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故事登上话剧舞台 ​《什刹海畔的电波》挖掘隐秘角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5-25 20:23

一部根据电视剧《潜伏》的原型、著名革命工作者王文、王凤岐夫妇潜伏在北京什刹海组建新情报站的故事创作的红色谍战题材话剧《什刹海畔的电波》,近日正式建组排练,将于6月2日至4日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

什刹海电波1.jpg

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创作承演的话剧《什刹海畔的电波》,由北京人艺青年编剧曹熠改编、创作,北京人艺青年导演闫锐执导。将红色谍战故事与舞台剧相结合,力图将那些惊心动魄的暗战、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戏剧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从故事来讲,《什刹海畔的电波》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王文、王凤岐夫妇艰苦卓绝地潜伏了七年,终于迎来全中国解放的春天。从主题来讲,这部戏通过讲述革命工作者在战争年代疾风骤雨、处处危机的情况下矢志不渝、坚守岗位的故事,歌颂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什刹海电波3.jpg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导演闫锐表示,他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在系统学习党史。“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当时的那种时代条件下进行潜伏工作,不是通过简单地扮演就能讲述好、演绎鲜活的。惟有通过立体化、舞台化的方式去完整塑造,才能让本就生动的故事更加生动,让原本深刻的故事更加深刻。” 

但由于《潜伏》这部成功的电视剧珠玉在前,闫锐表示,“我们在创作中,其实有意识地在避开《潜伏》,比如情节上,就完全不去触碰。虽然都取材自同一个真实经历,但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剧本的故事还是演员们的饰演,如果不能够给观众新的东西,对于剧组和观众来说都是浪费时间。因此要尽量回避以往观众看过的情节片段,把一些隐秘的角落里的东西逐渐放大,用戏剧的呈现方式演给戏剧观众看。”也正因如此,剧组想方设法进行突破和创新。首先,舞台剧相比电视剧,对故事进行空间化处理更具明显优势,且由于篇幅类似电影,能够更好地将碎片式的故事、碎片化的矛盾进行集中展现。同时,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人物的特点进行放大,更加符合戏剧规律的要求。从现场呈现的排练片段不难看出,剧中甚至以剧本杀的方式呈现了与被截获密电码相关的人为自己辩护的场面。总之,舞台和荧屏各有优势。

什刹海电波2.jpg

剧中主要角色由高倩、关文平、区宁、刘宸、龙月、李珀等人饰演,西城区第一文化馆的15名党员干部也加入到台前幕后,专群结合共同呈现这部原创话剧,让观众可以从中读懂历史,读懂革命,读懂牺牲,读懂信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推出5条主题路线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发布“海畔·同心”统战工作品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4
视点|月满海畔映师恩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庆双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9
月满海畔映师恩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庆双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9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举办“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8
​ “绘梦海畔·绿意西城”2024年什刹海街道环境日主题活动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3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推出“海畔新风”系列主题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1
什刹海荷花市场升级重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视点|北京春雪后 什刹海畔铲雪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