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8日在北京指出,面对“十四五”时期及更长时期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科技工作者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担任九三学社陕西省主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的郝跃,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时作上述表示。
郝跃认为,“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既需要长期厚重的知识积累与沉淀,也需要科学家瞬间的灵感爆发;既需要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久久为功,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重点突破;既需要自由探索,也需要从“源头和底层”为长远战略目标提供支撑,整合优化科技要素配置,开展高质量的协同攻关。
他建言,着力加强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创新科技投融资体系。
“科技创新最终还是要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来实现。”郝跃说。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在同一天的大会发言中建议,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在推动原始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大对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径的民营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走稳走远,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做深做透,使更多民营企业拥有“独门绝技”。
他提出,为民营企业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使其敢于投入未来前瞻性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出席全国政协大会期间受访时表示,科技创新必须同时看重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
他说:“基础研究强调的是‘从0到1’的突破,往往是最原创的成果,经常是核心技术突破的源泉。所以必须汲取一批基础研究的顶尖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布局,最后形成突破,为我们的核心技术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施一公表示,所有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突破都有自身规律。从基础研究的突破,到核心技术的应用,到产生社会影响,这个过程是水到渠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全力以赴。
文/记者 邢利宇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