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栖湖组团项目5月开工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22 16:42

4月21日,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部署了今年任务,北京将立足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之都的总目标,聚焦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国际高端要素集聚承载、北京开放发展动力支撑、城市对外交往示范引领功能。全年共统筹安排74项重点任务、实施42个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塑造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外交外事活动场所,栖湖组团项目5月开工建设等。

完善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塑造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外交外事活动场所

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是国际交往中心的首要功能。今年,北京将进一步完善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保障精细化水平。本市将系统梳理全市文化、旅游、科技、园区、企业等资源,建设涉外接待资源体系。

在接待设施方面,利用城市更新和“疏整促”腾退资源,挖掘培育特色国事活动场所。依托中轴线、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等历史文化遗迹,特色胡同街巷、传统四合院等历史文化街区资源,塑造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外交外事活动场所。

在接待能力方面,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重点,精心设计组织党宾国宾来访接待,让涉外接待资源精准匹配来访团组需求,让访问成果更多惠及地区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对外交往需求。

提升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栖湖组团项目5月开工建设

功能设施建设是全面提升国际交往环境和配套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北京今年还将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持续推进各类国际交往设施扩容、完善和提升,优化功能布局,健全功能体系。统筹实施42个规格高、发展质量好、带动能力强的亿元级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1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280亿元,“一核、两轴、多板块”的国际交往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重大项目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服务保障重大国事活动类项目4个,总投资近337亿元,年度投资额近30亿元,包括雁栖湖国际会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项目功能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适应主场外交需要,构建安全优质、环境优美的大国首都国事外交活动场所。二是集聚承载国际高端要素类项目17个,总投资约800亿元,年度投资额约154亿元,包括新国展二期、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等。三是北京开放发展动力支撑类项目13个,总投资约700亿元,年度投资额约76亿元,包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等。四是提升国际化服务环境类项目8个,总投资约337亿元,年度投资额约30亿元,包括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人才社区等,为在京外国人提供便利化公共服务。

从进度安排看,今年新开工项目14个,年度投资约70亿元。其中,栖湖组团项目5月开工建设,这是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将雁栖湖国际会都打造为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的核心承载区。新国展二期、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台湖演艺小镇等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北京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新开工的乐成国际学校、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望京人才公寓等项目将营造高品质国际化公共服务环境。今年计划竣工项目达15个,其中长安街沿线改造升级项目将于上半年竣工,与天安门地区、中南海地区、钓鱼台地区等传统国事活动场所一起,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保障国家政务和国事外交活动的首要承载区功能。

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冬奥会赛时部分今年交付冬奥组委使用。项目全部建设任务将于2023年完成,届时将与现国家会议中心连为一体,形成既能举办国际高能级商务会展、又能满足大国外交和国务政务活动需要的国际会展综合体。备受瞩目的环球主题公园将于今年正式开园,形成北京国际文化旅游新地标。

引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推动引进一批国际功能性机构等在京落户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引聚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国际人才等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是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支撑北京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北京将在吸引国际组织落户方面持续“放大招”,出台便利化措施政策包,探索在教育、医疗、出入境等领域的创新性政策,加快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世界剧院联盟、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等一批国际组织落户登记。同时,还将建立吸引国际组织落户长效机制,引导更多有影响力的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治理活动和项目在京落地,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

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北京将鼓励国(境)外科学家参与本市科技创新,支持外籍科技人才领衔和参与本市科技项目。推动引进一批国际功能性机构、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专业服务机构和高端制造业企业在京落户,打造国际优质要素资源集聚新高地。对标国际顶级展会,高水平办好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打造成国家开放发展的三块金字招牌。积极导入国际高端资源参与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有力支撑“两区”建设。

优化国际化公共服务环境:将继续推动5所国际学校开工建设

北京将持续增加资源供给,不断完善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设施和配套政策,加快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着力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类海外”环境。

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以来,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三城一区”)等地区和海淀区、朝阳区等重点区域,新建了一批国际学校,建立起涵盖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各层次,中外课程融通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今年是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将继续推动5所国际学校开工建设,还将研究规范中小学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工作,全市国际学校的布局和结构将更加合理,涉外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加强国际医院建设,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是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今年,将继续推进安贞东方医院、高博国际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朝阳区国际医疗联合体试点经验基础上,增设海淀区纳入试点,试点开展海外科技人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