潮”:全球亚洲象数量减少背景下,象群在我国不断壮大和分家
新华社 2023-05-16
北上南归的象群近况怎样?当初的象宝宝已有300公斤
人民日报 2022-10-04
小象来了!云南南滚河保护区亚洲象群喜添新成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8
再探云南北迁亚洲象:回老家后“一家人”都挺好
央视新闻 2022-01-01
构建“人象和谐”绿色家园
经济日报 2021-10-05
“断鼻家族”回家 人象冲突怎解
光明日报 2021-09-14
大象的旅行结束了吗 —云南助力北移亚洲象群南返情况调查
经济日报 2021-08-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