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遭遇观众群嘲 名导名IP光环渐消散,古装剧创作露短板
文汇报 2021-03-26 17:21

谁能想到,“名导演+名IP”的公式陷入了如此汹涌的批评漩涡中。李少红执导的《大宋宫词》上线,短短几天,口碑崩坏,超70%的打分者只给了一星或两星,目前网络评分暂停在了3.9分。一边倒的差评一部分源于糟糕的开局,许多观众“一集弃”,没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品评视角。另一重要因素恐怕来自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导演李少红,陈凯歌、胡玫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曾是“第五代”里最犀利的导演之一,也是同辈中为数不多的能兼得电影和电视剧市场的人,更因为其作品中对女性价值的主张而被视作国内女性导演的一面旗帜。2000年,由李少红执导,郑重、王要编剧,陈红、周迅、归亚蕾、赵文瑄等主演的《大明宫词》开播,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笔。此番《大宋宫词》上线,剧名的强关联性似乎在提醒着观众,这是经典的姊妹篇。然而,即便依然是李少红与曾念平合作,依然是封建王朝下的女性叙事,甚至剧中依然有着电影级演员的配置:涂们、归亚蕾、赵文瑄、梁冠华、齐溪……口碑却令人失望。

公允地看,群嘲中的《大宋宫词》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名导+名IP”的光环消散后,人们看清的不单是《大宋宫词》与《大明宫词》间的落差,恰也是古装剧中较为普遍的创作短板。

“有所虚构”不应成为历史硬伤的“免责声明”

《大宋宫词》以刘娥和赵恒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从985年到1033年间北宋的内政外交故事,历经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名皇帝在位期。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人物关系正好与历史一一对应,又以“大宋”为名,怎么看,这都是一部历史题材剧。

不想,剧集一开始便在历史的“硬件”上错漏频频。有的是基础史实不严谨。如开场白交代,“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其弟赵匡义继位,改名赵光义”,但历史上赵匡义改名是为避兄名讳,并在建隆元年就由宋太祖赐名。有的是历史常识混淆不清。如赵廷美与朝臣密谋,卢多逊提及“太宗”,而众所周知,“太宗”是赵光义过世后的庙号,皇帝仍在世,庙号从何而来?还有的严重脱离了历史人物的行事逻辑。剧中,一场地震来袭,赵光义与其弟秦王同时身陷废墟。仅仅因秦王一句“我只想知道真相,死而瞑目”,赵光义便亲口承认自己弑兄行了谋逆篡位之事。虽说关于赵匡胤的去世,坊间确有“烛影斧声”传说,但如此轻易就吐露事关皇位正统的天机,实在有悖一名皇帝的行为逻辑。至于人物称谓的错乱、相关制式的张冠李戴、物品的朝代穿越等历史细节穿帮,剧中俯拾皆是。

让人玩味的是,该剧每一集片头都有一帧观前提醒,黑底白字写道“本剧依据史料和传奇改编,剧情人物有所虚构”。言下之意,电视剧艺术不是历史纪录片,不必按史料照本宣科,请勿过于较真。在业界,对于历史类题材的创作,也的确有“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准则,允许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但“自由”从来是有界限的,得恪守限定的朝代背景、人物身份、基础史实等。这些“自由”的边界往往决定了,一部剧是端庄地讲史,还是历史的戏说。于《大宋宫词》,为了增添奇情而折损历史的质感,观前提醒非但当不了“免责声明”,反倒让它看起来宛如一块欲盖弥彰的遮羞布。

脱离了故事与人,再惊艳的视听也只是买椟还珠

该剧上线后,剧组的美术置景服化道在社交平台刷过一波好评。实景搭建的宫殿、剧中人的服饰、屋内陈设等都体现着简洁素雅、端正持重的宋代美学。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一段镜头调度。为了呈现宋太宗与秦王之间一个猜忌、一个韬光养晦的微妙关系,李少红借鉴《韩熙载夜宴图》拍摄王府夜宴。随镜头转移,投入观众眼底的既是宋代美学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借古画的弦外之音暗示声色犬马下暗流浮动,堪称一处惊艳妙笔。只可惜,多数时间,故事、人、精致的服化道,完全各唱各调。

单看故事,短短两集之内刘娥已然完成了救人、入府、被赐死、复活、误入“敌营”、救驾、回府、出走、怀孕的惊天大业。剪辑之凌乱、跳跃,生生将故事讲成了花絮集锦。无论相爱、离散、憎恨、毒杀,都只有结局,毫无来由与过程,更遑论细节说话。

再看人物塑造。刘娥其人,后世评价颇高,称其“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一方面,她一生传奇,从蜀地孤女一路走到临朝称制的位置,有着超乎封建朝代女性的雄才武略;另一方面,她也因“贪权”落人口实,还被民间戏说编派成了“狸猫换太子”里的恶后。这样一位复杂女性,到了《大宋宫词》摇身玛丽苏大女主。她魅力无敌,总是轻而易举就能俘获他人真心与信任;她温良恭俭让,无欲无求不争不抢,却又在一路被动中拥有了掩饰不住的光芒……

同样复杂的女性,李少红在《大明宫词》里拍出的武则天是有人物弧光的。后宫的武则天,与李治在一起,有情又清醒;跟小女儿在一起,像大树般温柔可靠。前朝的武则天,君临天下一切尽在掌控。无论何时,她脸上从没出现过刘娥那种等待命运降临的神情,更不会问“谁愿给夫君送女人”这种充满“恋爱脑”特色的问题。智慧、爱情、情欲、权力,这些武则天拥有的东西,到了刘娥身上不仅只剩了“爱情”,且还来得莫名其妙,一出现就是永不相负。反观《大明宫词》里的爱与恨,它们与权力一样流动。贯穿全剧的皮影戏《采桑女》,太平小时候看父亲和贺兰演,演的是情意;父亲临死前和太平演,演的是告别;暮年时的太平和侄儿李隆基演,演的则是忏悔。没有注定会赢的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情。视听手段与剧情间相互绞合层层攀援,这才是精美的壳成全了精致的故事。反之,脱离了故事与人,再惊艳的视听手笔也只空洞成了买椟还珠。

文/王彦

来源/文汇报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