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中小学已陆续开学。教育部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强调,新学期开学之后,各地要落实好教育部年初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管理措施。
今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的规定。随着春季新学期的开学,社会各界都格外关注教育部的《通知》在新学期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同时到底是该“一刀切”地全面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还是有条件地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这一问题再次进行了重申,提出了“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并且要求学校细化管理措施。这意味着,教育部并没有“一刀切”地严禁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而是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按照有松有紧,松紧有度的原则,对手机进校园的问题进行管理。很显然,这样的理念,比简单的“一刀切”更容易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也就更加有利于之前《通知》的精神得到贯彻落实。
允许学生将手机“有限带入校园”,体现了教育部门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实需求的理念。在当今社会,要想完全禁止中小学生接触手机等电子设备,把他们和各种电子设备彻底隔绝,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允许他们随意使用电子设备,又很容易造成沉迷、上瘾等问题,影响学习和成长。所以更务实的做法,是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客观认识手机等电子设备,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带有强制性、约束性的管理,限制他们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
按照教育部“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原则,学校可以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是可以要求学生把带入校园的手机统一上交老师或学校进行保管,等到周末,或者是节假日、寒暑假,再归还学生。如果学生确实有使用手机的需求,经提出申请,得到老师批准以后,再限时使用。与此同时,则严禁学生偷着把手机带入课堂,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影响到的可能还不止一个学生。这样一来,也就在“不影响学习”和“合理使用”之间实现了某种平衡。
在教育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也肯定了一些地方或学校制定措施,例如设置专门的保管设备,对学生带入学校的手机进行统一保管等。这其实就是对“手机进校园”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手机的使用管理实现了从原来“学生为主”,到现在“学校为主”的转变,让学校和老师掌握了手机管理使用的主动权。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文/苑广阔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