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别乱吃!教你正确认识和消费保健品
江苏疾控 2021-03-22 10:30

3·15晚会上,搜索软件上的虚假宣传广告遭到曝光。用户在搜索软件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时,会出现许多诸如患者现身说法,自述疗效的广告和一些所谓知名医学专家的答疑广告。不法商家借此宣传方式,将普通食品的功效吹嘘得神乎其神,借所谓“患者”和“专家”之口,将产品冒充成保健食品或药品推销给用户。

事实上,类似的现象在保健食品行业并不少见。尤其近年“养生热”,不仅是上了年纪的人嗑保健品,很多80后、90后的办公桌也放满蛋白粉、鱼油、牛初乳、葡萄籽……一天吞好几粒,所谓“保健”,但是,大家真的了解保健品吗?如何区分选购?怎么避坑防忽悠……一起来做功课吧!

保健品是什么?

保健品!你细品,听起来是不是就有点玄?但是,其实它是有明确定义的。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我国将保健食品列入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对保健食品的原料目录、标签、说明书、广告等都有严格规定,如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且所有的保健食品都应声明“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划重点:所以,只要保健产品说它能治病,百分之百是骗人,不要买,不要买,不要买!

生活中,怎么辨别保健品?

作为普通消费者怎样来辨别呢?认准特有的法定标识——“蓝帽子”

正规保健食品都有一个专有标识,俗称“小蓝帽”。

大家也可以通过保健食品产品注册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http://www.samr.gov.cn/,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保健品的存在。根据批准部门的不同分为“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如果是进口产品则批准文号为“卫食健进字”或“国食健进字”。

划重点:谨防受骗,认准蓝帽子。

如何选购保健食品?

不少朋友缺乏对保健产品的理解,也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主要健康问题,容易被推销人员忽悠。

总的原则是,先保证健康吃喝、适度运动,为了控制慢性病,该吃的药都遵医嘱服用。

然后,在购买保健产品前,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自身需求

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对不同功能的保健食品进行针对性的选择。

补充一个小知识~目前,保健食品注册产品(功能性保健食品)可声称的保健功能共有27种,市面上的产品通常有以下1-2种功能(2003年前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描述略微不同)。

一起看看国家允许的、写在说明书上或者宣传单上的,保健品能够产生的功能,都有什么?

1.增强免疫力,2.辅助降血脂,3.辅助降血糖,4.抗氧化,5.辅助改善记忆,6.缓解视疲劳,7.促进排铅,8.清咽,9.辅助降血压,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缓解体力疲劳,13.提高缺氧耐受力,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减肥,16.改善生长发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营养性贫血,19.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20.祛痤疮,21.祛黄褐斑,22.改善皮肤水份,23.改善皮肤油份,24.调节肠道菌群,25.促进消化,26.通便,2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所以各位,只要看到街边广告(微商)里面写的各种抗肿瘤、抗衰老、防脱发、黑发固齿类 “保健品”时,可以明确地告诉各位:不要买了,都是假的!

看清标签信息,特定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

保健食品的产品包装上会明确标注保健功能、功效成分含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等信息,购买保健食品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其标签上的相关信息,切不可盲目食用。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一般将其分为两类:(1)营养素补充剂;(2)功能性保健食品。

营养素补充剂的适宜人群必须是有明确的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且适合此备案产品的特定人群。

功能性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必须是有明确功能需求、适合此产品的特定人群。

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

消费者应从正规销售渠道购买经国家批准的正规保健食品,切不可通过非法传销、电话推销等途径购买,也不要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免费试用等活动。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务必索取并妥善保存购买发票、宣传单等凭证,若参加养生理疗项目要注意签定书面协议并约定违约条款,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协议、发票等作为维权证据。如果遇消费纠纷,可首先与经营者交涉,交涉不成的,可就近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协进行投诉或拨打12315举报

划重点:切勿把保健品当药吃,选购要选正规渠道,购买要索取并妥善保存购买凭证等。

希望大家能科学地看待营养品、保健品,合理地购买、服用,这样才能既少花钱,又真正让身体获益。咱们要真是想买保健品,那就买点靠谱的,平时也可以多给父母讲讲相关知识,让他们远离假保健套路。

来源:江苏疾控(微信号:jscdcwx)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1300多元买一瓶饮用水!直播间保健品何以“收割”老年人?
工人日报 2024-05-11
北青快评|“保健品”花式坑老不能再在直播间上演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5
怎么买保健品?中消协发布重阳提示
扬子晚报 2023-10-23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重阳节消费提示:科学正确选购保健食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一文揭开保健品的这些真相
健康上海12320 2023-09-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