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9200多万,死亡人数突破200万例。从2020年12月14日至今,全球至少已出现7种变异新冠病毒,并蔓延到了70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从目前新冠病毒传播及更多变种病毒流窜的情况看,今年的疫情可能还会严峻。
面对严峻的疫情,多国新冠病毒疫苗陆续投产接种,为全球抗疫带来希望。1月13日,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走向”论坛上,世界银行代理副行长阿伊汗-高斯(M.AyhanKose)在线解读《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预测,基于对新冠疫苗将广泛推广使用的预估,全球经济预计在2021年增长4%。
目前全球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或即将开始疫苗接种,目前接种人数还比较有限。同时,疫苗产能不足及其对储存、运输的高要求等也使尽快推进疫苗广泛接种面临挑战。据《洛杉矶时报》测算,要战胜疫情,需要全球80%的人口接种疫苗,鉴于目前疫苗都需要注射两针,总计需要120亿剂,按照目前各公司的产能,需要到2024年才能实现接种目标。疫苗储存对温度要求高,有的国家可能没有满足疫苗储存条件的冷链。国际物流巨头敦豪(DHL)与麦肯锡公司曾联合发布一份白皮书,预计新冠疫苗问世后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将超过100亿剂,这需要约20万次托盘装运、约1500万次冷却箱运送以及约1.5万架次航班运输,任务艰巨。而且,多种变异病毒的出现及传播也对疫苗有效性及后续研发提出了新挑战。
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方阵,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数量在世卫组织注册疫苗中位居首位。作为较早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中国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以多种形式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包括捐赠和无偿援助。更好应对全球疫苗研发配置挑战,需推动大国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国际抗疫合作,以更高效地协调推动疫苗生产及分配等。
首先,中美欧可推动建立全球抗疫基金,并与世卫组织尽快召开全球疫苗峰会,就疫苗生产分配及储存运输等达成合作。当前,美欧仍深陷疫情反复危机,拜登政府即将上任为中美欧合作抗疫带来新契机。可推动建立全球抗疫基金,鼓励各国政府及大型企业等捐款,从而为世卫组织协调下国际抗疫合作及日后预防全球大流行病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中美欧可在世卫组织协调下尽快召开全球疫苗峰会,商议协作疫苗研发产销及分捐等,在世界卫生组织统筹下为欠发达国家疫情防控提供更多资金、物资、技术及人员支持。
其次,全球疫苗生产相关企业行业可在世卫组织等协调组织下召开全球企业支持抗疫大会。相关企业界应保证疫苗质量可靠、价格公道,并就疫苗研发生产、运输分配及捐助接种等进行相互间及与政府、医疗机构等之间的协同配合,以提高疫苗生产分配效率及公平性。甚至可考虑由世卫组织或联合国等对在全球合作抗疫中贡献卓越的企业、组织及个人等颁发纪念奖章。
第三,全球相关高校、医疗研发中心及智库等在疫情期间可定期召开广范围、高规格国际抗疫医学技术交流峰会,就国际抗疫最新问题、最新进展等增进信息交流及技术研究合作。国际相关高校、医疗研发中心及智库等当充分发挥研究优势,扩大问题视阈,以整合性而非碎片化思维为尽早战胜新冠疫情并防止类似危机提供技术支持及政策建议。
第四,老年人作为高风险人群应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优先考虑,同时我国可在全国范围尤其是中高风险区内尽早推动民众普遍接种。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易感人群及高危人群,老年新冠患者死亡率也最高,因此对新冠疫苗防护需求更为迫切。在欧美等地,老年人和医护人员一样为优先接种人群。我国此前新冠疫苗接种年龄要求在18岁至59岁之间,随着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疫苗供应量的增加等,中国会把疫苗接种目标人群扩大到更多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老年人,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在这场疫苗与病毒的博弈中,疫情反复及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使2021年国际抗疫形势依然严峻。病毒在迅速传播变异,疫苗接种也当加倍提速。在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的同时,国际社会就疫苗研发生产及分配接种等增进合作是推进国际抗疫尽早取得胜利的必要举措。
文/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