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累计接种新冠疫苗人数达到1590万余人,18岁及以上人群“第1剂”新冠疫苗接种率突破80%。全市医疗卫生、邮政快递等重点行业,接种率超过90%。让人心安的进度表,见证着全民抗疫的责任与担当,彰显着首都北京的组织能力与治理水平。
众所周知,防控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今年以来,北京疫苗接种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推进,从调动近2万名接种及医疗救治人员,全市日接种能力稳步提升到40万剂以上;到创新接种方式,将移动接种车开到市民家门口;再到专门开设“夜场”,为上班族提供接种便利,一整套科学、周全的机制,让群众享受到了“想打能打,随到随打”的一站式服务。事实证明,只要把相关工作做精做细,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筑免疫屏障的巨大合力。
推进疫苗接种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阶段性成绩十分喜人,但还远没到庆功、松懈的时候。正所谓“一隅不安,举世皆危”,眼下,全球疫情不容乐观,病毒变异频发,国内个别地区出现本土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很大。而根据科学研判,中国要构建起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屏障,全民接种率要达到70%到80%。于北京而言,目前只是18岁及以上人群“第1剂”新冠疫苗接种率突破80%,全民接种率距离达标还有差距。此外,目前各区各街乡的接种率并不均衡,全市60岁及以上人群的接种率还不够高,可以说依然存在一些“洼地”。从这个角度讲,“接种率超80%”既是进度表,更是动员令。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标准不降、节奏不变、力度不减”,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查缺补漏,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应接尽接。
而对市民个人来说,全市疫苗接种率直线上升,并不意味着个体可以高枕无忧,“既然别人打了,自己就不用打了”之类想法更是站不住脚。构建免疫屏障的意义在于阻断病毒大范围传播和流行,侧重于公共卫生层面,并不意味着未接种的个体就不会感染发病。更重要的是,疫苗是公共产品,接种疫苗是公共责任。如果一部分人始终心存侥幸,认为“打不打无所谓”“等一等没什么”“少了我不要紧”,将履行责任视为别人的事,放任自己成为不设防的漏洞,群体免疫屏障就很难建立起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时间也将不得不继续延后。研究充分证明,接种疫苗后,重症风险会大幅降低。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尤须应接尽接、应接快接,这是对自己负责,也对家人、社会负责。
北京作为首都,作为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基数大,人员流动强,免疫屏障的构建,也注定是一个动态波动的过程。在做好本市常住人口应接尽接的同时,同样有必要对境外来京人员,以及国内外地来京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疫苗接种方案。对长时间在京工作的,要做好动员,力争其及时在京接种;短时间来京出差的,也要引导其在当地接种完疫苗再流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落实既有的基础性防控举措,同时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提高疫苗接种率,我们的抗疫防线才能更加牢固。
群体免疫屏障无法坐等而来,需要每个人的一“臂”之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不断巩固和扩大接种成果,抗疫的最终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