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京 | 以有爱之心 创“无碍”精彩——冰上测试活动场馆打造无障碍体验
新华社 2021-04-10 07:55

9日,“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中的残奥冰球赛事与轮椅冰壶赛事正式开赛,经历对场馆内各功能区无障碍设施与无障碍流线的全面改造升级之后,两项赛事的举办场地国家体育馆与国家游泳中心敞开大门,迎接来客。

“这两座场馆正好是2008年的竞赛场馆,有一定的无障碍设施基础,为了这次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我们又进行了提升改造,提高了标准。”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表示,“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无障碍流线和残奥整合,特别在场地设施及转换、竞赛组织、医疗服务注册、交通、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到了应测尽测,能测尽测。”

流线设计中,冬残奥运动员从落客区就可以便捷地直达更衣室。在国家体育馆残奥冰球项目的更衣室中,每个队伍都有专门的器械室,保障为冬残奥运动员量身定制的设备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维护。

在“冰立方”,更衣室的插座、控温、电源开关均位于距离地面较近的位置,便于选手操作。触动按钮可以打开更衣室内的洗手间电动门,门宽可容纳轮椅通过,洗手间内装有墙面扶手、淋浴凳等设施。

从更衣室到赛场,两个场馆均装设了无障碍坡道,符合国际残奥委会1:12至1:20的比例。“冰立方”运动员入场的坡道在整个比赛大厅的东侧,为高差为5米的四折无障碍坡道。

“坡道的宽度可以容纳两架轮椅同时通过,也可满足其他场景的使用,如在电梯运力不足情况下运输物资,需要急救医护的情况下,也有容纳多个救护担架的空间。”国家游泳中心运行团队残奥整合协调经理郝英杰介绍称。

“在这个坡道上,在每一个折点有一名志愿者。在运动员需要帮扶的时候,志愿者会快速到达他们身边进行帮助。”郝英杰说。这也是转换期内对志愿者进行的强化培训的内容之一。

在无障碍设施前期基本搭建就绪的情况下,两个场馆均在转换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升级工作。

在国家体育馆,第一是完成板墙和冰坝的更换,比如为运动员席换上透明板墙,方便坐在冰橇上的残奥冰球运动员观赛。第二是铺设仿冰板,使运动员在更衣室换上装备后,可以直接滑到赛场。第三是在球员席以及受罚区域的地面增加制冰工作。

转换期的另一项工作是场馆形象标识的替换,在准确指示路线的同时,标识的高度也有所降低。在“冰立方”更衣室外的墙面上,标识分别指向“运动员医疗站”与“轮椅维修、假肢维修”。

“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轮椅的手刹和前面的脚轮的轴承。前者容易在不断调整中松动,后者距冰面较近,进水后容易影响使用寿命。”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工作人员武艺介绍说,这些都会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武艺说,当日已经有几名运动员来咨询相关事宜,这种维修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针对未来的实战检验。“我们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把一些需要更换的配件和一些装备提前准备好,这样会提高效率。”

武艺坦言,由于每个运动员身体、机能损伤的情况不一样,配备的辅具并不完全通用,有时也会出现暂时不能解决的维修问题,“我们会后续继续跟进,一直帮助把问题解决掉,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残疾人工作者为他们做好服务应该做的。”

无障碍设施并非运动员的专属,从媒体到观众,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无障碍体验。

在国家体育馆,场馆新闻发布厅第一排设置为轮椅席位。媒体工作间设置无障碍工位。场馆坐席区进行了改造,拆除部分现有坐席,搭建平台,增加无障碍坐席,且所有无障碍席位均配套了陪护席位。

馆内的售卖台采用了高低位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低位售卖台的宽度为1米,下方还留有了0.8米宽、0.65米高、0.45米深的容膝空间,以方便轮椅观众的使用。在容膝空间两侧墙面还进行了倒角的处理,以减少轮椅使用者的磕碰。

“冰立方”比赛秩序册的文字特意留出了较大的间距,可加贴带有盲文凸点的薄膜。郝英杰表示,由中国盲文图书馆协助设计的该版秩序册,旨在帮助有视力障碍的体育爱好者在感受赛场氛围、收听比赛解说之外,以更多的途径解读比赛、关注冬奥。

编辑/张颖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