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保护传统村落,需规避“重物质轻人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2-19 16:02

2月14日17时40分,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翁丁村老寨发生严重火灾,老寨几乎全部被烧毁。翁丁村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了原始风貌的佤族部落,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春节前,网络上也有一个很火的话题“为什么北方很少有古镇?”而翁丁村老寨的火灾,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关注。(2月19日《光明日报》)

翁丁村的一把火,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很多困惑和争议给“引爆”了。在传统村镇保护、展示和利用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物质轻人文”的倾向。此前,安徽徽州对古村落进行“公园化”改造,甚至不惜占农田造“石景”,在金属和水泥等现代“景观”上“植”塑料花,非但不是对古村的保护,反而是一种人为的破坏。对历史久远、破旧不堪的古村,进行修复式的保护,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前提是应坚守“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持古村的历史环境,还原文化风貌,保留“乡愁”的记忆。

古村、古址和古建筑等,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它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能够保留下来的古村落,其背后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然而,一些地方重经济、轻文化,不仅毁掉了先贤留下的历史文化之根,也折射出了“乡愁”文化的迷失。特别是,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不惜对古村和古建筑进行毁灭性的拆除,不利于文明的存续。

一些地方热衷于古村“翻新”,源于当今社会物欲观念尘嚣直上,更源于“乡愁”文化的沉沦。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造成人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减弱。精神的物质化和文化的沙漠化,不但影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接受,也反过来影响了历史文化本身。由此表现出来的泛物质化的思潮,以及功利化的浮躁心态,严重削弱了人们对“乡愁”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值得当今社会反思。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有保护体系不够完善,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为此,自2012年开始,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联合开展了传统村落调查工作,摸清我国传统文化家底,并对其进行有效保护。这既是保护传统村落意识的觉醒,更是对“乡愁”文化的回归。具体到各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需要有关部门规避“重物质轻人文”的思想,坚持科学审慎的态度,避免对传统村落带来破坏。

文/汪昌莲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让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不断绽放新光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吉水:传统村落“活态”传承,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新华社 2024-05-27
如何保护利用传统村落 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福建松溪县检察院助力古村落保护
法治日报 2024-04-15
焕发传统村落的时代生机与魅力
光明日报 2023-05-04
塑形铸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新华社 2023-04-30
莫为传统村落强行“穿古装”
经济日报 2023-04-09
怀化187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湖南日报 2023-03-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