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万甘已经有30多年的工龄。不过,快到退休年龄的他,却还想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几年。
在杭州市上城区看守所,罗万甘有一个外号——“感谢信首富”,自2008年转业到上城区看守所当管教民警以来,他收到了500多封感谢信。这些感谢信,有些是来自在押人员家属的,大多数还是来自在押人员自己,字里行间里流露着真情,有感谢,也有忏悔。
这500多封感谢信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温情的故事。
“因为您,我想热爱生活,想做一个好人”
罗万甘当管教民警13年,接触过的在押人员中,有恶性杀人的,有贩毒的,有抢劫的……但他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生命至上、健康至上”,“哪怕是在押人员,也必须先尊重他的生命,关心他的健康,进而才能转化他的思想。”
他用这套理念感化了不少在押人员,20岁的小伙子阿汤(化名)就是其中之一。阿汤的父母从小不怎么管他,他从小缺少家庭温暖,性格易怒暴躁,后来在杭州打工,一次因为租在隔壁的同事晚上太吵影响他睡觉,阿汤一气之下把人打死了。犯事之后,他选择了投案自首。
“我很后悔,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面对管教民警罗万甘,阿汤流露出了后悔之情。罗万甘开始既当“老师”又当“父亲”,还当“心理医生”。他隔几天就会找阿汤聊一次,有时候帮他剪头发,有时候给他推荐本书……在阿汤表现好的时候,罗万甘还会当众表扬他。久而久之,阿汤对罗万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越来越强,他不好意思当面向罗万甘说感谢的话,就选择用写信的方式。在看守所14个月的时间里,阿汤给罗万甘写了13封感谢信。
其中有一句话,让罗万甘看到忍不住红了眼圈。
阿汤说:“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被您管教的时光,因为您,我想热爱生活,想做一个好人。”
“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进来了!”
罗万甘一直有一个目标:让进来过的不再第二次进来。
大部分他都做到了,但也有例外。看守所曾接收过一位涉嫌盗窃的聋哑人小齐(化名),小齐刚来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发呆,也不好好吃饭。罗万甘为了和他沟通,自学了哑语。看着罗万甘卖力做手势想跟自己交流的样子,小齐的心慢慢打开了。
碰到用手势交流不了的问题,罗万甘就让小齐坐到自己对面,拿出一张纸,一个人写一个人答。在那个无声的世界里,小齐的心结一点点被解开。
慢慢地,小齐越来越开朗,从看守所离开的那一天,罗万甘以为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可没想到两年后,他又见到了小齐——他再一次因盗窃“进来”了。再见面时,小齐把头埋得很低。原来,这次,小齐是因为和女朋友分手,一时失意,酒后放纵了自己。
两年前的场景又一次重现了,罗万甘和小齐面对面坐着,一个写一个回答……再次离开看守所的那天,小齐给罗万甘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最后一句是,“谢谢您让我找到人生方向。我向您保证,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进来了!”结尾加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苹”是平安,“果”是收获果实
是什么让这么多在押人员对罗万甘充满感激,罗万甘思索了半天,吐出两个字:“真心”。
罗万甘记得全部在押人员的生日,会在他们生日的那天送上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苹’,是我对他们的祝愿,希望他们出去后平平安安,‘果’则是希望他们在这里能够收获果实。”
曾经有个在押人员的父亲在给罗万甘写的一封信中提道:“我们做父母的都记不住他的生日,您却能记得住。作为父亲,我真的非常惭愧,也很感谢您‘救赎’了我的儿子。”
“真心”两个字还体现在罗万甘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例如,针对患有癫痫症的在押人员,他自制了“癫痫发作防咬舌”急救辅助工具并多次成功救治在押人员,后又积极参与上城区公安分局集体研制的防癫痫咬嘴、“阿甘保暖帽”等安全监管工具。一名有癫痫症的在押人员在给罗万甘的感谢信中写道:“犯病的时候,正是罗警官及时使用了防癫痫咬嘴,救了自己一命。”
在500多封感谢信中,很多人都用“自己人生中的光”来形容罗万甘。其实对于罗万甘来说,这一封封信,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光”,让这份工作充满意义。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