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投资界“大佬”增持的利好消息接棒上市银行超预期业绩快报,“吹“起银行板块一轮接一轮上涨的“春风”,但亦有投资者在此时选择了套现“退场”。
2月5日,券商中国记者从香港联交所获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于2日在场内按每股平均价2.66港元减持5986.7万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逾1.59亿港元。
中国银行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当年6月末,社保基金持有的中国银行H股数量达66.85亿股。这意味着,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社保基金已累计减持该行约8.77亿股,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总套现金额约23亿港元(约合19.18亿元人民币)。
“社保基金是纯财务投资者,而非战略投资者,在相对高位减持套现很正常。”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认为,本次社保基金减持对其中国银行H股持仓影响不到0.1%,本次减持更倾向于战术性交易策略调整。“同时,国内经济与企业基本面持续转暖等均利好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社保基金减持行为对银行业及市场影响预计有限。”
7个月内套现约19亿元
港交所披露易最新信息显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2月2日在场内减持5986.7万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超过1.59亿港元。减持完成后,社保基金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的中国银行H股股份数量降至58.08亿股,持有中国银行H股比例也降至6.94%。
而中国银行去年中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社保基金持有的中国银行H股数量达66.85亿股。这意味着,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社保基金已累计减持该行约8.77亿股,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总套现金额约23亿港元(约合19.18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社保基金入股中国银行始于2006年。2006年3月,中国银行引入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耗资100亿元人民币取得该行约85.14亿股。
此后,中国银行在当年6月迅速完成H股发行上市。期间,前述85.14亿股以及汇金公司根据国家规定划转给社保基金的28.03亿股均转换为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至此,社保基金持有的中国银行H股数量达113.18亿股。
2010年上半年,社保开始了对中国银行H股的首轮减持,年初四个月内的减持规模达6.76亿股,套现约27亿港元。
2011年则是社保对中国银行持股变动最大的一年。如果社保基金是在2010年12月按持股比例全额参与该行H股配售(预计耗资25亿元人民币)后再行减持,则社保从该行配售股份上市流通至2011年8月合计减持超过25亿股,涉资约97亿港元。
此后,社保基金又分别在2012年1-2月、2013年1月分别减持8.03亿股、8.39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份,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分别套现约26亿港元、31亿港元。2018年下半年,社保基金继续减持约8.33亿股,套现约29亿港元(约合24.18亿元人民币)。
而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轮减持后,社保基金持有的中国银行H股股份数量已降至58.08亿股,折合市值约153.3亿港元(约合127.87亿元人民币)。
综合估算,入股以来,社保基金已合计减持约65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份,套现约230亿港元(约合191.84亿元人民币)。
两度大手笔减持
实际上,社保基金早前曾两次对传统金融机构标的进行大手笔减持,并引发市场关注。
今年2月2日,中国人保披露的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实施结果公告显示,自2020年7月31日起至2021年1月30日六个月期间,社保基金会通过委托的证券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A股4.78亿股,达到减持计划的54.02%,占公司当前已发行总股本的1.0804%。本次减持价格区间为6.22元/股-7.41元/股,减持总金额为32.24亿元。
彼时,国盛证券曾在研报中表示,由于社保基金的特殊地位,此番减持可能反映管理层对股市态度。结合证监会高调打压场外配资的举措,反映了监管层对股市行稳致远的意志,不希望股市重蹈 2014-2015年“疯牛”、“杠杆牛”的覆辙。
此外,去年7月2日至9月9日,社保基金会也曾大手笔减持交通银行约7.43亿股A股股份,达到计划减持数量的100%,合计套现38.38亿元。
周茂华向记者介绍,机构减持个股一般原因包括:通过调仓换股,战略性调整资产组合结构;短期战术性调整交易策略,高位减持,以便后续再择机买入;还有可能是因为某只股票持仓过重等。
“从此次社保基金减持中行H股来看,更倾向于是战术性交易策略调整。”他表示,“从市场影响看,周五(2月5日)中国银行H股股价收盘仍录得小幅上涨,显示对市场影响也有限。即使加上去年下半年来社保基金的减持量,也只占中国银行H股流通市值不到1.0%。”
前述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对于社保基金减持动作不宜过度解读,社保基金本身是财务投资者,而非战略投资者,有资金使用需求时减持套现很正常。“最近银行股涨了不少,不在高位减持,难道等着低位割肉吗?”他称。
一位投资人士也认为,社保基金本身就具有持股分散的特点,且存在不同的组合基金,并非集中单一投资某一只股票,也正是因为其分散投资的风格,才能促使社保基金形成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能够避免股市波动的不确定风险。
除了社保基金,近期也有其他银行股东进行减持动作。
2月5日晚间,杉杉股份公告称,1月6日至公告当日,该公司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出售了所持有的宁波银行870.88万股,成交金额约3.4亿元。该次出售后,杉杉股份不再持有宁波银行股份。而在不久前,雅戈尔集团也完成了对宁波银行股份的减持计划,共计减持2.96亿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4.94%。此番减持之后,雅戈尔集团仍持有宁波银行8.32%的股份。
银行股到高位了吗?
本周,A股银行板块已连续上涨三日。2月5日,银行股市值单日就上涨2888.47亿元。当日表现中,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在内的6只银行股股价再创新高,截至5日收盘,银行ETF涨幅为3.21%。
从消息面上看,银行板块先后在年初迎来“业绩快报超预期”和“多位投资界大佬增配”的两大利好。
当前十多家上市银行已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在经历了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态势之后,去年全年均实现净利正增长,业绩普遍呈现触底反弹。
伴随着业绩快报披露,被市场称为“巴菲特门徒”的李录、知名私募投资人林园、公募基金谢治宇等先后加仓银行股,也将不少银行个股推到市场“聚光灯”下。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疫情逐渐消退,2021年经济形势向好,这是他们看多银行股的重要原因。不少卖方机构也认为,上市银行基本面将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而持续修复。
“2021年,银行业信用风险缓释长周期将逐渐步入尾期。”中信证券表示,加之外部宏观变量向好和内部盈利状况改善的两重因素,银行估值中枢有望趋势性提升。“同时,内生需求的改善也推高了经济景气度,预计让利政策逐步转向服务实体,行业经营压力下降。”其研报指出。
平安证券认为,支持银行板块上涨的核心逻辑主要有三点:一是经过去年大幅计提信贷成本、夯实了拨备覆盖水平后,银行账面利润有望得到释放;二是宏观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基本面延续修复态势,有益于缓解银行让利实体经济与资产质量的双重压力;三是银行板块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底部。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收盘,银行板块市净率为0.79。
但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银行股的基本面仍存隐忧。前述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上一波支撑银行股上涨的逻辑是上市银行2020年业绩快报超预期,平缓了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顾虑。但“尤其是国有大行承担着扩大信贷、拉动经济的责任,基本面上隐忧仍存”。
亦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银行股存在被低估的情况,但目前来看,有成长性的银行已经“走”出来了。(券商中国)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