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第二届青年职工联谊会活动现场
246所,这是吉林省农安县村级小学(简称村小)的总和,这些村小占据了全县各类学校总数的七成以上,绝对占比的背后,衍射出当地农村对基础教育的巨大需求。
政府部门算的“三笔账”
农安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土地肥沃、农村人口众多,有相当数量的村落远离城镇,学龄儿童家庭一般会选择离家最近的村小就学。
一个矛盾的事实是,部分村小条件相对落后、留不住好老师,间接导致村小办学艰难和生源减少。
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4年,农安县有104所村小因生源数量过少撤并。
这不是农安一地的困局,全国很多村小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城乡区域的界限正成为教育的分水岭,为了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条件更优越的城镇学校就学,但这并不是化解矛盾的两全之策。
当地政府部门曾站在家庭支出、学生成长和政府投入三个角度,分别算过三笔“账”:
农安县某村小新修建的篮球场
据测算,农村子女到城镇上学,一年的交通费、伙食费等日常支出约在4750元到5950元之间,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如果选择走读,多数学生需早上5点起床赶校车,势必影响他们的休息和学习。
如农村生源全部转到城镇,现有学校也无法容纳,如此一来,不仅造成村小大量闲置,政府还需额外投资扩建城镇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和其他基础设施,保守估计这笔投入高达1.8亿元。
全力办好村小,以更长远的思路提升办学质量,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小而优”村小的优势
偏远的地理位置限制了村小的办校规模,却不能制约教学水平。“十三五”期间,农安县实行“温馨村小”政策,从2017年到2019年,三年累计投资1.4亿元用于校园基础建设,此后每年还有持续稳定的投入。
青山口小学距离农安县城70多公里,是农安县最偏远的村小之一,但在校长周立军看来,村小的条件不比附近的中心校差,室外有标准篮球场和排球场,室内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一应俱全,教室配有先进的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农村生源少反而利于推行小班化教学,成为村小独有的优势。
注重纸面成绩的同时,素质教育同样被重视,该村小组织了音体美等社团,开办葫芦丝、篮球等兴趣小组,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当地民间艺人主动来校担任免费的剪纸老师,教授学生传统剪纸技艺。
事实上,农安县推行“温馨村小”政策后,村小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小而优”的特点也越发明显。
比如苇子沟小学自建的温馨菜园、温馨食堂和温馨宿舍,解决了吃住问题;赵家沟小学注重教学质量,学生成绩不逊于城镇学校;黄鱼圈连三坑小学加大投入,新建了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
据统计,农安县现有学生数量超百人的村小4所,最大的一所超过150人,随着生源和规模的增长,部分村小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甚至反超中心校。
尽管不能期望所有村小都能与城镇重点学校比肩,但“温馨村小”政策的确给农村教学带来巨大改变。
农安县青山口小学的葫芦丝兴趣小组
值得一提的是,农安县针对村小面临的问题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包括《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意见》《农安县创建“温馨村小”指导意见》等,涉及保证村小的公用经费、取暖费、师资配置、建立村小划片研修机制等。
当地把创建“温馨村小”列入精准扶贫和幸福农安工程,启动改扩建校舍、操场硬化、优化教育装备、建设校园文化等项目,帮助村小实行小班化教学。同时,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从交通、饮食、住宿、婚恋、研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好老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老家在黑龙江、现在农安县新阳中心小学前进村小任教的吕佳宝,仍记得八年前刚来学校时的情景,当时没有食堂和宿舍,冬天取暖条件差,教室里冷得让人直哆嗦……“温馨村小”政策实行后,食宿和供暖问题一一解决。2018年,她在农安县教育局举办的青年职工联谊会上结识了男朋友,并在当年订了婚。
2018年,长春市将创建“温馨村小”推广到全市层面,列入民生工程和扶贫工程,政府每年除基础设施和装备以外,每校还投入10万元,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同时,建立社会帮扶助学机制,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孩子就学。
截至目前,农安县不仅按期完成了167所县乡村三级“温馨村小”的创建任务,创建成果还被评为吉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1年,农安县将在村小环境建设上深度研究,以安全、舒适、生态、和谐校园建设为重点,建立全县师资共享机制,开发适合农村实际的温馨化、个性化、乡土化校本课程,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督导评估体系。
抛开荣誉层面和校园建设,农安县“温馨村小”的现实意义更在于,它能够化解农村教育不平衡的矛盾,给全国村小建设提供了参考,圆农村孩子的读书梦。
文/高龙安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