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冷暴力阴影下的家庭:一人冷暴力,全家难幸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07 18:58

2020年,在一个博主发起的“穿越回妈妈结婚前,你会对她说什么”问答活动中,赵慧拿起手机,输入五个字:“不要嫁给他”。

赵慧母亲常年遭受家庭冷暴力,对于这种暴力形式,反家暴法并没有明确界定。然而,心理专家指出,家庭冷暴力对受害者的精神和人格尊严伤害极大,冷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抑郁、焦虑情绪增多,更有可能将冷暴力传给下一代。

冷漠的母亲让我觉得像是在陌生人的家

2014年夏天,母亲半夜偷看了杨芸的手机,并在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没有搭理杨芸。

当时,已经27岁的杨芸谈了一个在上海工作的男朋友,母亲一直让她跟对方保持距离,要求婚前不能同居。若是二人见面,母亲也要求见面地点必须在杨芸的家乡河南附近。

尽管有这些规则,杨芸还是偷偷跑去见了男朋友,并以公司团建的理由跟男朋友在乌镇玩了几天。回家之后,母亲并未察觉杨芸的谎言,母女二人的相处一切如常。

一个夜晚,母亲偷偷进入杨芸房间,拿起杨芸放在床头的手机检查,发现了她与男朋友有关在乌镇游玩的聊天记录。

“你是不是骗了我?”母亲叫醒杨芸,指着手机里的聊天记录,生气地质问。

受到母亲种种约束的杨芸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压抑,在发现母亲偷看自己手机之后,杨芸生气地大喊:“为什么我骗了你?为什么我不跟你说实话?因为你管我管的太严!又是晚上9点之后不能出门,又是不能去男朋友那边!为什么我要找个那么远的男朋友,就是我想远嫁,我想离开这个家!”

这次争吵之后的半年多,母亲没有跟杨芸说一句话。

“她对我的冷暴力不只是不理我。”见到女儿回家,杨母往往“啪”的一声摔门进屋。下班回家的杨芸在家里找不到一点吃的,她猜想母亲只做了自己的那份儿饭,即使有剩余,也藏起来了。

明明同处一个屋檐下,杨芸却觉得好像是在一个陌生人的家。

当时工作忙碌,杨芸连续很长时间都是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商场基本都关门了,小城市没有24小时的便利店,杨芸也没有时间自己买菜做饭。

刚开始,杨芸尝试跟母亲沟通,母亲从未理会。于是,杨芸写了纸条留在饭桌上,请求母亲给自己留点饭,还是没有得到回应。杨芸怕母亲没有看到纸条,又把纸条贴到门后,确保能被看到,却仍然没有等来家人的回应。

在一个晚上,杨芸实在饿得不行,打给住在附近的同事,不好意思地问能不能去她家吃点东西。“你不是回家了吗?家里怎么连饭都没有?”面对同事的疑惑,杨芸不好意思地说母亲跟自己吵架了。

“等到明年春天,我一定要离开这里,去上海生活。”杨芸对自己说。

第二年春风到来时,杨芸托九十多岁的外婆告诉母亲自己要离开家的消息,母亲觉得是玩笑话并没有理睬。等到杨芸开始收拾行李,与亲戚朋友一一告别,母亲才相信,并以为杨芸留一碗饭作为“冷战”结束的标志。

“她当时可能是觉得自己没出够气,或者是就想治一下我。”杨芸说,“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气逐渐消了,可是对我来说不是这样的。你再理我,我也不会回来了。”

坐上火车后,看着外边逐渐后退的家乡景观,杨芸丝毫没有不舍,她万幸终于可以摆脱那个喜欢冷暴力的母亲了。

到了上海之后,从未远离家的杨芸特别不适应,在期间经历了男友分手、耳朵失聪等困难,但从未想过要回家,“很多沪漂觉得压力大的时候都会想要回家,但是我不会。”

杨芸的突发性耳聋症状已经有几年,终于在2020年攒够钱手术。就在术前三个月的时候,母亲因为琐事跟杨芸再一次发起冷战,后来,即使杨芸手术前发短信给母亲,也没有得到回复。

对于母亲的冷暴力,杨芸已经很熟悉。只是之前对自己的冷暴力一般持续一两周或者一个月,而偷看手机吵架这次长达八九个月。

因为母亲的冷暴力,从自己出生到父亲去世前,这八年的时间内,杨芸与父亲的相处时间断断续续累积不超过八个月。其余的时间,母亲都在跟父亲吵架,吵架后,母亲会在两三年内不跟父亲说话。

杨芸刚出生后不久,坐月子中的母亲跟婆家有了分歧,抱起杨芸回到了娘家,对父亲的询问不理不睬。到杨芸三岁的时候,面对突然来看自己的父亲,杨芸表示陌生:“这个人是谁呀?”后来,杨父因为肾功能衰竭住院,在他去世前的这段时间里,杨母仍然不理杨父,坚持着自己的“冷战”。

思考母亲喜欢对别人冷暴力的原因,杨芸表示跟其原生家庭有关。杨芸的外公外婆也经常冷战,只是在他们的下一代——杨芸的母亲这里,冷战的时间更长了。

杨芸记得小时候,母亲跑到外婆家告父亲状的时候,外公外婆往往都会说:“别理他,你就回家跟我们过。”

尽管如此,杨芸的外婆也是杨母冷暴力的受害者之一。在跟老人吵架后,杨母也会不理老人,并拒绝前去看望。有一次,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想要见见自己的女儿,提着一篮子水果,扶着栏杆爬到住在六层的杨家,惶恐地道歉,说:“我之前做的不对,我们不要这样了。”

“我外婆那么大年纪了,她还要爬六层楼来跟自己的女儿道歉。”回想起当时的场面,杨芸想哭,觉得母亲太过分了。

杨芸恨这个糟糕的家庭环境,特别怕自己变成母亲那样的人,在前男友说自己某些行为有一点冷暴力的征兆时,杨芸觉得特别害怕。

今年33岁的杨芸已经没有谈恋爱和结婚的打算,除了工作忙的原因,她也觉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影响,“他们俩这么多年都是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让我对婚姻挺失望的。”

穿越到过去想阻止母亲嫁给冷暴力成瘾的父亲

提起“冷暴力”三个字,其他人可能会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赵慧却觉得自己父母之间频繁的冷暴力快将自己淹没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的冬天。在新年前几天,父亲突然不说话了,母亲进屋跟赵慧小声说,“你爸又犯病了”。

“犯病”是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暗号,用来指代父亲随时到来的冷暴力。

赵慧一向嘴笨,掩饰着自己的难过与生气,赵慧假装不在乎地安慰母亲说,他很快就好了。大年三十的下午,赵慧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夜幕逐渐降临,外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传入耳朵,她难过地流下眼泪。赵慧让弟弟去外边把父亲找回来,并事先教弟弟要多说几句好话讨好父亲。过了不久,弟弟带着父亲回家了,但是父亲仍旧不说话。

躺了一会儿,赵慧拿着手机出门了,她实在受不了家里的氛围。冷战中的父亲不只是不说话,还会挂着一副令人害怕的神情,彷佛随时会爆发。

沿着家附近的河堤走了很久,赵慧觉得眼泪已经哭干了,回到家中,发现饭桌上摆好了几个小菜算是年夜饭,父亲坐在沙发上仍是出门前的表情,母亲则躲在厨房。

赵慧终于忍不住,哭着大喊:“你们是不是有病?你们为什么每个年都不让我好过?我今年23岁,我有过好几个年吗?为什么其他家里都开开心心的,只有我们家这样?”

的确,父亲的冷暴力在好几个农历新年发作,并导致全家在新年这天过得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惨淡萧条。

在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过年,父亲和母亲因为爷爷奶奶家的琐事发生争执,父亲搬去客房睡觉,不跟任何人说话。

往年大年初二,父亲会开车载家里所有人去三十公里外的姥姥家拜年。那年初二,父亲一直躲在客房睡觉。习惯了丈夫性格的母亲早早起床,收拾好拜年礼,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去赶公交车,然后转长途客车去娘家拜年。

赵慧一直觉得自己家里算是比较幸福的家庭,父母身体健康且工作顺利,自己和弟弟都认真努力学习,一切都很如意,除了时不时发作的父亲,“我不明白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为什么就不肯放过我们这一家?”

赵慧称,尽管自己很少受到父亲的直接冷暴力,但是一直生活在那种氛围下,自己觉得压抑,好几次难过到窒息。

而弟弟也受父亲的影响,遇到不满的事情,就将冷暴力作为解决方法,“他一个人有病,我们全家受罪。”赵慧习惯地将父亲的行为称之为“病”。

2020年,在外地读研的赵慧联系母亲,发现视频电话里的母亲眼神闪躲,于是问发生什么事了。在赵慧的不断追问下,母亲才说父亲又开始冷暴力了。

赵慧替母亲委屈,也怕自己不在家母亲会受欺负,于是提出建议让母亲去弟弟那里住几晚,等父亲气消了再回来。母亲听赵慧的话,第二天去自己儿子那里住了一晚上。

未曾想,第三天,母亲想趁丈夫回家前回去拿几件衣服,才发现家里大门的锁被自己丈夫换了。

跟赵慧视频里说这件事的时候,母亲忍不住哭了出来,赵慧冷静地安慰,甚至要求母亲和父亲离婚。

“我就想想,我妈跟着我爸这么多年,吃了这么多苦不说,还整天受这些莫名其妙的脾气,是个人都会发疯吧?”赵慧实在心疼母亲。

打完视频电话的赵慧坐在宿舍楼道里哭了半个多小时,甚至想过离开这个世界。她觉得,这样她就再也不需要理这些家庭琐事,她前二十多年受到的所有苦在这里也能终止了。不想“留母亲一个人受苦”是支撑她活下去的最大理由。

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以前的赵慧甚至以为冷暴力是大人之间解决问题的正常方式。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赵慧也承认自己会时不时对自己的发小施行冷暴力,“我好像不知道正常人的相处方式了,我也不知道其他家庭是什么样子的。”

长大后的赵慧读了很多书,也从网络上接触到更多的世界,才明白冷暴力根本就是错的。

在一次父母冷战时,赵慧跟父亲坐在车里,她说:“你们成天这个样子,我都不想结婚了。”父亲以为是在开玩笑,“哈哈”了几声就换了话题。

泥沼之中施暴者与受暴者到底该何去何从?

北京博爱方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心理咨询师高爱华告诉记者,家庭冷暴力指的是家庭成员在产生矛盾时找不到合适的和解方式,将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等互动都降低到最低限度,并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的态度,“冷暴力的制造方通常不认为自己有错,他们误认为这只是一种惩罚,希望用这种方式逼迫对方意识到错误,最终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高爱华认为,冷暴力对亲密关系的危害极大,因此不能放任冷暴力发展。

家庭冷暴力使受害者的精神和人格尊严遭受重创和侮辱,长期处在家庭冷暴力的冰冷氛围中,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分裂症等。

长期遭受冷暴力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性格,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抑郁、焦虑情绪增多,无法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甚至成为冷暴力的传递者。

比如杨芸的母亲“代际遗传”了原生家庭的冷暴力,把自己沦为施虐者,抱怨伴侣、把责任推给对方,将冷战坚持到伴侣去世。

而经历过冷暴力的孩子不敢向往婚姻,择偶观遭受严重影响,比如杨芸“已经没有谈恋爱和结婚的打算”,赵慧曾说出自己“不想结婚”的话。

“我愿意相信对方即使对你冷暴力,对你也依然存在爱,只是他承受着一种压力,无法正面应对,不得不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所以,心理咨询师高爱华建议冷暴力双方不应消极回避,应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双方应该正视问题,加强沟通与交流,或者通过‘正确的吵架’,让负面的情绪得到宣泄。必要时,寻求外援帮助,及时止损,寻求法律帮助或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而冷暴力至今仍未在《反家暴法》中明确,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莹认为,《反家暴法》中对家暴的规定主要是以作为的形式,而冷暴力是不作为的形式,较难认定。

目前,《反家暴法》中对家暴的界定主要包括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对于要不要在其中加入冷暴力这一形式,李莹律师认为还是要深入讨论思考,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将冷暴力认定为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家暴”定义进行泛化,反而会不利于反家暴工作的推动,也会给司法机关等责任部门增加不确定性。“如果对方有具体的行为,比如说打你或恐吓你,那警方可以依法处理;但是你跟警方说对方不理你,那警方如何处理呢?”李莹律师解释。

李莹律师还认为,将冷暴力认定为家庭暴力,也会涉及到对人身自由过度干预的问题。李莹律师举例,如果对方不想说话,那你无法强迫对方开口跟你说话。

除此之外,李莹律师指出,冷暴力这个行为很难量化,“有些人可能你一小会儿不跟他说话,他就可能会觉得受到伤害。”

尽管如此,李莹等律师也注意到冷暴力逐渐成为亲密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她指出在以下情况下,法律还是要介入的。

“对未成年子女没有尽到扶养的义务或者,对老年人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的冷暴力就很有可能涉及到遗弃,你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李莹律师指出。以本文中涉及的杨芸母亲为例,杨芸母亲在“冷战”期间拒绝看望九十岁的老母,根据《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家庭成员应该“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的条款,杨芸母亲的行为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另外,从家庭暴力的实质来看,如果对方以冷暴力实现对对方的控制,并且对对方造成了较严重的精神损害,李莹律师指出,这种情况的冷暴力就需要法律层面的回应。

“我个人不太赞同冷暴力解决问题,它反映的是我们面对争端、面对冲突、面对矛盾的一种回避心态,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直面这些东西。”最后,李莹律师指出,对冷暴力的解决也要看具体问题与相应的法律效果,冷暴力很多时候是双方沟通与交流的问题,因此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也要学会相处,社会层面也应该加强包括反暴力心理辅导、亲密关系沟通辅导等的相关建设。

(文中杨芸、赵慧均为化名)

王浩雄 丁冬  统筹/张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董振杰

相关阅读
四川绵阳:3岁女童被拐38年后终回家团圆
中国新闻网 2024-04-10
四川绵阳:3岁女童被拐38年后终回家团圆
中国新闻网 2024-04-10
遇到校园冷暴力 青少年如何自救
中国青年报 2024-01-07
遇到校园冷暴力,青少年如何自救
中国青年报 2024-01-06
引导“依法带娃”,最高法发布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7
新知|一种试图“消除他人”的暴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30
离婚案开庭 当事人不见踪影 法官一天上门三次解开双方7年“心结”
武汉晚报 2023-06-08
别对低收入者冷暴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