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用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这句台词来形容当下火热的盲盒文化,似乎再贴切不过。
日前,“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上市了,国内火热的盲盒文化席卷的不仅是玩具品牌,传统的餐饮、家居、电子产品品牌都没有错过这波热度。
盲盒模式并非泡泡玛特首创,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这种有“抽奖”属性的销售风格已经吸引了不少玩家。作为众多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精灵宝可梦早在1996年就开始发行“集换式卡牌”,日本任天堂公司将皮卡丘、小火龙、杰尼龟等大家熟知的宝可梦形象印刷成卡牌发售,让玩家们趋之若鹜。每一份卡包都是不透明的,内有固定数量的随机卡牌,有基础款,也有限定款。爱好者们一般先定一个集齐基础卡的“小目标”,然后再升级目标收集限定款。
2020年7月,小黄人再度携手麦当劳,推出小黄人盲盒系列,全套70款,同以往一样,只送不卖,每买一份“儿童乐园餐”就能收藏一个小黄人盲盒。盲盒的玩具造型可是贯穿各个时代、各个职业,包括原始人、海盗、士兵、吉他手、拳击运动员等等。大眼仔盲盒包装,加上里面的小公仔,不知道让多少成年人吃下了一份份的儿童餐。
2020年8月,借着小米十周年之际,小米推出了“来自未来的朋友系列”纪念盲盒公仔,主角是米兔,共9款造型,全系列是一个关于探索的故事。一艘来自未来的星际战舰“一往无前号”上有9位船员,身怀绝技、各司其职,穿梭于星系之间,一起探寻未知的世界。
2020年12月,宜家推出了比约小熊圣诞限量盲盒,玩偶来自宜家经典毛绒玩具比约熊。作为家居品牌,宜家的盲盒也有实用属性,包括4款小熊和1款隐藏款在内的5个造型分别是:笔插款、便签款、瓶塞款、礼盒款,以及钥匙扣,而且只要在门店消费满一定数额就可以免费获得,不需要额外花钱购买。
星巴克的杯子走红的同时,也推出了不少周边玩具。今年的圣诞盲盒系列以星巴克小熊为主角,打扮成圣诞老人、麋鹿、雪人等各种造型,憨态可掬。不过,星巴克同期推出的“盲袋”就遇到吐槽声一片,网络上一段消费者拆星巴克盲袋的热门视频显示,三个价值358元的盲袋内,放着一模一样的“过气”商品,让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开惊喜还是清库存?
除了玩偶,与潮玩实在“不搭边”的品牌也会在盲盒的内容上做文章,比如旺仔牛奶继2019年推出56个民族罐刷屏之后,今年又一口气推出了25个职业罐。既有厨师、发型师、科学家和老师等常规大众职业,还有电竞选手、饲养员和包租公等隐藏的小众职业。而今锦上生鲜盲盒则在直播活动中开启了抽奖送生鲜盲盒的福利,盲盒内藏有小龙虾、花椒鸡或馋嘴牛蛙,吃到什么全看“手气”。这些跨界新产品也帮商家收获了不少人气。
不过,随着泡泡玛特的上市,盲盒模式引发的争议再度引发关注。由于玩家需不断开盒碰运气,才有极小的概率收到隐藏款,导致囤积了大量重复的款式,而隐藏款因为稀缺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在二手平台价格可能被炒到数千元一个。“工业流水线产品”却被炒出天价,理智的用户称之为“智商税”。所以,买盲盒有乐趣,也需要理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斯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