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升级“新品牌计划”:扶持5000家制造企业 拉动1万亿销售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22 20:52

10月22日,拼多多宣布全面升级实施一年多的“新品牌计划”。此前,这一计划帮助1500家企业累计推出定制化产品4000多款,订单量突破4.6亿单,仅今年三季度日均定制化商品销售量超过200万单。升级后,拼多多将在2021年-202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订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带动1万亿销售额;并从帮助代工企业孵化自主品牌,升级为代工企业自主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子品牌打造、新锐品牌扶持、国货老品牌再造等四种模式。

实施一年多,日均定制化商品销售量超过200万单

“一年半时间,参与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定制研发的企业已经超过1500家,累计推出定制化产品达4000多款,订单量突破4.6亿单,今年三季度日均定制化商品销售量超过200万单”,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2018年底,拼多多在全行业率先推出了“新品牌计划”,聚焦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为企业提供研发建议、大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帮助中小企业以最低成本对接平台消费者真实需求,培育新品牌。一年半的时间内,拼多多平台已涌现出贝婴爽、凯琴、家卫士、三禾等多个年销售额过亿的优质代工厂自主品牌。

比如,在广东阳江,双立人、WMF等世界顶级厨具品牌的生产商金辉刀剪,在尝试自主品牌折戟后,选择收购了剪刀行业著名IP“王麻子”。虽然“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刚刚接手品牌的副总经理钟嘉良,很快发现仅有认知度还不够。今年,在拼多多运营团队支持下,基于国内消费者需求,金辉刀剪研发了一款“王麻子”砍切两用菜刀,用国际大牌的材质,功能更多,且价格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这把刀帮助金辉刀剪劈开了内销市场,也刷新了消费者对“王麻子”的记忆。目前,仅拼多多上的“王麻子”相关刀剪销售额就近5000万元。

而上海老字号化妆品品牌“蓓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上海名媛标配。不过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年5月开始,拼多多与蓓丽团队合作,借助平台大数据复活老字号,树立新品牌。经过双方碰撞,蓓丽首批产品确定为洁面乳、面霜和精华水3样产品,并在强调补水功能的基调上,尽量融入玻尿酸、多肽、烟酰胺等平台大热的化妆品元素。目前蓓丽已经上线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销售冷启动。

四方面加大力度,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

陈秋表示,本次“新品牌计划”升级,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平台全域消费者、消费大数据、技术优势,联合产业各界力量,支持更大范围中国制造企业“拥抱新消费,打造新品牌,实现新智造”,助推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升级后的“新品牌计划”将在四个方面加大力度扶持新品牌。

第一,扶持目标加大:2021年-202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订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带动1万亿销售额;

第二,合作伙伴扩容:从头部代工企业为主,扩展到为全中国优质制造企业服务,数量从1000家提升至5000家;

第三,更大资源投入:百亿补贴、秒拼事业群等拼多多强势资源加入“扶持资源包”,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品牌推广方案;

第四,合作模式创新:从帮助代工企业孵化自主品牌,升级为代工企业自主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子品牌打造、新锐品牌扶持、国货老品牌再造等四种模式。

专家:中国制造品牌正处于空前的红利期

“企业品牌的塑造、商誉的提高,有利于拉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形成以企业品牌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带的形成和提升”,长期关注新品牌计划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春宇认为,升级后的“新品牌计划”从带动单一企业,转变到带动整体产业带和区域经济。

从前店后厂作坊到欧美大牌代工、出口免检,中国制造业在很多领域已经做到世界一流,但品牌上仍存在短板。对利润以毛计的工厂来说,传统品牌请代言人、大规模广告投放的模式,是不可承受之重。另一方面,由于品牌的缺失,中国消费者难以享受到中国制造的红利。

知名学者、伯凡时间创始人吴伯凡认为,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一股力量巨大的“经济适用潮”。他表示,双循环背景下,这个时代很多消费品牌,包括整个新国潮、新品牌,都进入了一个共同语境,“好的生活并不太贵”。

在吴伯凡看来,这其实是一个时间阶段的问题,“英国制造、美国制造、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都是这样过来的”。在他看来,如今学艺多年的中国制造品牌正处于空前的红利期。中国品牌也将基于当前政策、技术及消费市场等方面红利,通过不断探索反向定制,最大深度和广度地满足消费者“意中有、语中无”的需求。

另外,吴伯凡认为,拼多多是一个销售平台,而它在做一件事情:“真实需求持续地收集、提炼、发现、洞察”。在收集需求后,拼多多进行C2M反向定制。“当一个产品根本没有,我通过精准的预测,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前置的精准匹配,一旦推出来,它就会是十万、五十万的过程。”而这一模式,最终使得消费者与工厂共同受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