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阻断新冠病毒“物传人”分几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1-08 17:05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新冠病毒“物传人”并不新鲜。但在当前的中国,因疫情多点散发,加之寒潮大举来袭,阻断病毒“物传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

“冬季会加剧新冠病毒的传播。”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孙铁英对中新社记者说,秋冬季原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季,格外需要注意物品、环境被病毒污染。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曹玮也对本社记者表示,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不是特别怕冷”,冬季低温确实有可能影响到病毒的潜伏与传播。

已有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在冷冻条件下可长期存活。近期,从山东青岛在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到国内多地通报发现汽车零部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一时间,人们谈“物”色变。

多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指出新的传播链可能带来危险,但不必恐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新冠病毒“物传人”现象不会改变国家对疫情总体的把控能力。尽管有“冷链传人”,但没有出现食用冻肉、海鲜而感染的病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说,因采购或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引发感染的风险非常低。

吴尊友进一步解释,“环境传人”或说是“物传人”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品污染较重;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他说,国内在冷链食品或外包装中检出的核酸阳性,绝大多数属于污染轻的。针对多地查出的汽车零部件外包装核酸检测阳性,他说污染量比较小,不会造成普通民众感染。

究竟如何阻断新冠病毒“物传人”?综合各方研判至少分为“三步走”。

——对“物”,除警惕冷链食品运输,也需要加大防范冬季里货物运输导致的疫情传播。

中国官方此前已发布《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提出在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消毒对新冠病毒的杀灭作用。另据公开报道,出现汽车零部件外包装核酸检测阳性的多个城市均已对工业园区、经营场所等地进行相应的消毒及检测工作。

由于冬季低温造成非冷链趋于“冷链”效果,吴尊友建议国内进口非冷链也按冷链标准管理,同时坚持货品采样检测。不过,他认为现阶段国内物流没有必要采取国外进口物品相同的管理措施。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对媒体说,及时发现并明确传染源,对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可阻断疫情进一步扩散。

——从业者长期反复接触或被污染的物品,亟需在人与物之间建立“屏障”,阻断传播。

已出现的数起货物样本阳性,其根源是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戴姆勒东北亚零部件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配件中心的一名确诊员工带病工作,病毒附着在汽车零部件表面。专家据此重申“人员定期筛查”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多地正在开展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这些重点人群中有涉及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有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陆家海提醒说因疫苗上市时间尚短,从业者仍需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对更多人来说,万变不离其宗,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按时通风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常规动作以外,上述专家也根据“物传人”新情况给出防护建议。比如,消费者应谨慎选购进口冷链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冷冻食品。又如,接收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包裹和货物时,应使用足够浓度的酒精对外包装进行擦拭消毒,但需注意达到消毒剂量和酒精作用时间。

孙铁英医生还特别提到要提防垃圾造成的污染。她说,要重视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大小便等污染物,患者接触过的地方、产生的气溶胶等仍是传播源头,防止“物传人”归根到底“防的还是人”。

有评论指出,“物传人”再度提醒人们切勿低估疫情传播的复杂性、未知性、不确定性,不可放过任何环节的风险点。同时,无论“防人”还是“防物”,都要坚持科学防控之道。(中新社记者 张素 朱晨曦)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核酸检测
国家卫健委网站 2022-07-12
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有多大?如何防范?
长春疾控 2022-01-25
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有多大?如何防范?专家详解
长春疾控 2022-01-24
怎么买?如何安全消杀?“物传人”可能性如何应对?——三问“海淘”采购风险
新华社 2022-01-23
国家卫健委回应新冠病毒物传人:不是主要传播途径但也不排除
中国网 2022-0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