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电饭煲进课堂,大一新生专业课上品尝米饭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又香又甜,颗粒又饱满,味道又好,第一次吃到这么香的米,太好吃了,晚饭都不想去吃了”,一名男同学品尝之后如此感慨。11月5日,四川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20级专业负责人蒲至恩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这是该专业56名学生的第一堂专业课,也是学校第一次尝试用这种方式上课,希望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专业及科研与生活的关系。
近日,一段电饭煲进课堂,大一新生专业课上品尝米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又香又甜,颗粒又饱满,味道又好,第一次吃到这么香的米,太好吃了,晚饭都不想去吃了”,一名男同学品尝之后如此说。有网友调侃他“太夸张了”,也有网友表示,被说得都想吃这个米饭。
课堂上怎么吃起饭了?11月5日,四川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20级专业负责人蒲至恩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这一幕发生于10月26日,该专业大一新生的第一门专业课上。当天,老师从研究所拿了四个电饭煲煮好了饭带进课堂,56名学生在听完老师对大米品鉴的讲解后,一一排队观察并闻大米的气味,随后品尝4种大米煮的饭,并对4种米饭从外观、气味、味道、口感、回生度等指标进行打分。
蒲至恩说,品尝米饭都是少量多次,几粒米就可以了。但在课堂上,有个男生就对其中一种有香味的大米煮的米饭一见倾心,从头吃到尾,添了好几次饭,这个学生让她印象深刻。“他在视频里说米饭香其实并不是夸张,有些品种的大米煮饭真的有香味,他真的吃很多,一锅饭差点都被他吃了。”
据蒲至恩介绍,课堂上用的电饭煲是研究所里同一批次采购的、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电饭煲,原本就是做科研用,而煮饭的4种大米,有学校实验室选育的超级稻F优498,该品种的大米是没有香味的普通大米,用作参照组,而另外3种大米是学校老师培育的带有香味的大米品种,用作实验组。“做实验就需要严格控制变量,在课堂上,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小细节让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和科研原则。”
寓教于乐,学生们学得开心,这样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也是蒲至恩和同事希望看到的。她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对于该专业的大一新生而言,他们并不了解其专业,在第一堂专业课上,如果只是讲理论,学生们可能难以理解,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所学专业及科研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原本可能会觉得科研很高大上,但通过这次课堂,他们会发现科研和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这种方式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之后我们也会多探索改革,让课堂更生动。也希望他们通过这次课堂对科研产生兴趣,我们的老师也会向本科生发布自己的科研项目,如果学生感兴趣,从大一就可以加入老师的项目,进入实验室做科研。”
蒲至恩称,在这堂课结束后,同学们对4种大米的打分老师也回收了,并会将此作为研究所对这些大米进行品质品鉴的参考。“实验组的大米距离投入市场上老百姓的餐桌还有一步之遥,我们相信,不久之后大家也能品尝到这些大米煮的米饭。”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倪家宁
校对/葛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