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31岁女子欲解身世之谜:亲生父母你们在哪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6-05 17:12

image.png

“大家好,我是寻亲人李兰。据知情人士透露,我有可能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此前为户县)甘河镇人。现在特别需要你们的支持、扩散与转发,让我寻亲的路更加容易一点。”6月4日,抖音账号“兰兰寻亲在路上”发布了这则短视频。

点进这个账号,可以看到从4月10日起发布者李兰的十余则寻亲视频。在这些视频中,31岁的李兰尽可能提供更多关于自己和遗弃父母的相关信息:大致的出生时间、抱养情况、婴儿时期被抱走时的特征,甚至成长过程中的外貌变化。6月3日,她还和抖音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公安机关采血入库的近况。

“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知道身世特殊”

一家几口团团圆圆,儿女陪伴父母围坐在餐桌旁一起举杯,共享天伦之乐……这是大多数人家里的场景。对于李兰这样的寻亲者来说,三十余年来,她时常做着这样的梦,但是一直未变成现实。因为,她还在寻亲路上奔波。

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李兰称,自己可能是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河镇人,出生一个月左右被抱到甘肃天水元龙镇,被抱养时是养父和中间人把自己从宝鸡到天水的火车上接来的。

据李兰养父母家的大哥介绍,当时还是婴儿的她头戴白色红十字帽子,包着一个小花被子,被子里还有一个奶瓶。

image.png

说起自己的身世,李兰称:“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的身世比较特殊,心里暗暗想着有一天要寻找亲人。”

原来,有一天,她听家里的老人们说漏嘴了:“这孩子抱来的时候......”幼时敏感的李兰其实就已知晓自己非父母亲生。

“我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小学开始就名列前茅、语数双百,但我的三个哥哥学习都不好”,李兰说,在性格、学习和其他各个方面,她都和养父母家的人极少相似,加之从老人那里听到自己只言片语的身世,很难不怀疑自己非亲生女儿。然而,随着养父母的相继去世,她才真正开始自己的寻亲之路。

提起养父,李兰心中是充满感激的。她想起五六岁时,和爸爸出门吃饭,即使喝醉了,爸爸也没忘记背上自己回家。但在成长过程中,李兰也受了不少委屈。由于养父母家地处甘肃农村,加上还需要负担三个哥哥的学习和生活,李兰算不上家里受关注和宠爱的孩子。她回忆起初中时到镇上住校学习,生活费都难以保证,常常是在同学家蹭饭度日。

十四五岁的李兰决定辍学外出打拼,养父当时对李兰说,“你别后悔就行”。

之后,李兰先后到北京、天津打工,干过工厂也做过文职,“那个年代,只要肯干就有饭吃。”李兰说,自己结婚生子后就到了河南创业,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然而,在辍学进入社会打拼的这些日子里,养父母家的生活起居、赡养费用,包括养父母生病后的医疗费李兰都承担了不少,她说希望让养父母知道,他们没有白养自己。

据李兰描述,由于养父性格温和、为人老实,家中大小事务都不经他手,因此疏忽了很多对于女儿的关心和帮助。生病住院后,养父对李兰说:“我后悔自己没本事、不在家,让你吃了很多苦。我跟你妈过世以后,就没人花你的钱了。”

寻亲念头曾被养母浇灭  有闺蜜命运相同

“不是不想找,我是不敢找。”说起为什么这几年才开始寻找亲人,李兰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养父母在世时,她也曾尝试向他们提过希望寻找亲生父母,但都被养母严厉驳回了。

一方面是因为割舍不下30多年来的亲情,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李兰寻亲成功后就不管自家人了,所以寻亲一直是养父母家的“雷区”,全家都避免谈论这个话题。

直到2020年12月养父母相继去世,在征询养父家的大哥、舅舅等人的意见后,李兰才开始将寻亲一事付诸行动。她在抖音等平台发布寻亲视频,并在现居住地河南焦作报警备案、采血入库。

image.png

巧合的是,通过寻亲视频,曾经的闺蜜联系到李兰。一说之下,原来她们有着相似的遭遇:都是从陕西被抱养来到甘肃天水,且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日期为同一天。

“五年前我的闺蜜去甘河镇打听她自己的身世,甘河镇一家馒头店里的人很是知情,提供了和闺蜜身世接近的信息,最终证实不是闺蜜,闺蜜第一感觉馒头店的人所说的可能是我,因为我们俩身世接近。”由此,李兰认为那就是自己的出生地,并通过询问中间人求证了这一线索,觉得非常可信。

“根据村里人提供的线索,我找到中间人。一说我爸的名字,他就承认了,确实是从那里抱出来的。中间人和养父母是远房亲戚,将我抱回来之后就不再来往了。”李兰认为,“中间人”知晓整个事情的经过,但对于其他信息,他则不愿多透露。

“害怕来不及了,只想感谢他们给了我生命”

“昨天听哥哥说,我比闺蜜早抱到天水几天,我们的生日都是推测出来的,应该和出生日期比较接近。还证实了一点,中间人抱的孩子不止我一个。据说专门有个女的中午时分乘坐宝鸡到天水的那趟火车把孩子抱到天水,天水元龙镇的这个中间人去车站转接。”李兰说,她难以查找到太多线索,只是凭借零零碎碎的信息进行拼凑。

现在,闺蜜已经找到亲人,李兰还在寻亲的路上。而五年前在甘河镇经营过的馒头店,大多已经更换了老板,或者搬家不知去向。不过,李兰还在继续托人打听消息。

提起寻亲的艰难,李兰最担心的是“害怕来不及了”。她说,现在的生活好不容易好了起来,她想告诉亲生父母自己很好,也理解他们当时的决定。特别是做母亲以后,心里只想给女儿最好的东西,希望她快乐成长,她相信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是这样的。

“自从知道身世起,就想着今生如果有幸,能见见亲生父母。不为别的,只为感谢他们给了我生命!”对于亲生父母的遗弃,31岁的李兰释然了不少,她认为,要报答养父母的“养”,也要感恩亲生父母的“生”。李兰还说,一路以来,多亏了朋友、师长、各路好心人的帮助和照顾,才得以过上今天的生活,而过去的事她不想揪着不放,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提到未来的规划,李兰说,“40岁以后我想退居二线,以后可能会回甘肃老家做农产品吧,希望那里越来越好。”

实习生 杨宛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张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