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国故事彰显百年大党使命担当
北京青年报 2021-02-25 07:00

【提要】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建党百年之际,恰是脱贫攻坚交卷之时,时间的巧合,蕴含着一脉相承的使命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我们必将继续书写新的伟大传奇,为共建一个走出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脱贫攻坚艰苦卓绝、成效卓著,是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八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和憧憬。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大别山区……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总书记的不倦足迹,深深印刻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山山水水;总书记的殷殷之情,深深温暖着每一名贫困群众的心窝。八年持续奋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兑现了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生动诠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涓滴成海,众木成林,上下同欲者胜,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全面参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拔穷根、携手奔小康,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显著提升的综合国力,充分展现了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鲜活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脱贫攻坚是天大之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把这件大事办好;只有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创造这样世所罕见的脱贫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建党百年之际,恰是脱贫攻坚交卷之时,时间的巧合,蕴含着一脉相承的使命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我们必将继续书写新的伟大传奇,为共建一个走出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人民日报 2021-11-03
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人民日报 2021-02-26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求是》 2021-02-19
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
人民日报 2020-11-13
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 2020-1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