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量突破8559.5亿元、新增12个新品种及32个期货期权做市品种、成立4只公募商品期货ETF基金、机构客户数达到5.74万户……
这是2020年期货市场取得的“成绩单”。新冠疫情暴发后,企业避险需求上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新品种上市步伐加快,我国重要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得到提高,市场运行质量也不断提升。
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6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评价道:“2020年我国期货市场在许多方面的进展令人鼓舞。”
成就已为过往。站在期货市场30周年的节点上,期货市场将重新出发,在多方面进一步完善:期货行业盼望已久的期货法,即将进入一读;生猪期货将于2021年1月8日上市;新设期货交易所工作进入尾声,商品指数公司即将开业……
品种创新与制度改革加速推进
今年,期货市场资金量和成交持仓量均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我国期货市场资金量突破8559.5亿元,同比增长55.2%;1-11月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达到53.8亿手和382.5万亿元,同比增长50.4%和45.5%。
同时,今年新品种的上市步伐加快,全年共上市12个新品种。截至11月底,我国期货和期权品种共有90个,其中国际化品种6个,为广大实体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而推广做市机制也是今年发力的重点之一,全年新增32个期货期权做市品种,目前已实施做市制度的期货期权品种总数达到65个。做市品种的流动性和活跃合约连续性显著提升。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成绩斐然,但在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规则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方星海在会上提到了多项重磅举措。
期货法即将进入一读的新进展,无疑是令业界期待已久的大事。“期货法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大法,将从法律层面对我国期货市场的改革开放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法律地位,明确期货市场基础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明确对场外市场的监管;对市场准入、投资者保护和对外开放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以及跨境监管提供法制保障。”方星海指出。
推动新品种上市是持续的发力方向之一。据悉,生猪期货将于明年1月8日上市,这是我国农牧业和期货界的一件大事。同时,天然气、成品油、花生、30年国债期货期权等品种的上市工作,商品指数和商品指数期货期权品种研发和上市工作也在加快推进。
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鲁东升在会上表示,将全力做好花生、鸡肉、钢坯、烧碱、PX(对二甲苯)、瓶片等品种的研发上市准备,深化马铃薯、葵花籽、大蒜、水泥、丙烯等新品种的研发,加大电力、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商品指数研发力度,实现成熟品种的期权全覆盖,深化远期交易、互换业务,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衍生产品体系。
在继续扩大市场主体供给方面,方星海透露,今年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诞生,多年未有的新设期货公司已经获批,新设期货交易所工作进入尾声,商品指数公司即将开业,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已获准参与国债期货市场。
中介机构类型也将进一步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贸易企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场外衍生品风险管理服务,互换、远期、场外期权等业务的开展,极大地满足了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个性化需求。期货业协会将积极把具有衍生品服务功能和能力的机构吸纳为会员,给予他们应有的身份,培养其成为衍生品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
衍生品市场建设初具成效
今年,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实体经济空间不断扩展。
“场内期权的丰富为场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对冲工具。”方星海指出,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仓单交易、基差贸易、商品互换等场外期现结合业务平台相继上线,对场内工具形成有益补充,形成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了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效拓展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空间。
同时,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牵头建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近日获得了FSB(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认证,成为我国首个正式获得FSB认证的报告库,这将对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上述会议上,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席志勇表示:“今年的期货市场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期货衍生品市场在管理风险方面大有作为,也应该有所作为。”在他看来,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期货市场基于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两大基本功能要更加明确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依靠技术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未来,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重点工作之一。方星海表示,现代资本市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级发行、二级流通和三级风险管理”为特征的层次体系,进行风险管理的衍生品市场主要是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分割、转移和再分配,优化市场风险承载结构。
“十四五规划要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我国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直接融资市场。这个市场需要个股、股指、利率、汇率、信用类期货期权等场内外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完成风险管理。”方星海说。
市场主体不断丰富
当前,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场机构客户数达到5.74万户,机构持仓、成交量分别占全市场的55.59%和37.4%,同比增长38%和98.6%,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2.01倍和2.49倍。
此外,今年有4只公募商品期货ETF基金成立,虽然目前规模还不大,但与股票、债券等资产形成互补,填补了公募基金大类资产配置当中的空白。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8185只私募基金和1621只资管产品投资场内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资金规模分别为1.03万亿元和142亿元。
“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破除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交易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多国企、上市公司等实体企业,以及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基本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优化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方星海指出。
重要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提高
“国际化”是今年期货市场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词。
一方面,对外开放品种增加,开放路径更加多元。“上半年,低硫燃料油期货同步对外开放上市;一个月前,上海国际铜期货上市;下周,棕榈油期货也要向境外投资者开放。”方星海进一步表示,我国对外开放期货品种将达到7个。通过跨境商品期货ETF、结算价授权、推出结算价交易指令等方式,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参与度稳步提升,我国重要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得到提高。2018年,原油期货的上市标志着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而2020年前10个月,上海原油期货境外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近18%,日均持仓占比近25%;原油期货累计完成交割7932万桶,同比增长4.15倍,在低油价时期,有效地扩大了我国原油商业储备,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上海原油期货复出口业务落地后,使用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定价的原油转运出口至韩国、新加坡等地区,进一步彰显了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在东北亚区域的价格影响力。”方星海指出。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在会上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重要商品的价格影响力,重点打造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他表示,将加快构建完善的能源衍生品体系,尽快推出原油期权,抓紧研发上市成品油、天然气等期货产品,以交割制度为抓手,实现低硫燃油跨境交收,探索形成创新的交割模式,逐步扩大到其它产品;在橡胶产品序列20号胶方面,与6家境内外天然橡胶上中下游企业签订协议,采用20号胶期货价格作为采购供应的定价基准,进一步增强20号胶等橡胶产品序列的全球综合服务能力。
市场越开放,越便于投资者参与,参与者越多,市场的竞争力才越强。方星海表示,将继续扩大特定开放品种范围,拓宽市场开放模式;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制度规则与国际市场的深层次对接,以更高效、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规则体系,更多地引入境外成熟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通过双向开放,期货行业要为我国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大宗原材料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 何思)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