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节日快乐!你们辛苦啦!”5月12日,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西城区卫健委看望慰问了坚守在疫苗接种点的护士们,向她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节日的祝福。据悉,当天,西城区新冠疫苗接种累计突破100万人。
据了解,自今年1月1日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广外医院先后派出100余人参与医疗保障工作。全体医护人员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一连数月坚守在疫苗接种点位上,平均每天保障2000人的疫苗接种安全。
张函是广外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从今年2月开始“扎根”疫苗接种点。从早上8点开始,接种点就迎来了排队等候接种的群众,接种室里都是护士们忙碌的身影。“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时间,工作的时候尽量不喝水,一忙起来连看表的时间都没有。”张函说,最多的一次一天打了380剂疫苗,晚上回到家已经十点多,两个孩子都已经睡觉了。
“谢谢医院给我们准备的鲜花,闻到花香一切都值了。”“今天是护士节,也是所有医务人员的节日。我认为庆祝这个节日最好的方式就是爱岗敬业,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居民服务。”在广外养老机构大厦疫苗接种点,护士们收到医院送来的鲜花后,激动地表示着自己的想法。
正是有了全区“白衣天使”们的无私奉献,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当天,西城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突破100万人。自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西城区结合驻区中央机关单位集中、央企总部和金融机构密集、行业从业人员众多的区域特点,并根据疫苗接种工作的阶段性特点,科学合理布局接种点位,目前形成了覆盖全区的“1+21+18+N”接种平台体系。其中,包括1个常规接种点,15个街道共21个固定临时接种点,18个建到商圈、社区的便民接种点,N辆移动接种车随需配置,坚持“稳定”“灵活”相结合、“主要阵地”和“流动阵地”相辅相成的接种服务形式,全方位满足各类人员接种需求。
开通绿色通道,增设无障碍设施,专车接送全程陪同,社区医生接种现场答疑解惑,社区管家“一对一”接种跟踪服务……针对60岁以上居民及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诸多人性化便民服务,提升老年人群体的接种舒适度、便利度和积极性。同时,为方便辖区内企业员工的疫苗接种,西城区通过增设便民流动点,机动点进企业、进社区,延长临时接种点开放时间等举措,在精细中显效率,在服务中显贴心。
家门口增接种点开设晚场
广外街道除原有的广外养老机构大厦接种点外,为了方便居民,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疫苗接种,在西堤红山健身会所门前花园及马连道家乐福门前广场增开了两处临时接种点。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增设点位是街道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在居民居住区附近,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协调安排的,居民朋友可以通过“西城家园”提前进行网上预约,也可以进行现场登记预约的方式,登记接种疫苗。针对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点开通了绿色通道,方便老年人快速接种疫苗。
据了解,广外街道启动了“晚场”接种时段,时间由晚6时延长至晚8时。现场疫苗接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对于工作人员会更加辛苦一些,但是可以通过延长时间,让大家错峰错时来接种,不仅方便了上班族,还能缩短大家的等候时间。
为老专车开到楼下
针对行动不便以及没有家人陪同的老人,白纸坊街道暖心出招定制专车,并为专车做好消杀工作接送老人接种疫苗。
近日,白纸坊街道清芷园社区91岁的老人杨文春和6位老人一起,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坐专车来到鑫融剧场疫苗接种点准备接种疫苗。“叔叔,阿姨您不用担心,一会儿我全程都会陪着您。”
在去接种点的路上,工作人员逐一和老人确认个人身体情况,讲解疫苗接种要点,陪着老人们聊天。专车到达接种点后工作人员现场协调引导陪着老人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进入现场完成疫苗接种。
在30分钟留观期间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老人的身体情况,杨文春高兴地表示,疫苗接种是免费的,还有免费的专车接送,政府的便民政策和各项服务真是太贴心了。下午,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居民家中进行跟踪回访提醒居民做好健康监测并为接种的老人送上一份心意。
西城区多个街道为老年人提供了“专车”服务,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特殊困难和特点,采取了配置助老设备设施、畅通绿色通道、安排专车集中接送等措施。此外,街道还精细安排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老人接种后的健康监测,做好跟踪回访。
针对企业可提供“上门”服务
为了方便更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西城区德胜街道积极行动,机动疫苗接种点开进企业,提供就地疫苗接种服务,针对商务楼宇企业,周一至周五在公共接种点位设立“单位专场”;对于人数较多的大单位,开设“入楼接种专场”,多部门联动,做好商务楼宇疫苗接种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在北京出版集团内,街道启动了机动疫苗接种点,预计覆盖接种人群达到八百人左右。“上班抽个时间下楼接种,太方便了!”在北京出版集团上班的刘女士从排队等候到留观结束,只需要40分钟。
据了解,德胜地区共有53栋商务楼宇,随着“一站式”移动接种陆续进社区、进楼宇,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时间紧张的上班族等群体将不必再前往疫苗接种点,街道将投入2辆疫苗接种车,根据辖区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配,率先在人员密集的居民小区、楼宇企业等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下楼即可接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