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日前对外开放
书桌式文献查询触摸屏可查百部马克思主义学说书籍
走进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内,一栋灰色二层小楼便映入眼帘,这就是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这里,是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地方,成为李大钊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根据地,也留下了毛泽东听课的身影;这里,曾诞生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社团,是首次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地方;这里,更留下了早期革命者探求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组建早期革命组织的重要印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这里办起了“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并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
115年老建筑承载激荡历史
千余平方米展厅记录“伟大开篇”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建成于1906年,如今,这座小楼已经矗立在此115年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化高等教育学校——京师大学堂的故址与建筑遗存。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四个主展厅设在一层,分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孕育、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创立、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与党的创建、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二层主要为活动区,设置了“初心课堂”“印象百年”沉浸式影厅,实景复原了“亢慕义斋”等。
李大钊唯一手稿亮相
李、毛两人历史“同框”
此次展览不仅概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奋斗历史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北京的实践活动,还首次展出了很多珍贵的史料。比如,1918年前后,李大钊写的《俄罗斯文学与革命》的手稿复印件在此首次展出。它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李大钊唯一一篇手稿,也是最早宣传十月革命与俄国文学的文章,十分珍贵。原件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据介绍,此文原计划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但被值班的编辑胡适扣押下来,直到解放后才在档案中发现。
再如,展览通过当时的新闻报道等史料,重现了珍贵时刻——1919年3月10日,李大钊在北大二院理科楼第16教室参加了新闻学会会长邵飘萍所组织的演讲活动,他在会上作《新旧思潮之激战》演讲,青年毛泽东在此聆听了这场演讲。两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这个地方交汇。展览还展出了李大钊留于世间的唯一影像——1924年9月,李大钊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召开的“不许干涉中国”协会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李大钊同志这段48秒的珍贵的演讲视频,从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复制而来,这也是他留于世间的唯一影像。”讲解员介绍,受当时条件所限,演讲视频没有同期声,根据史料记载,李大钊在演讲中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愿你们积蓄力量援助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农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共产国际万岁!”
此外,展览还首次公开了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的公开讲演视频,并展出了1921年6月22日张太雷起草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发言提纲。据史料记载,1921年春,张太雷与维金斯基一起赴俄,他是北京党组织委派的中国首位派赴共产国际的中共早期党员,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科长,负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联系。后来,张太雷于1927年12月12日,在广州起义战斗中中弹身亡,年仅29岁。他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曙光》首次“亮相”展览
马克思主义报刊集中展陈
在展览中,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还看到,展览展出了多部五四运动前后宣传进步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报刊。这些书刊在“际会潮声千思起”的时代氛围中,带领观众们走进那段热血澎湃的历史岁月。据介绍,《曙光》《北京女高师半月刊》等都是首次在展览中“亮相”。1921年3月,李大钊曾在《曙光》发表了《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这是在党的创始人中最早公开呼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共产党组织的主张。
同时,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建设》杂志也陈列其中。据史料记载,在五四时期蓬勃兴起的学生和工人运动中,孙中山看到了革命可以依靠的新生力量,意识到旧三民主义学说难以承担指导群众的重任。在他的领导下,国民党理论家掀起了探索新理论的热潮。重视研究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是这一时期国民党人理论活动的明显特征,它集中反映在1919年8月创刊于上海的中华革命党(同年10月改为中国国民党)的理论刊物《建设》杂志中。《建设》的编辑朱执信、廖仲恺、戴季陶、胡汉民在辛亥革命以前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
观众还可看到知名学者胡适、邵飘萍、高一涵、张君劢参与主办的《新中国》杂志,创刊于1919年年初,1920年停刊。这本刊物刊载的内容大都与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相关,体现了历史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未来出路的思考。
展览还专设两个展柜,陈列展示1919年至1923年北京党组织与进步人士翻译的马列著作陈列。特别是《共产党礼拜六》,现在这本书翻译过来叫《伟大的创举》,这是列宁非常有名的著作,书中号召青年团员们在礼拜六做义务劳动。
毛泽东回忆:“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展柜陈列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共产党宣言》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著作。
不仅如此,展览还设置了可以触摸翻阅的互动展屏,观众轻触屏幕便可全面浏览当时的《曙光》《晨报》《国民》《批评》《工人周刊》《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上丰富的著作。
盖亢慕义斋“图章”
互动环节忆初心
此次展览还注重让观众在互动中感知历史。例如在“初心签章”的互动环节,观众可以看到电子屏上的信件,并拖动印章,盖上亢慕义斋的图章和日期图章,扫描二维码,保存电子版信件,作为留念。观众还可以按下按钮,在纸质信封上盖上亢慕义斋的图章。
共产党宣言到底是在说什么内容?在另一个互动环节中,只要观众打开刚才李大钊先生给的信笺,背面向上,放于桌面,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就呈现在桌面的信纸上了,拿起手边的听筒还可自动传出共产党宣言的诵读声。
“现在请大家一起高举右手,面向鲜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在一楼还专门设置了入党宣誓区,观众可以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初心课堂”、“印象百年”沉浸式影厅,实景复原“亢慕义斋”……小楼的二层,更是设置了活动体验区。比如,“初心课堂”就设置有主题宣讲、影像解读等学习课件,让观众能够在这个讲堂上,跟随先辈足迹,开启党史学习之旅。
此外,在小楼的一层还设置了书吧。观众可以在此浏览党史、历史、文化类等书籍,深入了解党各个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传播载体,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辐射力,我们还挖掘数学楼和伟大开篇展览的主题内涵,推出一系列主题文创产品,以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共振’。”展览负责人介绍。
展览场景
办公室里诞生北京党小组
一张泛黄的报纸,一方砚台、一支毛笔,一个茶壶和几个茶碗整齐地摆在一张木桌上,桌子周边摆放着2把靠背椅……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到,在展陈的一角,李大钊办公室被复原。复原场景的上方挂着当时李大钊办公室的历史资料图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成员的肖像照。图片与复原景在交相呼应间,将观众瞬间拉回到北京共产党小组正式成立前后的那段岁月.
张申府的回忆中提到:“1920年春,共产国际的代表维金斯基到北京来,经北京大学俄籍教授柏烈伟的介绍,找到李大钊和我,然后又由李大钊介绍他到上海找陈独秀。1920年8月间,陈独秀来信对我说,北京只有李大钊和你两个人可以谈成立党的事。当时北京的党员,就是李大钊和我两个人,本来想发展刘清扬,大钊和我在北大图书馆主任室同她谈话,但她当时不愿意。后来发展了张国焘,张是北京的第三个党员。陈独秀于1920年8月间还来信商议,是叫共产党,还是社会党?没有定。后来,维金斯基说,还是叫共产党,我们同意了。”
1920年10月,正是在李大钊的办公室中,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正式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李大钊每月从月薪120块银元中捐出80元,作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不久,张申府去法国教学,北京共产党小组又吸收刘仁静、罗章龙等人加入。1920年11月,随着党员的增加,北京共产党小组更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前夕,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刘仁静、范鸿劼、缪伯英、何孟雄、张太雷、李梅羹、朱务善、宋介、江浩、吴汝铭(又名雨铭)、陈德荣共16人。
至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得到积极传播,北京共产党小组更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筹建北方党团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到重要作用。
“亢慕义斋”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走上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的二楼,中国最早的以收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献为使命的 “亢慕义斋”复原场景就在这里。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走进其中,看到“出研究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这副宋天放写的对联挂在墙上。据史料记载,上联出自陈独秀1919年6月8日在《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上发表的《研究室与监狱》一文随感。他认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两处,即科学实验室和监狱。陈独秀的诗句,表达了他不畏强权,坚定研究真理,革命到底的信念和决心;而下联则出自李大钊,他说学会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是南方之强加上北方之强,这二者缺一不可,大家要团结互助。
“亢慕义斋”因何而来?1920年3月李大钊指导一大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知识分子,秘密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也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社团。起初仅有19个人,但就是这样人数少的团体,却有着三个翻译小组,分别为英文、法文、德文,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数十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校长蔡元培拨出西斋两间房屋给研究会作活动场所,一为办公室、一为图书室。图书室取名“亢慕义斋”,是音译而来,意思是共产主义小屋。
复原场景中,一张长桌的几个报纸架上挂着泛黄的报纸、两排复古的台灯“低垂着头”……不禁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那段艰难探求真理的岁月里,一排排书架更是让观众感受到百年前先辈们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据史料记载,在这个共产主义小屋里,李大钊、邓中夏等定期举行讨论会、演讲会,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他们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无产阶级专政等十个专题。这里曾收集了汉、英、德等各种文字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及报纸杂志几百种,其中有列宁的《伟大的创举》、《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据罗章龙回忆,当时他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等书,并在内部油印流传。
据介绍,当时,珍藏在这里的每一本图书上,都盖着“亢慕义斋图书”六个大字的方印。值得一提的是,在复原的“亢慕义斋”中,展览承办方还特意在进门处装上了书桌式文献查询触摸屏,其中上百部马克思主义学说书籍收纳其中,观众只要轻轻碰触就可查询书籍内容。
金句摘录
“工人们需要一个政党——凡是工人阶级的革命先驱,都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之内。中国共产党万岁!”
——高君宇《京汉工人流血记》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牺牲》
服务提示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展览名称:“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地址: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免费对外开放。
公共交通:地铁:5号线(东四站)、6号线(南锣鼓巷、东四站)、8号线(南锣鼓巷、中国美术馆站);公交路线:景山后街站(5路)、景山东门站(58路、111路、124路);沙滩路口西站(101路、109路)。
预约方式:展览采取分时段预约方式,单日观展人数500人以内,固定时段提供免费讲解服务。观众可提前7天在“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预约后凭身份证参观。
团体预约电话:18518611200(9:00-16:00)。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