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人制定的秋日生活计划,如此悄然化解过度的物欲
文学报 2020-11-15 08:00

生活在这片四季分明的大地,是不是暗示着我们应该有着四季分明的人生?记载传统文化的典籍早已为今天的现代人制定了丰富的秋日生活计划,而秋天,从来都是内敛克己、凝神静思,与过度的欲望、消费无关。今天,走进秋天的哲学世界里,和古人一起清供自然、青萝白马、登山临水、品读简素。

秋天的清供

坦白地说,我制订的这个秋日生活计划,很多内容是参考着古人。虽然外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但这么多年过去,依然有部分并没变化的东西,而且这些固执的元素更为贴近生活的本质。有智者说,根本没有时间这种说法,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约等于一瞬间。我觉得这并不玄妙。当你拿一把藤椅坐在一棵茂盛的梧桐树下,吹着一阵初秋的凉风,如果你足够敏感,或许能意识到,那风正是由魏晋而来,或者由北宋而来。

我就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人。在昨天到今天的这段短暂的时间,我感觉到我生活的这片大地,清气在上升,浊气在下降。空气中不安分的因子,都在秋天到来的第一个夜晚沉淀在泥土里。凌晨的一场小雨,彻底将它们封锁住了。清晨起来,你看到空气更为明亮,鸟兽更为安静,人心更为安稳。商场里购物的人正在变少,那是因为清气上升的时候带走了人体里欲望的浊气。人们不再想拥有更多的物质,而是到有花草树木的地方思考或冥想。

我曾读到古人记录的几种吃食,在《山家清供》这本书里,真的适合在秋天吃。

芹,作羹时采之,洗净,入汤焯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既清而馨,犹碧涧然。

简单的芹菜,却入了菜谱流传百年,杜甫有“青芹碧涧羹”之句。不用过多的佐料,摒除杂念的时候,舌尖涌起芹菜本身的芬芳。味道有点像薄荷一样的清香和微凉,正像秋天。

又联想到“槐叶淘”和“傍林鲜”。

在夏天采摘长得好的槐叶,用开水略浸,研细滤清汁,和面作淘,用醋、酱做成调味汁。

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

古人并没有说这些夏天生长的东西适合在秋天食用,但出于我自己执拗的感觉,这些食物似乎属于秋天,它们有着漂亮的颜色,视觉上堪称清澈,有着并不复杂的制作流程,这样可以节约出大量的时间来赏秋。最重要的是,它们是蔬菜本身的味道,真实不加修饰,可以提醒你做一个不伪饰的人。起码在秋天的这几个月里,月亮明晃晃地照耀着你的黑夜,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从《山家清供》联想到真正的清供。清供简单地说,就是清雅的摆设。好的清供能够使一屋子的空气变得清澈。王羲之作《兰亭序》的时候,将清供摆在曲水流觞的野外,它最直接地装点着文人的心灵。清供最简单的方式是在室内摆放一盆花。现代的花束都过于繁茂和艳丽。清供可以有一些更为朴素的草夹杂在其中,这种风格也并不是固定的,有时候几根狗尾巴草和几支芦苇叶,插在老铜瓶里,也可以生发出很浓郁、野逸的气息。

秋天里最好的清供,或许是拿一个陈旧的有岁月痕迹的大木盘,装满各色芬芳的水果,象征多彩而丰硕的生活,顺便满屋子飘荡着果香。

明月高照的夜晚最忌熏香。我已经有很多次神奇的体验,香气不仅仅是一种嗅觉,还可能来自一种视觉,一种听觉。秋天,月亮由于明亮,可以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香。那种香气即使隔着很远的距离也能传递到人间,靠着风。所以,在秋天仅有的几个月圆之夜,不要让身体和周围的环境散发出任何的香气。历史上有一些对熏香非常痴迷的人,比如西晋镇南将军刘季和,最喜欢用香炉熏香身体。还有汉魏时的荀彧也是这样,据说他坐过的席位,香气三日不散。他们或许是被神仙梦引入歧途了。这样善于修饰自己的人,很难嗅到月亮的芬芳。所以魏武帝下令家中禁止熏香,《礼经》也说,香囊应是小孩、术士所佩戴,茝兰之香应是妇辈所采,大丈夫不用香也自会流芳百世。

人闲桂花落

有几件事,越做越闲适。比如乘船游览。秋天的水是美好的,望穿秋水,不知道是怎么得名的。走出湿漉漉的夏天,秋天的水一凉,就干净和清澈多了。找来一片水面,用简单的桨一划,发出哗啦啦的脆响。两岸鲜有行人,坐在船上适意而行,移步易景,没有人对此发出赞叹之声。山水无言,人跟周围的树木万物一起,营造着美且寂静的氛围。

在秋天拥有一条船的梦想由来已久了。古代的很多人都想要一条船来放逐自己,在人生江湖中荡涤心灵,肆意东西。袁宏道说:“青萝白马之间,小舟一叶,长竿一茎,吟咏啸歌,不失故吾,吾愿毕矣。”

明朝的文震亨也说:

要使轩窗阑槛,俨若精舍,室陈厦飨,靡不咸宜,用之祖远饯近,以畅离情;用之登山临水,以宣幽思;用之访雪载月,以写高韵;或芳辰缀赏,或靘女采莲,或子夜清声,或中流歌舞,皆人生适意之一端也。

在秋天坐上一条船,不管多宽的湖面,都可以从船的行走中参悟到很多深刻的道理。如果你想探究生命的奥秘,可以选择微凉的秋夜,将小船停在长江的中央,欣赏大江东去的豪迈。感慨天地之大,人之渺小。再不然可以乘坐一艘精致的画舫,在秦淮河里,看两岸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看透“人生如戏”这一真相。

总之,如果你要在秋天里行走,最好就是选择一条船,去体会“到彼岸”的深意。秋天同样适合静坐。微风透明的时候,太阳很高而且晃眼。这时候要做一些很慢的事,才能与这样的光阴相匹配。在秋天的山涧里,鸟早就洗干净自己的羽毛,他们都不再飞翔,而是冥思,停在某一枝,双目半合。鱼也像一位老者,在清澈的浅水,身体停止扭动,在太阳的波光里修习禅定。

秋天能凝神。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刺绣最合时宜。百虑悉屏,神知自生。春天万物生发的时候,心思摇曳,总有种想要冲出门外看花的冲动,夏天的雨水和炎热,空气中弥漫的湿气让人头脑迟滞。只有秋天,万物归于宁静,是刺绣的好光景,“境嚣则精神不聚,凡艺皆然”。

秋天的清晨,也适宜为花沐浴。“京师风霾时作,空窗净几之上,每一吹号,飞埃寸馀。瓶君之困辱,此为最剧,故花须经日一沐。”家里的瓶花,要时常为之洗浴。这种洗浴有很多讲究——

“用泉甘而清者细微浇注,如微雨解酲,清露润甲。不可以手触花,及指尖折剔,亦不可付之庸奴猥婢。浴梅宜隐士,浴海棠宜韵致客,浴牡丹、芍药宜靓妆妙女,浴榴宜艳婢,浴木樨宜清慧儿,浴莲花宜娇媚妾,浴菊宜好古而奇者,浴蜡梅宜清瘦僧”。(《瓶史》[明]袁宏道)

秋天的早晨,选一处清泉,给花洗尘。过程中不能以手触花,不能由庸俗的人来做这件事,为不同的花洗浴,需要不同的人。给梅花洗浴需要隐士,给牡丹、芍药洗浴要妙龄少女……

我为自己安排了几种秋天的生活,乘船游览、刺绣和洗花,无非就是去描绘一种秋天的日常。我不好意思直接说,秋天不宜上班。只是间接地表达着,秋天最适合做一些闲散的事情。如果你忙完了田野里的秋收,不妨一起来做做这些没什么用处的事。古人说,人闲桂花落。人只有闲下来,桂花才会落。不然,桂花落时人不知,也是白白地落了。

采菊东篱下

感觉到秋天要来的时候,我想,菊花应该也要开了。三十五岁以后,我开始对一些并不名贵的花草发生前所未有的兴趣。比如梧桐树,比如菖蒲,比如菊花。探究这一心理,可能是跟越活越朴素有关。

往秋天的深处走,计划着到哪里去看一场菊花。不是盆栽的菊展,而是山野里那种随意的烂漫,野菊成片的时候像是被谁点燃。我在密切地关注着这件事,与此同时,也关注着胡同口那棵巨大的梧桐树,每在有月亮的夜晚,我都要去观察它,看它具体从哪一天开始,呈现出“缺月挂疏桐”的意境。据说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淡紫色的梧桐花震撼了很多路人。甚至有人下班后披着晚霞,特意跑了十几公里的路来探望它,但我对此一无所知,因为那时候我正生了一场病,错过了它的整个花期。

菊花并不至于是一种惹人痴迷和沉醉的花。它不像牡丹、芍药那样艳丽和富有诱惑力。据说在古时候的洛阳,整个春天,无论老幼贵贱,每人头上都插着牡丹花,而且从花开时,便开始歌舞升平搞聚会,从官方到民间,大家围着牡丹花奏乐跳舞,直到花谢为止。《牡丹谱》记载: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坡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我是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联想这个画面。喜的是插花可以忘忧,古人就是这样在一朵花面前卸下了尘世的劳碌,恢复了最初的率性。陈洪绶画画,经常有男子簪花。《杨升庵簪花图》《阮修沽酒图》《钟馗图》,几个男人头上都插着花,那是压抑中的风华。忧的是,玩物可以丧志,痴便容易“迷”。

菊花不同,菊花是一种让人清醒的花。陶渊明在赏菊的时候,一边酌酒。我猜想,正是因为菊花让他愈发清醒,所以他才借酒来抒发那种如梦如幻、远离现世的感怀。按理说,真正专注的赏花人,一盏清茶况味人生。

菊花也是一种让人沉默的花。人淡如菊,选择白的、黄的菊花来告慰逝者,是一件十分庄严的事。无论一生曾沾染了多少尘垢,但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清净而寂寞的了。

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其说以谓岁华婉娩,草木变衰,仍独灼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

南宋范成大的《菊谱》中如是说。

记得京城的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都有过菊展,但盛开在盆中的大朵的颜色各异的菊,像是被圈养的宠物,失去了原有的风貌。赏菊一定要到山上,犹如赏玉兰最好到寺庙是一个道理。生长在山里的菊花,有山的风骨和气息。那些得道成仙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在空气良好的自然环境中修炼。在山里风餐饮露的菊花最有灵气。赏花不仅是观赏它的样貌,更是气息的相互吐纳。一个沉醉在物欲中不能自拔的人,通过赏菊而变得心地清净。一个职场失意郁郁寡欢的人,通过赏菊而读懂人生的底色,原本就是寒凉的。

秋天是带着无数的哲理来到这世上的。你的人生每经历一个秋天,就必须要悟到一些什么,这样才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冬藏、春生、夏长。秋天是疏朗寂静的,你必须怀着淡然的心情去品味它。不要试图在秋天里努力上进,你最好试着放下一些什么,不妨让自己变得空空如也。站在旷野里,摊开双手,没有握住任何一颗沙粒。仰望蓝天,思想里没有任何愿望。如同秋空。

文/胡烟(刊于文学报2018年11月8日)

来源:文学报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夏日炎炎蚊子咬我 可如何是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历史|古人的书房为什么多叫“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赏读|秋天在糖炒栗子的香气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0
诗词丨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惊艳千年,美到极致!
诗词天地 2023-10-07
赏读|诗词里的幸福感,你感受到了吗?
名家散文 2023-05-22
品读|诗词里的幸福感,你感受到了吗?
名家散文 2023-04-15
诗词丨十月枫林尽染红,岁岁好景不相同
诗词天地 2022-10-26
散文|汪曾祺:北京的秋花
当代 2022-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