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啃下沙地“硬骨头”
经济日报 2021-05-05 18:08

人间最美四月天。驱车行进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以下简称“科左后旗”)的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里,樟子松、榆树、山杏等植被迎面而来。行至山间交错处,还能见到水草拥簇下的一片碧波,鸟儿在湖面上轻掠飞过。

“沿着林间道路开车绕上一圈,需要一个多小时,所见之处,除了绿色还是绿色。”通辽市科尔沁区的摄影爱好者华维光说,他经常来科尔沁沙地采风,谁承想当初的沙漠景色,变成如今的林海风光。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中面积最大的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省区,总面积7762.5万亩。其中,通辽市占52.7%,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

“过去沙尘暴一年要刮二三十次,一刮就是两三天,风起之时,黄沙蔽日。即便门窗紧闭,屋里也全都是沙土。”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辉回想起过去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

华维光至今记得2013年夏天在科尔沁沙地拍摄到的一张照片:茫茫沙海中,只有一棵枯树。“那种孤独苍凉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如今的科尔沁沙地已被一棵棵绿树覆盖了。”华维光说。

为摆脱风沙危害,通辽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发展林沙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以年均综合治沙2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89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624.3万亩。

“我们在多年防沙治沙生产实践中,确定了‘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造封飞相结合,以封为主’的生态治理方针。总结推广了生物经济圈、植物再生沙障、沙漠锁边林等多种综合治沙模式。还大力发展节水高效林业,不断提高防沙治沙质量和成效。”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宝君说。在开展治沙造林的同时,通辽市不断加大草原建设力度,促进草原修复,通过采取封禁保护、自然封育等措施,累计修复草原600万亩。

华维光的相机里记录了很多人们治沙造林的场景。“在沙地里种树得把自己裹严实,不然就容易吃沙子,可是到夏天就会热得很。我拍到过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女治沙,她们一起挖坑、植苗、填土,一干就是一天,累了就在阴凉处歇一歇。画面温馨而又充满正能量。我觉得正是大家齐心协力治沙造林,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陈辉说:“在治沙造林过程中,我们将造林质量管理贯穿造林过程始终,努力实现造一片、成一片。现在植被多了,生态好了,时不时能看到野鸡、狍子等动物。”

山上的变化,山下的村民感受强烈。努古斯台项目区附近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努古斯台嘎查村民沙日娜说:“养牛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禁牧之后,我们的牛就围在村里面喂养,再加上治沙造林,没过几年草牧场的生态就好多了。”

记者从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通辽市初步构建起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生态防护体系,干旱、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

“科尔沁沙地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全市整体来看,科尔沁沙地依然处在建设与破坏的相持阶段、好转与退化的可逆状态,形势不容乐观。”包宝君介绍,下一步通辽市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继续深入实施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不断巩固防沙治沙成果。

文/余健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内蒙古防沙治沙逐渐告别“人海战术”
新华社 2024-06-17
图记|鏖战沙海——内蒙古攻坚防沙治沙筑牢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新华社 2024-05-24
内蒙古:科技创新让黄沙披绿
科技日报 2024-04-17
春天,在通辽科尔沁沙地边植绿边致富
中国新闻网 2024-04-11
图记|科尔沁沙地治沙正酣
新华社 2024-03-30
辽宁开展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
中国新闻网 2023-09-08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31
美丽中国 | 阿鲁科尔沁草原夏日景色
新华社 2023-06-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