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态涵养区绩效考评体系,继续将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纳入各相关区政府绩效考评;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正面清单”及其相关政策措施……今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一条例将为本市生态涵养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实施百万亩造林绿化
首都城市“后花园”日渐凸显
根据北京新版城市总规,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部分,确定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区”。近年来,北京始终把守护好绿水青山当作头等大事,各个生态涵养区坚守功能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平谷区、延庆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延庆区、密云区、门头沟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以退促进”,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生态涵养区坚守功能定位,就是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在“退”的方面,2017年以来,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累计拆违腾退土地2046.9公顷、疏解一般制造业246家,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在“进”的方面,实施百万亩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20年生态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高于全市17.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市前列,2020年生态涵养区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首都城市的“后花园”“大氧吧”作用凸显。
“市区合力”,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2019年以来,市级每年向生态涵养区下达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引导资金30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平原区支持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资金6亿元,重点支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结对”发展成效更是有目共睹,如朝阳区支持密云水库监控设施建设,海淀区支持延庆区康西森林湿地建设,合力保护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东城区支持怀柔区实施雁栖河生态廊道工程,提升怀柔科学城生态环境;丰台区、房山区加强交界区域环境共治。
各区完善绩效考评体系
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正面清单”
“生态涵养区《条例》的出台,是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精神的最新重大举措。”对于《条例》的出台背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在“十四五”发展的新阶段,《条例》的施行将更好地推动北京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该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条例》落实到位,下一步北京还将完善各区绩效考评体系,包括继续将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纳入各相关区政府绩效考评、优化考评方案,并适时推动完善对生态涵养区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更加突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导向。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保障生态涵养区的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绿色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等保障,北京还将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发展政策,聚焦产业准入、规划用地、投融资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在现有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可称为“负面清单”)基础上,牵头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及其相关政策措施,明晰产业发展的模糊地带、解决产业发展的堵点问题。
“就是更进一步明确‘支持做什么、怎么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主要将大力推动特色农林业、生态旅游、精品民宿、森林康养、数字经济、科创智能等业态发展。与此同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包括协调市有关部门建立完善森林、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未来将让生态补偿资金更多惠及乡村和农户。
结对区增强“双向造血”
协作机制再下沉
作为北京生态涵养区发展的一大创新路径,早在2018年,14个区就建立起了俩俩“结对”协作的机制,即东城区—怀柔区、西城区—门头沟区、朝阳区—密云区、海淀区—延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谷区、丰台区—房山区(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山区)。结对区通过直接给予财政资金,或通过支持引导绿色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多种形式,带动生态涵养区经济社会发展。其中,结对区对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1亿元,对房山区(山区)、昌平区(山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0.5亿元。
“结对的概念不应该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补的,平原区和生态涵养区,各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应该实现优势上的互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施行还将进一步增强结对区的“双向造血”能力,从“单向帮扶”为主的模式向“双向协作”转变,将协调配合生态涵养区用好自身生态优势和空间优势,与平原区在产业和功能疏解、养老服务、休闲度假、应急安置等方面深入对接,建立长效协作机制。
与此同时,结对协作机制未来将进一步下沉。据介绍,目前平原区已有45个街道(乡镇)与生态涵养区的乡镇(街道)结对,77家企业与生态涵养区的乡镇、村庄结对,如平谷区峪口镇与结对的开发区京东集团共建平谷大桃线上销售平台,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平原村与结对的西城区宣房大厚投资公司合营共建精品民宿等。
“但是这些与北京生态涵养区105个乡镇(街道)、1824个村庄的体量相比还远远不够,所以下一步还要继续推动协作的下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当然,结对下沉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需要结对的再结对,不需要的不作要求,重点在产业合作、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找准双方合作点,提高协作的精准度,让结对真正走深走实、开花结果。”
现场
金叵罗村田园综合体 打造农旅结合特色品牌
穿过潮白河两岸的层层绿林,经过顺密路和密关路,晴空万里下,蓝天、白云、绿林相衬,当远远能望见错落有致的层峦叠翠时,驶抵的便是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
走进村里,600亩繁茂的樱桃红得鲜亮,正是采摘的好时候;金叵罗农场里大片的有机菜园、花海、蔬菜大棚区、戏水喂鱼区、磨豆浆体验区,以及由四位海归创办的新型文艺范儿农场,均是“新农人”体验的好去处;累了,还可以到附近老友季精品民宿里下榻,民宿浸润在一片花海中,让人流连忘返……坐落于北京生态涵养区,紧挨密云水库,因形似笸箩而得名的密云金叵罗村,近年来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道路。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我们所有田地没用过一粒化肥、没打过一滴农药。我们一直坚持遵循生态这条道摸索。生态涵养区条例出台了,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个极好的机遇,一方面是正好迎合我们一直在做的这件事,另一方面未来对村子的发展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助力。”站在金叵罗农场里,金叵罗村支书王义江向大家讲述了这片田园综合体的生态发展故事,“大家看到的眼前这块田地,都是村里土地流转过来的。过去这里都是一家一户的土地,我们通过北京市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将农户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村集体又流转给合作社,这样农民就从一家一户的土地里头‘解放’岀来,全村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在92%左右。”
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村里以“每年每亩1000元、每年每亩递增50元”的方式将土地流转至合作社,成立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912户,打造金叵罗“贡米”特色品牌,每年可为村民带来收入约500万元;由于紧挨密云水库,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全村不再种植小麦,搭建樱桃采摘园600亩,种植“红灯笼”“早大果”“那翁”“乌克兰”等樱桃品种,每年五六月份,来此采摘樱桃的市民络绎不绝,樱桃采摘每年带来户均3万元的收入;成立农宅合作社,推动28户闲置农宅户与合作社签订租赁协议,打造“北井小院”等系列精品民宿,因风格独特,成为京郊有名的网红打卡小院……这是金叵罗村探索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作为全国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去年金叵罗村又入选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金叵罗村用实践证明,“田园综合体”可以带动村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致富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密云区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密云水库,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目前是北京居民的重要饮用水源,今年又给潮白河进行生态补水1.87亿立方米,补水完成后也将给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带来显著效益。”密云区发改委主任李东方总结道,作为生态涵养区,密云始终把保水保生态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正如习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中说的那样,密云水库是我们的‘无价之宝’,生态涵养区立法,则是对‘无价之宝’最大的保护与保障。”
摄影/张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