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周年,八大竞赛场馆完成制冰造雪
北京日报 2021-02-05 10:13

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只有一年的时间。市重大项目办昨天介绍,北京赛区、延庆赛区8个竞赛场馆制冰、造雪工作全面完成,具备测试比赛条件。这也意味着,北京冬奥会筹办由建设阶段转入测试、运行阶段。

首都体育馆完成制冰工作,工作人员在进行冰面周边防护垫安装等收尾工作  本报记者 饶强摄

7块场地制冰“零排放”

去年底,两大赛区全部竞赛场馆实现完工。其中,北京赛区共计6个竞赛场馆,包括5个冰上和1个雪上项目竞赛场馆。截至目前,这些场馆制冰造雪工作全部完成。

“所有冰上竞赛场馆全部采用环保型制冷剂制冰,北京将成为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使用新型环保制冷剂制冰的主办城市。”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北京赛区共有7块比赛、训练场地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载体的新技术完成制冰。相较于传统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制冰安全节能、温控精确,排放几乎接近于零。

作为首个完成二氧化碳制冰的竞赛场馆,首都体育馆正在依托一流的冰面,借助声、光、电技术努力打造“最美的冰”。赛时,这座历史悠久的体育馆将以新面貌迎接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国家速滑馆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一次性完成1.2万平方米制冰工作,亚洲最大的冰面亮相,“最快的冰”已具备测试比赛条件。

国家游泳中心完成了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再由“冰立方”转换回“水立方”的全过程测试。五棵松体育馆完成场地制冰与制冰设备的测试工作,并具备办赛条件。国家体育馆冰球比赛场地冰面状况及制冷机组运转良好,冰面质量已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首钢滑雪大跳台于2019年底完成造雪,并成功举办“沸雪”世界杯赛事。

位于小海陀崇山峻岭中的延庆赛区,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2个竞赛场馆。整个赛区2020年底全面完工并完成造雪工作,赛道均一次性通过国际认证,相关测试活动即将展开。

8个非竞赛场馆今年完工

由北京市负责筹建的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冬奥场馆特色鲜明。“北京冬奥会已经全部开始使用来自张家口的风电、太阳能电力,将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透露。

丁建明透露,截至目前,由北京市负责建设的57项冬奥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已完工49项。2021年,承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主媒体中心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北京颁奖广场等剩余8个非竞赛场馆项目也将全部完工。

赛后利用同步建设

可持续也成为冬奥场馆建设的鲜明特点。北京冬奥会大量使用2008年夏季奥运会比赛场地,改造为冬季奥运会比赛场馆。同时,所有竞赛场馆因为北京冬奥会全部具备了冬季与夏季比赛功能,场地可以按照需求随时进行转换。

新建场馆也在建设初期就将赛后利用和赛事需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面赛后可以同时接纳2000人以上的市民,同时开展所有冰上体育项目。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将打造成为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广场。延庆赛区计划将建设中的施工临时道路改造成为长达5公里的大众雪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设计建设了大众体验赛道。

延伸阅读:

揭秘 光滑如镜冰状雪赛道如何铺就

零下20℃以下,风速达到每秒30米,在普通人正常站立都非常困难的陡峭赛道上,有一群人不仅要穿梭滑行,还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协同配合打磨冰状雪赛道。高山滑雪项目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冰状雪的制造可谓是铸造这一明珠的基石。近日记者来到冬奥延庆赛区,探访光滑如镜的冰状雪赛道如何铺就。

过去3年,在北京冬奥组委领导下,延庆赛区建设运营方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培养出国内唯一一支对标国际赛事的山地运行保障团队,主要负责高山滑雪中心的造雪压雪、山地救援、安全防护、索道运行等任务。这支团队目前有120余人。

“国际高山滑雪比赛用的冰状雪赛道不同于大众雪场,需要通过注水才能达到标准。”北控京奥高山滑雪中心山地运行经理吴高胜告诉记者,注水板结一定时间后水分会下沉,再由人工一遍一遍地清除直至形成光滑的雪道,才符合赛事要求,因此这个过程需要“精耕细作”。

冰状雪赛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冰状雪竞速赛道,另一种是冰状雪竞技赛道。在制作竞速赛道时,压雪车要先把雪道翻开,将雪块破碎、雪面疏松后进行注水,再通过反复翻压将湿雪压均匀。在确保赛道范围内冰状雪层厚度一致并且没有大的孔洞之后,再迅速将赛道压平,雪层就会自下而上形成一层“冰壳”。随后再由赛道工作人员通过滑雪板侧滑的方式铲去上面的浮雪,修整后的赛道看上去光滑如镜。

与竞速冰状雪赛道浇水方式不同,竞技赛道采用的是注水器注水方式。在雪道经过初步压雪平整后,需要对雪层含水量初步评估,按照国际雪联要求的赛道标准调整好注水设备后,注水正式开始。

整个注水过程需要10至20人的团队配合,使用一种独特的“Z”字型注水器,可以保证整条雪道均匀注水。“不仅要保证雪道中每立方米的雪含水量相同,同时还需要每次移动的距离保持相同,这样才能保证整条雪道的硬度相同、雪况一致。”吴高胜说,这一点尤为关键。

2021年2月,经过北控高山运行团队的精心打磨塑形后,坚硬光滑的冰状雪赛道即将揭开神秘面纱,这对运动员来说将是一场更具难度的挑战。而对运行团队成员来说,新的挑战也等待着他们,冰状雪赛道后续维护工作也已悄然开始。

保障 冬奥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建成

近日,冬奥气象中心召开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气象服务保障动员部署会,全面检查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准备情况,部署相约北京系列赛事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北京市气象局介绍,目前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和分钟级、百米级的预报服务系统已建成,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将在今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接受检验。

记者了解到,以冬奥赛场为核心,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建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实现了超精细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以科技部科技冬奥项目为重点,开展冬奥气象预测保障关键技术研究,聚焦“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要求,建成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建立从短时临近(0-1小时)到延伸期(30天)的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人工智能技术在冬奥核心区风力预报中发挥作用。实施“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来自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大学和社会企业的22家单位在冬奥天气预报大舞台上同台竞技,取长补短,合力保障冬奥。

此外,冬奥气象综合可视化系统、多维度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现场气象服务系统、中国天气网冬奥气象服务网站、雪务专项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等完成试用版建设,并在前期多项赛事气象服务保障中得到应用。建成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为枢纽,辐射北京、河北,支撑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三大赛区的信息网络。建成“专网+云端”中央气象台、北京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及三大赛区现场多点灵活的视频会商系统。建成异地实时备份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整体性能大幅提升。

目前,以北京和河北气象部门为主体,从国家气象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抽调业务骨干人员组成冬奥气象服务团队正分别在三大赛区进行冬训,积累冬奥气象服务保障经验。

编辑/

相关阅读
科普 | 冬奥会人工造雪为何受宠?
天津科普说 2022-02-11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天冲刺 这一系列测试赛不简单
人民网 2021-12-16
瞰冬奥 | 首钢滑雪大跳台进入冬奥造雪倒计时
新华网 2021-12-09
瞰冬奥 | 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为何越来越依靠人工造雪
新华社 2021-12-03
瞰冬奥 | 北京冬奥会赛时造雪启动 预计明年1月完成
中新网 2021-1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