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9岁老记者何达新近完成长篇小说《战未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是以他父亲、同盟会元老、黄埔军校代校长何遂及家族人物为原型而创作的,呈现抗战初期的风云变幻史实。近日,在该书研讨会上,到会学者表示要挖掘"老何家"在囯家意义上的史料价值。本文特邀朱学东先生,将会上本人发言文字整理成文。
一幅全民抗战初期的立体画卷
关于抗战的文艺作品,可谓汗牛充栋。除去小时候看的电影及连环画《地雷战》《地道战》等,我最早读过关于抗战的长篇小说,可能应该是小学四五年级时读的《苦菜花》,后来读过很多这样的小说,质量参差。
我没有看抗战小说很多年了。近些年个人的阅读兴趣,关于抗战的部分,更多是个人回忆录,或者学术著作。《战未决》是我十多年来读完的唯一一部关于抗战的小说。甫一翻开,这部小说就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
小说从1937年的暮春,西安事变之后,七七事变以前开始,以旷岳为首的旷家三代人的经历和纠葛作为主线展开,到武汉大会战开始戛然而止,描绘了一幅全民抗战初期的立体画卷。
与过往大多数抗战题材小说不太一样的是,《战未决》这部小说,选择切入的角度,是国民政府的军政高官家庭在战争到来时的选择。它写到了国民政府高层面对战争的战略决策,以及在正面战场中具体战役的临敌决策,国共合作抗战早期高层之间的互动,等等,实际上反映的是全民抗战。这些在过去的抗战题材小说中较少见到,本书则是一种突破和尝试。就题材而言,耳目一新。
其中小说涉及的诸如炸开花园口阻击日军进击的具体决策、向大后方转移食用盐、与中共高层的具体互动,以及刺杀杭州第一任汉奸市长,既有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也有诸多具体虚构的细节描写。为过去同类文学作品所罕见,给了我这样的读者一个文史互印互证、更多了解和理解当年身处这些历史现场的选择的不易。
作者在小说中对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既不为尊者讳,也从作者自己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及逻辑出发,写出了小说人物的纠结挣扎和努力,这种纠结挣扎努力,也是早期正面战场的一种写照。
1940年何家第二代合影,大哥何世庸(左三)和二哥何世平(左四)从延安抗大派回囯统区,与老三何康(左二)按叶剑英指示,组成特别党小组,直接受董必武、叶剑英领导。左一为小妹何嘉,肩上为何达
一个国家、民族
真正的精神所在
战争改变了曾经平和的生活,也改变人的命运,不同的人面对战争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人投降,比如旷岳的弟弟、同为国民党高官的旷峻,而更多的人选择了抗战,像旷岳和他的子女、朋友等。以当年中国之积弱,对抗强邻的侵略,牺牲和败退,都是无法避免的。即使明知这样的结果,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和生活,国人还是掀起了全民抗战,包括西迁,这是积弱之国的奋战,是一个国家、民族真正的精神所在。人性和国民精神是赢得抗战胜利最重要的力量。虽然小说题为《战未决》,只写到早期正面战场抗战时,但全书由这种精神统领,隐喻了抗战的最终结局。
小说这方面的描写分寸拿捏很到位。这种拿捏,既是一种文学认识价值,也是一种现代的历史观,尊重历史,即使是文学作品,在重大事件上,既不涂脂抹粉,也不刻意歪曲。
小说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角旷岳,还是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的情人,他的旧部同僚,他的敌人,他家的仆人,都各有性格,各具特色,既没有美化,也没有丑化、脸谱化,基本上都是人性视角,少道德评价,而是建立在做的事情基础上,让读者评价,包括其中写到的旷家的子女最后都参加了中共的选择。虽然线条仍然粗了一些。
《战未决》虽然是一部小说,但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重大历史事件都有所本,小说中所塑造的诸多人物,大多有所本。这也是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
小说主人公旷岳,身份是国民党立法委员,资历老,交游广,国共双方都很看重他,甚至日本侵略者都试图拉拢他——他曾在日本留学,侵华日军指挥官中就有他的同学。小说中,他风流倜傥,在上海还有个到欧洲观摩一战时结识的法国情人,他的弟弟,也曾是国民政府高官,却投敌当了汉奸,出任了杭州第一任伪市长……书中这样一个主要人物,并非凭空创造,其原型,就是作者何达的父亲何遂先生。
何遂是革命元勋,早年有进步思想,经方声涛主盟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反袁革命,与陈独秀结为好友,后参加国民革命,是国民政府高官名流,主张联共抗战,与中共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李克农等交好……这些小说中都有描述,包括何先生的子女最后都参加了共产党。
小说中抢运食盐至后方的廖秋剑,其原型即为抗战时国民政府盐务总办、后来何遂的儿女亲家缪秋杰。小说中旷岳的密友武岩将军,原型即为1950年在台湾被枪杀的“国防部”次长吴石,他是何遂引荐给中共的,是何遂最好的朋友。
大事不虚,小节不拘
这部小说其实就是以何达先生家族史为原型创作的。何达为何遂先生幼子,随侍父亲时间最长,这是他后来创作这部小说的独特优势。何达在创作这部小说时,真正做到了大事不虚,小节不拘——比如旷岳与拜琳娜的情史,日本姑娘花子刺杀旷峻的描写等等,可谓亦史亦文,亦实亦虚,是这本小说最大的魅力所在。
就写作而言,《战未决》还是一部比较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但是,作者驾驭题材和平衡的能力,勾勒人物形象的能力,还是非常老到,文字也干净凝练。35万余字的小说,完全不像出自一个89岁高龄的老人之手。何达先生可能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最高龄的长篇小说创作者了吧?
“我想把我对那个时代、那场战争,我的认识,我的见解写出来……主要写人,写战争到来,对每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心灵上的猛烈冲击和他的变化。”这一点,曾经身历战争的何达先生做到了。
“新亭涕泪终何补,
往事难为挥尘谈。
无那长空归雁急,
劳人风雨又江南。”
1933年春,何遂先生因张学良不合作,辞任东北抗日义军事归,写过这样一首诗。
时间流逝,世相变幻,总有一些人和事,不能被遗忘,也不能被挥尘清谈,而需要直面,并永远铭记。
文/朱学东(资深媒体人)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