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北京市非遗项目,这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韵大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2-14 11:44

11月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京韵大鼓(少白派)赫然在列。那么这一非遗项目现在发展现状怎样?在传承过程中,有哪些特色和优势需要保持?在守正创新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对此,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于12月6日采访了少白派传承人白慧谦、陈秀敏以及申遗传承单位石景山区文化馆,虽然少白派的辉煌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但是他们的努力,让观众知道现在还有人在传唱少白派。

微信图片_20201214112248小图.jpg

教学:手把手教学生捆指甲定弦弹挑基本功

今年17岁的苏帅文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鼓曲专业学生。他最近在白慧谦老师指导下,学习京韵大鼓少白派代表曲目《七星灯》。

“这个曲目我已经学了前两唱段,讲得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求寿的故事。《七星灯》有少白派的特色,音乐优美,伴奏要掌握京韵大鼓的基本伴奏与随腔伴奏。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节奏速度不好掌握,需要有丰富的伴奏经验才可以驾驭。”苏帅文说道。

他还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正因为京韵大鼓少白派这门技艺不太好掌握,所以早在四年前就跟着白慧谦苦练基本功。白老师从最基础的单弦乐理知识讲起,如何捆指甲,定弦,弹挑基本功等等。直到他上手后,白慧谦又教他单弦、京韵、梅花大鼓等多曲种的伴奏。

微信图片_20201214112454.jpg

资料图 白慧谦供图

“这其中就有白老师叫我的京韵大鼓《大过门》,还有单弦的一个曲牌《南城调》。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疑惑和不解,我就随时在微信中向白老师发信息提问,他总是很耐心地给予解答。”

有时候在白慧谦家下了课,已是夜幕降临掌灯时分,白慧谦的爱人支文英就给他做点饭菜,走的时候还给他手里塞个苹果。苏帅文称,白慧谦老师真是拿他当自家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

除了给像苏帅文一样的戏曲学院的学生传授技艺,白慧谦还到石景山文化馆、回龙观的一些小学里给鼓曲爱好者授课。他还在家里辅导外孙张鼎程学习京韵大鼓(少白派)。“我要让他脑子里有这些东西,他将来不一定干这行,但是必须要懂这些技艺,这才不枉做少白派后人。”

微信图片_20201214112309小图.jpg

追忆:三弦琴轴上挂装满沙土的罐头盒来锻炼臂力

在给学生传授技艺的同时,白慧谦也讲京韵大鼓少白派的发展史。京韵大鼓是北京民间说唱艺术的一个主要曲种,形成于清末,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京韵大鼓从河北省河间府的木板大鼓演变而来。木板大鼓流入北京地区至少有200多年历史。

民国时期,京韵大鼓有刘(刘宝全)、白(白云鹏)、张(张小轩)三派。1917年,白慧谦的大伯父白凤岩为当年正在鼎盛时期的刘宝全演唱的京韵大鼓用三弦伴奏;三伯父白凤鸣则先跟着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学会运用气口和板身,十四岁正式拜刘宝全为师。接着又向兄长白凤岩学习掌握声韵和唱腔。就这样,兄弟俩潜心钻研,改革创新京韵大鼓,在刘宝全传授给他们的20多段鼓曲的基础上,两人又创造了十多段新的京韵大鼓,如《击鼓骂曹》《红梅阁》《七星灯》《狸猫换太子》《建文帝出家》《马失前蹄》等等,为区别白(白云鹏)派,而称“少白派京韵大鼓”。

白慧谦的父亲白奉霖是“少白派”家族第五胞弟,也是少白派的第二代传人。解放后他参军,打破了京韵大鼓“少白派”传统的家族式传承规矩,在部队开办起了培训班,培养京韵大鼓学员,徒弟有王玉兰、陈秀敏、刘建云、刘希川、关键、志书嬿、李岩等人。

“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对少白派京韵大鼓耳濡目染。1960年8月份,13岁的我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那时团长正是我的三伯父白凤鸣,艺术指导是我的大伯父、著名的三弦圣手白凤岩,他给我开蒙,教我弹奏三弦,非常严格地在三个琴轴上各挂一个装满沙土的罐头盒,就这样增加琴头的重量来锻炼我的臂力。如此重负下,我托着三弦不到五六分钟,胳膊就酸困的难受,伯父却让我咬牙继续坚持下去。”白慧谦坦言道。

1607917114(1).png

三弦圣手白凤岩 图源/网络

基本功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没有一定的基础,将表现不出任何东西来。白慧谦的臂力得到锻炼,他托三弦的姿势越来越稳重,这终于让他体验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白慧谦登堂入室,跟父亲白奉霖学了《七星灯》《马失前蹄》《狸猫换太子》等少白派京韵大鼓伴奏,父亲还教会了他新梅花大鼓的弹法。

申遗:少白派为京韵大鼓声腔拓宽了道路 获市区两级非遗项目

谈到京韵大鼓(少白派)的一些特点,白慧谦表示,它在旋律上是很难掌握的,有说有唱,所以在传承过程中受到局限性;再有一个问题,它的伴奏上又和其他曲种不同,曲调苍凉悲壮,低回婉转,用的半音比较多,即行内人所说的凡字腔,这个得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在石景山区文化馆负责非遗项目的王春梅看来,正是京韵大鼓(少白派)的上述风格特点,为京韵大鼓声腔拓宽了道路,给鼓坛上留下了一批新风格的精品曲目,易于传世,于是在2009年将其申报为石景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年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北京市级非遗项目。

“现在曲艺行业整体的环境都不太景气,很多时候,想学的人,跟我们想教的人对不上口。所以从我们保护单位来说,要做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安排,包括项目经费和人才培养等,真正落实起来也是很困难的。”王春梅说道。

微信图片_20201214112508.jpg

在台湾演出时与张学良合影 白慧谦供图

对于京韵大鼓少白派被北京市文旅局评定为非遗项目,白慧谦认为这既是对这一传统曲艺的弘扬和肯定,也说明了传承迫在眉睫,好在石景山非遗中心领导非常的重视,在鲁谷社区设置了京韵大鼓少白派传承基地,将这一非遗项目宣传推广,在该社区培训了众多的曲艺爱好者。  

传承:让观众知道现在还有人在唱少白派 一点点培养曲艺迷兴趣

眼下,退休在家的他也还在不遗余力地整理京韵大鼓(少白派)曲目,由他所编写的少白派新书将在明年初问世,向读者讲述少白派的过往历史。

采访中,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少白派第二代传人白奉霖在2015年去世,白家后人有的从事其他职业,有的年龄尚小,仍在舞台上坚持表演少白派京韵大鼓的也就只有白奉霖的两个女弟子陈秀敏和关键了。

微信图片_20201214112502.jpg

白慧谦供图

“我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服役时,跟师父白奉霖学过少白派京韵大鼓《闹江州》《子期听琴》《七星灯》。我现在登台演出也是根据场合来演的,只有在少白派专场演出中,我才完整的去展示这个体系,其他的综合性演出中,只能给观众唱一小段,让他们知道现在还有人在唱少白派。”陈秀敏说道。

她还表示,少白派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能做的也就是让观众慢慢熟悉,一点点培养曲艺迷对少白派的兴趣。除此之外,她还通过传统艺术进校园,向小学生传授少白派京韵大鼓的乐理知识,而跟她学习的成人学员则有30多人,在去年年底做了汇报演出,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展现骆派京韵大鼓薪火传承,李想上演“钟灵毓秀”人才展示专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8
“北京的声音” | 滑稽大鼓,四十年有了一部新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9
青年演员何丹人生首场非遗鼓曲演唱会在京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4
相声、评书、京韵大鼓……灯市口小学这个社团办起曲艺专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1
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杨凤杰去世 享年76岁
老魏茶舍微信公众号 2023-03-03
“北京中轴非遗潮荟”举办 中轴线上寻年味儿
中国新闻网 2023-01-20
非遗进老店添年味 北京“八大祥”之一谦祥益重装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9
涵盖近20个曲种 第四届“宣南杯”鼓曲大赛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