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寻常人眼中恐怖的尸体,或许就能成为打开案件真相大门的钥匙。死者或许不能告诉你凶手是谁,尸体却能够为警察指点侦查方向。
而让死者“开口说话”,还原事件真相,正是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DNA检验大队大队长高馨玉的工作。
她从事法医工作31年,解剖过“1991.10.26”系列杀人、抢劫、强奸案堆满菜窖的尸体,也为还原真相,亲手将绳子套在脖颈上演示自缢……
入行以来,她勘查刑事案件现场300余次,解剖检验尸体1000余具。检验法医物证1.3万余件,出具6000余份鉴定文书无一差错,提供的检验结论无一误判,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风华正茂 她选择了法医专业
“还记得刚到中国医科大学报到时,迎新的老师问我叫什么,我说,高馨玉。他抬头看看我问,法医专业?”讲到这里高馨玉笑了笑说,“我还没到学校就已经出名了,那个年代学法医的少,女生学法医的就更少了。”
1967年,高馨玉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她的性格宛如家乡的“黑土地”一样,有股韧劲儿,将生活中的风雨化为能量,永不服输。她只要认准的事,一定能做好。 198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医科大法医专业录取,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里比其他人更刻苦。
1990年,高馨玉毕业,相对于许多光鲜亮丽、收入可观的岗位,高馨玉却选择成为了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的一名法医。刚到单位,领导和同事心里犯嘀咕,“齐齐哈尔从来没有女法医,这文文静静的姑娘,能干好法医吗?”
第一次出现场,就给了高馨玉一个下马威。那是一起交通肇事案,尸体被卡车碾成了“肉饼”,强烈的刺激让高馨玉一晚上没合眼,但是她心里却暗暗较劲,不能让人看扁了。
她虚心请教、多看多做,各类案件现场、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对着报告单寻觅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
高馨玉说,“干我们这行,就要沉得住性子、俯得下身子,默默无闻是常态,对鉴定结果的精准认定,才是我最为关注的。”
“10·26”惊天大案 那一年她24岁
1991年,讷河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10·26”系列杀人、抢劫、强奸案。
傍晚五点多,高馨玉接到电话,要求她立即赶赴讷河出现场。一路颠簸,到达讷河时已是半夜一点,由省公安厅、齐齐哈尔市局和讷河当地的10名法医组成的团队首先负责尸体的挖掘工作。
那个早晨,高馨玉看到了她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为惊恐惨烈的现场。
犯罪分子贾某戈家六米多深的菜窖里,被害人的尸体已经堆到了最顶端,方圆几里的上空,无法形容的恶臭经久不散,即便带着口罩,腐烂的味道仍然直冲眉心。
现场勘验工作全都在室外进行,天寒地冻,衣衫单薄的高馨玉随手在现场找了件粉色棉袄披上,却被同事发现衣服后面有一道长长的刀口,那是被害人的衣服。
“当时听了有些害怕,可为了完成工作哪还顾得了那么多。”高馨玉回忆说,一具具尸体和人体残骸被移出菜窖,法医就要在院子里对其进行解剖工作。户外零下20度的气温,高馨玉和同事们只戴着薄薄的乳胶手套,冻得实在没法握住解剖刀的时候,就把手放进热水盆暖一下再继续工作。 作为尸体后期辨认的重要依据和步骤,法医们需要拿工具把颅骨里的肌腱组织清理干净,再把它们放进沸水里煮。可几十具尸体,法医们不得不在院子里同时支起五六口大铁锅。
最骇人的是,一些受害人的尸体,还被贾某戈割下了内脏……这场景对一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女孩来说,无疑是极为惊悚的。
而比起视觉上的冲击,和超高的工作强度,高馨玉说,最难忍的其实是尸臭。“有清理尸体的同事在现场直接晕厥过去,宾馆的地毯被我们踩过几次粘上了臭鸡蛋味,清洗不掉,只能全部扔掉。”
白天解剖尸体,晚上写验尸报告,一天工作近20个小时,一干就是整整20天。经此一役,高馨玉令同事们刮目相看。
20余天里,法医们共解剖检验了42具受害人的尸体,为案件侦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参战经历让我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犯罪的残忍和法医的艰辛。”高馨玉说。
以身试险替死者“代言” 她靠科学揭开信访疑案
在齐齐哈尔法医界,高馨玉求真求实的工作态度是人所共知的。富拉尔基公安分局在侦办一潘姓女子死亡案件中,法医经过解剖检验,结合现场勘查情况认定该女子为自缢死亡,但死者父母却认为女儿死亡时悬吊绳索的暖气管道位置很低,不可能是自杀,且女儿与丈夫关系紧张,怀疑是其丈夫害死女儿后伪造现场,因此质疑分局法医的鉴定结论,并多次到上级单位上访。
省公安厅派出法医专家对死者尸体和现场进行重新勘查,高馨玉协助开展复查勘验工作。在两度尸检确认死者为自缢身亡后,死者的父亲仍然质疑法医鉴定结论。
“大爷,你看看这样行不行,我和您女儿体型身高都差不多,我给您演示一下案发现场的情况。”为了给死者家属一个权威可信的结论,高馨玉竟然把绳子套在脖子上,提出当着受害人家属的面,进行模拟现场实验。
模仿还原死者自缢场景危险性很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伤亡情况发生。高馨玉根据现场照片显示的情形,完整还原了潘姓女子自缢的全过程。
当她被同事们解救下来之后,她的颈部已被绳子勒出了一道通红的印子,脸也憋成了紫青色。如今回忆起来,参加试验的同行们仍表示十分后怕,同时也对她充满了敬意,死者父亲含着泪水,最终认可了专家组做出的鉴定结论。
除了胆大,高馨玉最为令人佩服的就是将每一个案件视为“初练”的态度,一定要最完美地还原事实真相。
2006年冬天,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发生一起骇人的命案,一家三口,女儿于某倒在门口还有生命体征,妈妈倒在客厅沙发上尸体未腐败,爸爸躺在床上尸体腐败形成“巨人观”,现场还有少量血迹。
“这是个再婚重组家庭,种种迹象指向他杀,于某有重大嫌疑。”高馨玉并没有着急下结论,通过多次检验、模拟,最终认定夫妻二人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是意外死亡,为何男主人和女主人尸体腐败程度会有这么大差异呢?
“床上一直开着电褥子,温度较高导致男主人尸体高度腐败,造成夫妻二人死亡状态不一致。女儿在里间吸入一氧化碳较少,向外呼救时倒在门边,磕破头部产生血迹。”高馨玉说,刑事与民事,一字之差,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在尸检中,哪怕一点小小的疏忽都会造成“死者之冤未雪,生者之冤又成”的惨剧。
筹建DNA实验室 那一年她已过不惑之年
2009年下半年,在法医战线工作20多年的高馨玉突然接到一个新任务——筹建齐齐哈尔市公安局DNA实验室并承担检验鉴定工作。
要放弃原有专业从零开始,对于已届不惑之年的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凭着那股韧劲儿,高馨玉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忙于DNA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DNA检验技术和相关理论,并多次到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遗传室学习。
她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很多人需要半年才能掌握的知识技能,取得了DNA检验资质,齐齐哈尔市局DNA实验室也在当年年底正式投入实战应用。
由于大队警力不足,工作量巨大,高馨玉和战友们一人兼顾多项工作的条件下,在大队成立一年多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400多个检验鉴定任务,为诉讼提供证据近1000余份,为全市侦查破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DNA实验室组建没多久,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命案。高馨玉去了现场,细心勘察过后,从现场附近一个包装袋上提取到一滴血迹,检验出一未知男性DNA分型。放到DNA数据库中一比对,竟然成功了。
“拿着结果去报告,支队领导高兴地从椅子上一下跳了起来。”高馨玉说,从案发到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时间仅仅过去不到48小时,DNA实验室一战成名。
DNA检验大队成立12年来,高馨玉带领团队共受理各类案事件8000多起,通过DNA检验,直接破获了“2011.05.07”系列技术开锁团伙盗窃案、“2012.10.04”龙江县六口人被杀案等重特大案件600余起,带破案件三千余起,同时作为公安工作的“承重支柱”还为诉讼提供证据近万余份。DNA数据库建设录入样本43.7万份,在侦破命案积案以及公安部部署的“盗抢骗”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绩斐然,但也有遗憾。“有几件积案已经分析出了DNA结果,但在数据库中比对不上,不能锁定嫌疑人,我们的数据库建设还要再加把劲。”高馨玉说。
亏欠家人 她得到更多的是理解支持
对工作一腔自豪,对家人却满怀愧疚。“爱人也是警察,孩子被老人照顾长大,3岁不到就送进了幼儿园,7、8岁就会自己做饭。”高馨玉脸上没了笑容。
2007年,一起杀人案件请求技术支援,当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高馨玉的爱人值班,感冒发高烧的孩子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看着妈妈接完电话要走,8岁的孩子委屈地说,“妈妈,我自己在家害怕”,说完从床上爬起来一声不吭地抱着妈妈。高馨玉也只能耐心地安慰。“儿子不用怕,妈妈很快就回来,你自己先睡。”然后狠着心走出卧室,把门反锁上。走到小区门口,她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只见孩子用两只小手扒着窗框,小鼻子贴着玻璃窗,眼巴巴地向外张望。当晚的案情非常复杂,高馨玉完成工作回到家时已是凌晨3点了,看着儿子烧得通红的小脸,高馨玉终于忍不住哭了。
2021年寒假,因疫情原因高馨玉和丈夫、儿子一家三口被居家隔离。“虽然房门被贴了封条不能外出,但一家人整整在一起相处了10天,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高馨玉说,7月,儿子就要大学毕业了。根据规定,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的子女如符合条件可保送普通公安高等院校学习,高馨玉的孩子也有机会保送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研。
“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当警察,我和他爸都挺希望他从警的,我们干一辈子了,心中都有一种警察情怀吧。”高馨玉说。
文/王浩雄 通讯员 张冰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