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克利德斯·达·库尼亚是一位小说家、诗人、新闻记者、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种族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土木工程师和军官。他创作的巨著《腹地》被誉为“巴西民族主义的圣经”。
1866年1月20日,欧克利德斯·达·库尼亚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坎塔加洛镇。3岁丧母,后被寄养在亲戚家。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库尼亚报名了军校。他是民主思想坚定的拥护者,曾跟同学一起创办名为《民主》的刊物。
1896年10月,巴西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卡奴杜斯农民起义。政府多次派军镇压起义农民,库尼亚以战地记者的身份随军队赶往前线。
卡奴杜斯是巴西腹地一个贫穷的小镇,与气候温润、富裕发达的沿海地区不同,这里自然环境恶劣,经常受干旱的侵袭。居民多是土著人或混血人种,未接受过教育,与世隔绝,生活贫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名叫安东尼奥的人来到小镇宣传原始基督教义,当地人民急切需要宗教作为精神慰藉,因此对这位“劝世主”十分拥护。安东尼奥在当地建立了一个近似原始公社的聚集地,向追随者们宣称将有一个救世主降临帮他们脱离穷困,并由此发动了起义。当局以“复辟帝制”的罪名多次派兵镇压,最终将这座小镇上所有房屋夷为平地,并杀掉了大部分居民。(《拉丁美洲小说史》,朱景东、孙成敖 著)
然而,作为随行记者的库尼亚发现,这并非是他曾经认为的消灭复辟势力的正义战争,而是一场文明军队对落后居民的屠杀。他认为这场血腥镇压是“政府的疯狂之举”,是“巴西历史上的一大污点”。为了还原真相,他花了大量时间实地考察和搜寻资料,写出了《腹地》这部巨著。
《腹地》由《土地》《人民》和《斗争》三部分组成。《土地》介绍了整个巴西尤其是东北腹地的地形、地质、动植物等自然环境。《人民》则介绍了腹地的人种构成、习俗等,并将巴西不同地区居民进行了比较。作家指出,发达的沿海地区和落后的腹地相互对立,差异明显。而卡奴杜斯农民起义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种不平衡。《斗争》则记录了政府军对起义农民残忍血腥的镇压,以及起义者绝望英勇的反抗(《拉丁美洲文学史》,赵德明等著)。作者立场鲜明,认为过错并不在农民,政府对贫困地区不闻不问,只是粗暴地镇压起义,这才是真正的“罪恶”。
1909年8月15日,43岁的作家因怀疑妻子外遇而与人发生争执,意外中枪而死。
选段赏读
让我们结束这本书吧。
卡奴杜斯并没有投降。它坚持到最后一个人,这是史无前例的。它的的确确是一寸土一寸土地被征服了的。它在10月5日将近黄昏的时分陷落了——最后几个保卫者倒了下来,每个人都已奄奄一息。他们一共只有四个人:一个老人,两个成年人和一个孩子,面对着一支有五千兵士的军队的猛烈攻击。
最后一段的情况这里不描写了。我们不能描写。我们所讲的这个故事,自始至终是激动人心的,悲伤凄惨的,因此我们只得支支吾吾地毫无光彩地把它结束。我们好像是攀登上高山的人。山巅上,一片新的广阔的景色展开在眼前,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头昏目眩。(《腹地》贝金 译)
撰稿:Emma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