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厕所改造计划,国家已经进行了好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省永城市部分农村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不好用、不能用。本该惠民的工程却成了“烂尾工程”,让人痛心。
4月12日晚,永城市宣传部发布通报,称已经对该村的改厕问题全部完成了排查、整改。事情看起来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
“厕所革命”事关民生,不仅让生活中的“方便”更方便,还关系着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十三五”期间,农村厕改更是被列为了必须完成的约束性任务。做好“厕所革命”是建设健康中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从中央到地方,从制定政策到宣传理念,从财政拨款到上门改造,各方面各环节决心不可谓不大。
然而近两年,媒体多次曝光了农村改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出现马桶正对灶台,寒冷地区强制改成水冲厕所冬季不能用,有的塑料化粪池盖子一踩就碎,等等。诸多乱象的背后,反映出农村改厕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问题。
以此次被曝光的河南省永城市为例,在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当地政府的官方网站上还赫然写着要“打造河南‘厕所革命’的‘永城样板’,做全省‘厕所革命’的领跑者”。口号喊的响亮,实际工作成效也要跟上!不能在追求“领跑速度”的同时,甩脱了“质量”与“民心”,把惠农工程变成了“烂尾工程”。
“厕所革命”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就意味着各地要下更大力气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村厕所革命问题摸排整改工作视频会,要求坚决纠治农村改厕等“三农”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提升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目的正是为了扎实推进政策落地,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厕所革命”的红利。
一处小角落,给各地政府落实政策提出了一个金标准:衡量惠民工程的成效,标准是群众满不满意,而不是能不能成为炫耀的“样板”。希望各地政府能以此为戒,切实瞄准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把惠民工程办好办实。
文/宋子节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