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拍摄的蚩尤九黎城一景(无人机照片)。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借非遗助力、以科技赋能,近10年间,全县游客年接待量增长了10倍,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倍左右,正在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6月8日,游客乘坐竹筏在阿依河景区内游览。在国家5A级景区彭水阿依河的青山绿水之间,乘着竹筏,苗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茂淑一曲《娇阿依》悠扬婉转,余音缭绕。
6月8日,阿依河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在竹筏上唱山歌欢迎游客。在彭水,苗族民歌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千年,曲风或高亢嘹亮,或清脆婉转,歌者在山水间歌唱,也歌唱着苗乡的山水。而竹筏放歌、峡谷听音,已成为阿依河景区核心旅游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6月8日,游客乘坐竹筏在阿依河景区内游览。“彭水既有好山好水,更有像苗歌这样历史悠久、形态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告诉记者,活态利用好这些“文化宝贝”,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助力彭水旅游发展的一张文化名片。
6月8日拍摄的蚩尤九黎城一景(无人机照片)。在蚩尤九黎城景区,一条名为“九黎秘境”的时光长廊,一经推出就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产品:它通过植入声光电等高科技元素,将蚩尤带领上古部落迁徙的传说,故事化、可视化地分成了雪山历险、陷入沼泽、飞跃悬崖等篇章,拓展了旅游产品的形态。
6月8日拍摄的蚩尤九黎城一景(无人机照片)。蚩尤九黎城景区负责人廖昌鸿说,对于不少人来说,上古传说晦涩、陌生,而我们用时尚、新潮的方式表现出来,受到年轻游客的欢迎。
6月8日拍摄的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一景。过去的罗家坨苗寨,因为山高路远,一度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现在路修通了,寨子里的吊脚楼维修好了,游客才进得来,苗乡苗歌才传得出去。”任廷国说。
6月8日拍摄的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一景。罗家坨苗寨的改变,是彭水文旅融合发展,既挖内生动力,又善借外力的结果。赵亚说,中央外办等单位在帮扶彭水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文旅发展的痛点。这其中,针对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的罗家坨苗寨,协调3000多万元帮扶资金,重点修建入村道路和环村步道,配套建设农耕文化区、游乐区。
6月8日拍摄的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一景。罗家坨苗寨旅游设施更健全,功能更完善,受益最深的是当地群众。“寨子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咱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当地村民罗兴万笑着说,自己家里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近10万元。
6月7日拍摄的蚩尤九黎城一景(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彭水善借外力助推发展的手段还有很多:为拓展旅游市场,主动搭桥,与外省市文旅发展先进地区对接,推动客源导流;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引入高端咨询、培训机构,支持彭水培养1万名乡村本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文旅持续发展……
6月8日拍摄的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一景(无人机照片)。
摄影/新华社记者 唐奕
编辑/杨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