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教育焦虑,广大家长最甚,从小学开始,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忧虑不已,直至大学毕业。其次是中小学教师,为升学率,为平时月考终考的班级名次而焦虑。然而,随着儿子上了幼儿园大班,我发现这一现象已经传导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老师的焦虑有时竟超过家长,进而引发家长的焦虑。
今年下半年,儿子上了大班后,明显感觉和中班不一样了。不但读写背算的任务多了,打卡检查的要求也高了。写数字,每天都有任务,今天写到数字几,明天写几行,都非常明确,第二天还要一一检查;背诗、背儿歌,每周都有那么几首,要在微信群里发视频打卡。没有完成的,要点名批评。对于这些新的学习措施,很多家长感觉不习惯,不能按时完成者有之,抱怨者有之。老师可不管这些,该批评的批评,该点名的点名,毫不妥协,说是为了幼小衔接,不得不如此,如有家长不同意,也可以特殊对待。此话一出,那些异议者只得偃旗息鼓。孩子在老师手里,谁敢造次呢!
去年上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开学后最后一个多月,儿子没有去上学,7以内的分成学得踉踉跄跄。我倒是不太着急,着急的是除了我之外的一大家子。我跟他们说,孩子还小,这些知识将来不可能不会,他又是班上最小的,现在不会只是时机未到,过一段时间他肯定都会了,用不着多教。没人相信我的观点,尤其是岳父,当面说服不了我,只好背着我私下教儿子。有时儿子被逼烦了,非常抗拒,就用我的话作挡箭牌:我爸爸说的,现在不会没有关系。岳父非常无奈,忧心忡忡:别的孩子都会了,我们不会,跟不上别人,那可咋办!
国庆节前一个多星期,这位老师调走了,新老师进班。虽是新老师,却有着十几年教龄,辗转任教过多个幼儿园,更关键的,是教学风格比前一位老师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过之”,是更强调幼小衔接的教学,以数学和识字为主。具体来说,先让学生背会10以内分成,每天都要在群里发视频打卡。识字方面,将每周一个绘本故事里的主要汉字制成字卡,让小孩子一一识读。
到了国庆节长假,依然每天都有数学作业,还要在微信群里打卡。终于,有一个家长忍无可忍了,直接向老师“开炮”:天天学数字,天天打卡,国庆8天放假,7天布置作业,还每天分开布置!这是素质教育?还有家长抱怨:假期在外游玩,还得找地方写作业,扰乱游玩心情。
老师倒是心平气和,将其孩子在小学二年级班级群里的微信截图发出来,里面内容有直接点名某某家长孩子哪方面作业没有完成,表明小学老师每天逼得有多紧,幼儿园不跟上,到了小学会很难适应,并说了这番话:“咱们这代的父母是很累的,不是我们想让孩子学习,而是社会逼着学习,小学逼着学习——请家长、群里直接点名、孩子被骂,真的操碎父母的心。”
这一次争论之后,家长无话可说,只得认同老师的教学模式,每天打卡、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呢。此后,学习内容由分成变成10以内加减法,天天操练,近乎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模式了。而我儿子,开学一个多月后,终于跟上节奏,数学作业基本都能做对,家里人也不再天天聒噪,要我多给儿子补习。家庭内部的焦虑暂时休眠。当然,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元旦前夕,一场大雪如约而至。儿子从幼儿园回家,对外公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外公问:“什么好消息?是不是数学又考了100分?”儿子回答:“错!考100分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下雪了!”是的,下雪比100分更重要!但是,有多少人会真正认同孩子的观点,并付诸实践呢?
前段时间,国家专门发文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教学。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教学方式,既是不懂教学规律的体现,又是教育焦虑使然,因为中小学严酷的竞争促使起跑线不得不向幼儿园延伸,只有多教一些小学的知识,才能领先他人,实现超车。但是,家长焦虑也就罢了,幼儿园教师,完全没必要火上浇油,加剧焦虑传导。
作者/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教师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