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夺冠》背后 女排精神陪伴我们
北京青年周刊 2020-11-10 14:00

截至发稿,国庆档热映电影《夺冠》获得8.08亿票房,随着电影热议,女排精神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电影《夺冠》原名叫“中国女排”,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中国女子排球队等主演,原本定于大年初一上映,但后来因为疫情原因撤档,直到9月25日才正式和大家见面。

影片本身讲述的是中国女排历经30多年,从崛起到低谷再到重新创造奇迹的故事,是我们看不到的中国女排背后的故事。在影片中一共有三场主要的赛事,每一场比赛都看得人心潮澎湃,其中传递出的女排精神,感染了无数观众。在中国体育日益强大的今天,女排却始终是最特别的一个存在,女排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连国球乒乓球也难以望其项背。诚然,不同时代,女排精神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它都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并以不同的方式激励和鼓舞着我们。

明知道自己输,都会一分一分赢回来

对陈可辛来讲,只要不留遗憾地去完成了就是最好的。早在接拍这部电影时陈可辛就表示,中国女排的故事激动人心,拍这部戏“压力很大”,希望能尽量还原细节,展现中国女排精神和时代变迁。

1978年,陈可辛曾近距离观摩过中国女排的亚运会比赛,16岁的他被深深震撼。多年后,他掌镜女排故事,用一个“难”字概括所有感受,笑称凭借女排精神完成电影。

《夺冠》是一部用中国女排精神拍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带有使命感的电影。什么是女排精神?陈可辛用郎平的话给出了答案,“郎导一直说,女排精神是不一定赢,但是明知道自己输,都会一分一分赢回来。”

电影《夺冠》剧照。80年代老女排训练“流血不流泪”,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个个是英雄

选角是陈可辛所遇到的第一重困难。开拍前,他和团队看遍全国每一个省、每一所大学,从两千余名运动员、体校生中筛选出十余人出演老女排队员,因为他笃信“无论从外形还是行为举止,专业运动员的状态不是演员花几个月能速成的。”对女排自带深厚感情的运动员们携带强烈的使命感,最终不负期待,呈现出了格外真实动人的效果。

2020年1月21日,陈可辛出席电影《夺冠》映后交流会

除了要求演员具备形体上的相似感,陈可辛更坚信“电影不是模仿秀”,力求从每一个人物细节上让观众真正“入戏”,这更是一重巨大挑战。巩俐接演郎平时表达过担忧:郎平家喻户晓,表演只要“有一丝跑神,就可能造成失误”。

在拍摄现场,陈可辛和巩俐仔细研究郎平的人物状态,反复观看比赛录像,摸索其走路姿势、双肩幅度,甚至是指甲颜色。而除去对外形的复刻,巩俐坦言自己更致力于通过细节把郎平“刚柔并济、坚毅顽强的内心世界”再现出来。正是由于整个剧组抱持着这样的匠心精神,对“真实感”精诚要求,对人物全方位深入钻研,才实现“人体复印机”级别的“神还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女排精神和年代变迁,对了然于胸的历史时刻,仍能如同第一次见证般落下热泪。

电影《夺冠》剧照。上场前中国女排队员们为彼此加油鼓劲

电影《夺冠》的开场,就展现了“吃苦”二字。吴刚饰演的袁伟民用最严厉的方式训练中国女排,简陋的训练室,破旧的排球,无不显示着女排姑娘的艰苦的训练环境。

几分钟后,袁伟民收到美国用计算机辅助训练的消息,他惊愕之下,提出也想用计算机来帮助女排训练。但得到的回复是,中国只有中科院有,且一辆卡车都装不下,没有办法给到女排训练之用。袁伟民负气之下将排球的网抬高了15厘米,他要让敌人处于“计算之外”下。

而另一边,年轻的郎平除了每天的负重训练外,还给自己定下了摸高达到海曼水平的目标。在那个年代,体育是能让中国人在世界证明自己的方法,中国女排的精神也就此而种下了。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在意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

电影《夺冠》首次展露三代女排战奋斗征程的完整脉络——1981年,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巨大浪潮奔涌而至,祖国百废待兴,国人急需振奋士气。就在此时,中国女排横空出世,以七战全胜的姿态斩获中国三大球首个世界冠军。

他们坚毅拼搏,比肩作战,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的佳绩,女排姑娘们成为了全民的模范与骄傲,更成为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男女老少欢欣游行,锣鼓喧天,中国女排用胜利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行的!”

中国女排的风雨征程与新中国改革开放同龄,外国人对我们了如指掌?“继续练!”训练条件艰苦?“继续练!”濒临自我极限?“继续练!”40年,中国女排正是凭借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搏出了10个世界冠军。

对于“女排精神”的诠释,《夺冠》中有多处细节,让人感动,引人思索。电影选取的三场重点比赛是1981年世界杯决赛、2008年奥运会“和平大战”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换一个体育专业人士选,一定会选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那场比赛的跌宕起伏并不亚于里约奥运会决赛,但《夺冠》却没有这么做,不只是因为“和平大战”更有“戏”,更能串联起全片,有利于最后高潮的形成,而且还因为藉此可向世人昭示,“女排精神”不是不能输,而是永不放弃。

影片中,郎平说,“外国记者曾问我,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害怕输掉比赛。我回答她,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唯一的价值了。”郎平问朱婷,你为谁打球?朱婷说:“为父母。”郎平说:“错了,你要为自己。”电影结尾,中年的郎平对朱婷说:“不要成为我,你要成为你自己。”这些台词彰显了“女排精神”的时代特征。

此外,陈可辛在电影中还抛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女排精神对于当代人还重要吗?

这个答案,巩俐饰演的郎平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

剧中的郎平在率领美国队战胜中国队后见到了黄渤饰演的中年陈忠和,陈忠和点破了郎平的内心:你不希望中国队输。那场比赛之后,郎平被中国人骂成“卖国贼”,中国女排再也不复往昔之荣,郎平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更关键的是,有种主流认知是中国已经不需要体育运动来在国际亮眼了,因为中国有能力在其他方面展现自己的雄风。而在电影结尾处,郎平拨通了陈忠和的电话,让他一起聆听国歌奏响的声音。陈忠和欣慰地笑了,女排精神终究没有湮没在他们手中。

电影《夺冠》剧照。中国女子排球队本色出演

陈可辛解密《夺冠》 幕后

1. 关于拍摄源起:

“国人对女排的热爱超越体育本身”

希望找一些和中国观众更有关联的东西,也会使得中国观众看电影的时候能带动他的情绪,同时也能够在带动情绪之下找到一些人物更接地气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中国排球的各种电视转播,看到观众跟排球的互动,看到中国人对中国排球尤其是看女排的疯狂,赢球之后的振奋,就觉得那个是远远超出了排球,甚至是超出了体育本身。

“16岁的我,现场见证18岁的郎平首次亮相国际大赛”

第一次现场看中国女排比赛是1978年,曼谷亚运会。18岁的郎平第一次亮相国际大赛,我当时16岁。1978年是挺特殊的时候,中国队刚刚重新参加亚运,那是第一次中国回到国际体坛,看到中国队站出来,真的觉得很震撼。

2. 关于电影核心:

“从女排故事看到整个中国的变化”

从1979年写到2016年,三十几年的跨度,从女排的故事看整个中国的背景。整个戏的核心就是女排精神,80年代的女排到现在女排的传承,80年代为什么会赢,现在怎么再去赢,90后的60后甚至50后的分别在哪儿,中国的改变在哪儿,这是这个电影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里面包含了不同年代的价值观,观众可以跟小孩,跟父母,跟爷爷奶奶一起重温这几十年的变化。

“80年代女排让世界看到中国”

女排精神在80年代有不同的意义。中国经过了那么多苦难之后,改革开放拥抱世界,也被世界拥抱,女排向外走,向国际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候,希望世界看到自己,通过什么呢?其实女排就是世界看到中国的一个事件。它确实不是一个体育运动那么简单,是一种中国的精神。

3. 关于巩俐饰演的郎平:

“比我想象更好,让大家忘记她是巩俐”

比我想象是更好的,我觉得她站在那儿就行了,我觉得你真的不用太担心,怎么样使得观众忘了她是巩俐,这也要靠戏,就你进去戏了,你就忘了她是巩俐。

2020年1月19日,陈可辛、巩俐、黄渤出席电影《夺冠》首映礼

4. 关于80年代女排选角:

“从全国几千名排球运动员中找演员”

试过找了比较高的女演员或者模特,练了两周排球就完全知道不可能拍。(后来)用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通过体育总局、排管中心的支持,全国每一个省,每一个大学都去见了几千排球运动员,里面选了大概四五十个。

5. 关于白浪出演青年郎平:

“纠结半年选定白浪,试戏看哭所有人”

一直找不到(球员)郎平合适的人。最后看到郎导女儿浪浪的照片,而且她也是打排球的。聊了快半年,最后我们找了一个中戏的表演老师飞过去,大概两周之后发了视频过来,她自己一个人对着镜头演,演完之后情感都出来了,白浪还哭了,感动到我们都哭了,我完全惊呆了,从那个时候就定了浪浪演郎平。

电影《夺冠》剧照。白浪饰球员郎平,全力训练,神还原母亲“铁榔头”拼搏风采

6. 关于中国女排队员:

“她们每个人都会发光”

因为在那个时候她们刚刚拿了世界杯冠军,每个人的气势都最顶尖的时候来,我本来已经习惯了那么高的女孩了,结果她们进来每个人都发光一样。

陈可辛:不是在演,而是表达最真实的感受

最可贵的就是无论80年代女排那一批演员,跟现在现役国家队的这批演员都是令我喜出望外的,就是她们都不是在演戏,就是把真实的感觉表达出来,让她放松放开,就镜头抓她最好的表演的瞬间。

中国女排十冠记

自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以来,先后五次获得世界杯冠军、两次世锦赛冠军和三次奥运会冠军,成为世界女子排坛获得世界杯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在2019年,中国女排再次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正好是第十次站在三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初吻冠军

1981年第三届日本世界杯

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经过了7轮28场的激烈比赛,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实现了夺取世界桂冠的愿望。

王者风范

198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1982年9月12日至25日,中国女排参加了在秘鲁利马等地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亚军决战中,中国女排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在噪声的干扰中,中国姑娘斗志旺盛,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夺得二连冠。在秘鲁大赛中,袁伟民教练说:“拿了两个世界冠军,我认为还不够,因为在世界排坛上最高的荣誉是‘三连冠’”(以前苏联女排和日本女排曾先后拿过这个称号),中国女排全体队员决心要夺取“三连冠”,拿下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

圆梦奥运

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

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0在美国本土上战胜了美国女排,获得了奥运会冠军,实现了“三连冠”的愿望。

团结协作

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1985年11月10日至20日在日本举行了第四届女排世界杯赛。由于这届比赛各队之间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女排以较大的优势又一次夺得了世界杯,在新的征程上又写下光辉的一页。

励志奋进

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

1986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克服了重重困难,越打越有信心,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首次获得“五连冠”的队伍。五座沉甸甸的奖杯激励了无数国人的勇气和信心。女排姑娘成为了时代的楷模、中国的骄傲,孙晋芳和郎平等一批女排国手成为了“女排精神”的代表。

重振雄风

2003年第九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2003年,自从22年前中国女排在日本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后,时间经过一个轮回,在曾经辉煌之地中国人再返世界巅峰,在22年后中国队第六次获得了世界冠军,11战全胜的战绩让其他对手望其项背,中国队毫无争议地在17年后重圆世界冠军梦。

重温奥运

2004年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中国女排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第三次进入奥运会的决赛。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激战,坚强的中国女排反败为胜,实现了大逆转。从洛杉矶到雅典,中国女排经过二十年的奋斗和拼搏,又为自己的祖国捧回了一枚沉甸甸的奥运会金牌。

力挽狂澜

2015年第十二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2015年女排世界杯,最后一轮比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力克东道主日本,时隔12年获得了自己的第4个世界杯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的第8个世界冠军(包括奥运会)。

王者归来

2016年第三十一届里约奥运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获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十全十美

2019年第十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2019年9月28日,又是写入中国体育历史的一天。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女排世界杯第10轮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力克塞尔维亚队,以10胜0负的成绩,提前一轮夺得本届冠军。这是自1981年以来,中国女排所夺得的第10个世界冠军,包括5个世界杯冠军,3个奥运会冠军,2个世锦赛冠军。

电影《夺冠》剧照。为中国女排第十个世界冠军喝彩

文 康荦

图片编辑 刘艺琳

图片及资料提供 《夺冠》片方 视觉中国

编辑/刘艺琳

相关阅读
女排国手丁霞加盟波兰联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4
聚焦 | 赖亚文低调“掌舵”排管中心 中国女排以重登奥运最高领奖台为目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9
话题 | 从郎教授到林老师 女排精神在校园得到最好传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5
风暴眼 | 中国女排公开选聘新主帅 郎平、陈忠和进入专家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0
女排首夺世界冠军40周年,感动好像就在昨天
中新网 2021-11-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