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高校教学探索“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实践
北京头条APP 2021-02-23 15:00

国家领导人在2016年12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工学类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精神,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为保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探索。

营造“人人讲育人”的“课程思政”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如何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通过“三大工程”逐步推进构建了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

种子工程----树立榜样教师,建设示范课程。学院采用教学研究立项的方式,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种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提出本专业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各教研室联动,从不同角度集中研讨解决。同时,在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比赛,选拔示范课程,树立榜样教师。在这一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统一,重难点专业问题得到了突破,消除了工科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畏难情绪。

苗圃工程----形成专业特点,培育学院氛围。为有效固化“种子”教师的带头作用,学院继续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系列大赛,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展示和课程思政先进党支部评选展示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规范化操作,构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肥沃“苗圃”,形成了党员教师之间、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多重交流的平台。“人人讲育人”的氛围基本形成。

燎原工程----全员推进,全面开花。通过多种渠道将“种子”教师队伍先行取得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进行推广传播,形成了研究-开发-共享-启发-讨论-再研究-再开发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各党支部和工会小组,为全体教职员工搭建答疑解惑的平台,随时随地解决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学与管理领域出现的问题。种子教师在苗圃中带动全体教师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与教学能力,全面实现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

构建“123”的“课程思政”模式

为使课程思政建设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学院探索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123”方法。即找准一个“切入点”;两个“结合”;三个“注重”。

一个“切入点”。为有效解决理工科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初期束手无策的困难局面,通过深入学习国家领导人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刻体会到“中国梦需要科技支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开始。提出了信息技术类专业以“科技强国”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两个“结合”。一是内容结合,即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做到专业知识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条主线,两个内容相互融合,避免两张皮。二是手段结合,即通过案例教学法、互动启发法、习惯养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也可以结合课下交流,环境激发、言传身教等多方式结合开展,避免过度说教,利用好课程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开展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个“注重”。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激发、注重培养、注重感受。“注重激发”是为了避免大而空的说教,注重加强有冲击力、有激发作用的案例建设。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介绍CPU原理时,教师引入了“中芯事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学习斗志和科技报国的决心。“注重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方法与习惯。例如“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开展,通过仪器设备摆放,实验方法和考核要求,恰当引入工匠精神培养和训练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意识、训练方法、养成习惯。“注重感受”则是避免生硬套用思政词汇和说法,注重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和心灵的感受,实现课程思政“如盐入味”,润物无声。

探索“课程-思政-专业-师资一体化建设”的专业思政建设

专业思政建设必须明确专业核心素养的总体思政要求,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专业规定性,搭建共同的思政资源平台。

图1 “课程-思政-专业-师资”一体化建设的专业思政模式

全体专业教师按照课程思政元素的标准,挖掘课程思政内涵,整理与搜集思政案例多媒体资源,通过“思政树平台”提供案例资源的共享。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针对学生特点,选择不重复的案例资源,编写教学主题,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将教学效果、对案例的建议和补充内容在“思政树平台”上记录教学的反馈内容。利用3D、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专业思政树信息化生态系统,将系统建设、多维度信息展示、教学案例建设与管理、案例应用管理及思政建设统计分析等内容集成。创建了基于智慧教育手段的“课程-思政-专业-师资”一体化建设的专业思政模式。

建立“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保障路径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最关键的是“全员”,学院形成了以“全员、全时空、全方位”为顶层设计的保障机制与立体格局。“全员”指全体教师参与、落实;“全时空”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程思政涵盖所有课程的时间轴;“全方位”指覆盖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空间域。具体如图2所示。

图2.顶层设计示意图

制定了《智慧城市学院课程思政实施细则》,各部门制定横到边、纵到底的“区块相连”的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供给互通”的课程思政建设的立体工作格局。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区块连接”示意图

形成学院布置、系部组织,教职工落实,上下联动的机制。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供给互通”示意图

学院结合信息技术工科特点提出“一体两翼多轮驱动”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如图5。提出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智慧IT 智慧人文为两翼”“多轮驱动”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图5 “一体两翼多轮驱动”的“三全育人”体系

在这一机制保障下,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得到了统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氛围全面形成。全体教师在教学中脚踏实地,向下扎根;在理论学习中汲取营养,向上生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观念在学院生根发芽,落地开花,取得实效。(G)

文/张俊玲、吕毅

相关阅读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引入大学课程 探索小初高大一体化思政课程建设新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光明日报 2024-01-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高等教育数字化与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3-12-15
高校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探索实践
中国教育报 2023-06-21
“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在北航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