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4200万老人失能,亟须医养融合赋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1-12 17:33

据媒体报道,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也就是说,超过10%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失能失智人口随之增加、照护需求快速增长和家庭结构变迁的现实下,化解风险的长期照护政策选择和制度设计已经刻不容缓。(11月12日《法治日报》)

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整个社会都处于“未富先老”的境地,尤其是老人的经济状况,更是普遍处于“未富先老”的尴尬境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200万,占老年人口11.8%。而且,失能老人群体,正面临着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的双重困境,生存状态令人堪忧。基于此,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失能老人“定制”保障措施,如长期照护政策等,已经刻不容缓。

勿庸置疑,家庭是法定养老主体和老年人养老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城乡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全社会正面临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问题。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养老政策,积极应对我国“跑步前进”的老龄化进程。比如,在实行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新农保政策,让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受益;在全国统一实施高龄养老津贴制度,让遍及城乡的80岁以上老年人受惠,使我国的养老举措,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

然而,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3亿,1.8亿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4200万人。对于失能老人来说,除了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需公共养老服务“精准滴灌”。首先,应全面推行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更解决了失能老人日常护理问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4200万老人失能,亟须医养融合赋能。首先,探索短期有医疗服务实施应急救援,中期有康复服务恢复身体机能,长期有护理服务延展生命质量,中间有社工服务丰富休养生活、科学膳食供应保障的“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生签约服务,各定点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可优先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住院等;每年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巡诊、保健咨询、慢性病管理和中医药保健等服务。特别是,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强医养融合服务人员培养,根据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

文/张西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助浴师”也是“治愈师” 他们给予了失能老人人文关怀
中国之声 2024-03-09
北青快评 | “长期护理”变成“长红护理”不是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北京朝阳建成医养结合机构46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为老有所养提供坚实“医靠” 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效果如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3
北青快评 | 做大养老助餐市场“蛋糕”需要更多的政策关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